有關謝長廷「抓耙子」官司的新聞,各方面看起來都十分詭異。
 
首先是媒體。
 
政壇及媒體圈說謝長廷是「抓耙子」的傳聞所來已久,但主流媒體從來沒有認真看待。一方面是因為政壇上沒有根據的惡意流言太多,煩不勝煩;另一方面,謝長廷是律師出身的知名政治人物,媒體處理不慎會惹禍上身。
 
但這次的情況不一樣。被控告的邱毅顯然告訴檢察官,說消息來源是TVBS的李濤,而李濤說是前調查局副局長高明輝。高明輝則承認是不滿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要關閉TVBS,所以向李濤透露說謝長廷和調查局曾有「工作關係」,而且前調查局長阮成章曾獎賞謝20萬元,高還找來前調查員謝育男確認他「說的都是正確的」。
 
人權律師、反對黨領袖、前行政院長、總統參選人,被有名有姓的前調查局高官指控曾在反對運動時期與情治單位合作,而且領取獎金,這在所有走過威權體制的民主化國家都會是驚動社會的大新聞。然而在台灣,卻只有TVBS兩位出身威權時期黨政軍媒體的夫妻檔節目主持人對謝長廷窮追猛打,彷若正義化身,其他大部分媒體反而冷淡以對,這情況確實十分詭異。
 
整個事件中,人格扭曲最嚴重、最令人駭異的是退職情治人員的舉止。如果當真謝長廷當過調查局線民,那麼高明輝很明顯已經洩密;如果根本沒有這回事,高明輝便是犯了毀謗罪。這不只是個人道德或調查局門風的問題,恐怕已經牽涉到犯罪,是檢察官必須主動偵辦的案件。
 
不起訴處分書中,檢察官和調查局一搭一唱,避重就輕,也是台灣司法的一番特殊光景。明明「抓耙子」的指控中比較關鍵的是1982年間,謝長廷有無因與調查局的工作配合領取20萬獎金,然而調查局只回答謝曾在1991至92年間,擔任較無機密可言的調查局廉政工作諮詢委員,檢察官也樂得據此認定邱毅質疑謝為調查局工作,並非完全沒有根據,而將本案不起訴處分。
 
謝長廷在本案是被毀謗的受害人,但他沒有對高明輝提告,又搭著檢察官與調查局的調子,只談無足輕重的諮詢委員部分,對82年有無領取工作獎金的問題則閃躲應對,這與一般人對一位磊落政治人物的期待是有些差距。
 
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大致和平,廣受世人稱讚,但也有其陰晦的一面。由於轉型正義從來沒有得到伸張,結果就出現過去的加害者仍然可以傲然橫行,而且因掌握特定秘密還自覺高人一等的乖謬現象。所以過去保密局專門刑求人犯的特務,可以解嚴後在媒體以揶揄的語氣,品評政治人物當年被審訊時的卑微模樣。高明輝也是以他在黑暗時代所掌握民主人士的人性幽微,對當今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暗算。這種情治人員的敗行劣跡,如果不加以嚴厲譴責,一定會讓台灣社會的是非價值觀受到嚴重扭曲。
 
儘管我們對戒嚴高壓時期反對運動者可能的遭遇可以有最大的體諒,但作為今天政壇上仍然活躍的政治領袖人物,謝長廷面對老同志的質疑、一般民眾的疑惑,其實已經沒有閃躲空間。他必須清楚說明,所謂「工作關係」、「獎賞20萬元」有無其事,否則他退出政壇的承諾,果真就必須實現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