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持續高漲是今日低所得家庭(或弱勢家庭)最擔憂苦惱的問題;就讀私立大學與國公立大學所存在的學費差異,更是經濟力較弱家庭及學生的夢魘。

近期,「補助私立大學生學費政策」議題掀起社會關注及議論;鑒於日本教育體制相對地與我較為相仿,日本大學學費等教育政策規劃是理念及變革措施等或具有借鏡參考之處。

為振興日本長期低靡不振的國內經濟發展,日本政府於2017年12月8日通過以「培育人才革命」與「生產力革命」為兩大支柱的「新經濟政策統包計畫(Packages)」。其中「培育人才革命」(育才革命)即從教育領域出發,透過各教育階段的積極作為來因應日本日益嚴重的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等人口結構演變問題;是範圍涵蓋從出生、學校、就業到老年安養等全方位政策。同時以「教育無償化(指教育免費)」做為核心理念,聯結所有教育階段及社會經濟政策。具體教育措施包括(一)免費幼兒教育制度;(二)私立高中學費實質無償化(以年收未滿日幣590萬元之家庭為減免措施對象)及(三)高等教育無償化等項目(註:所謂「無償化」政策,事實上係非適用於全體學生的「免費政策」,而是以低所得家庭子女為對象,設定減免金額上限;換言之,即使日本政府對外宣稱是「高等教育無償化政策」等,也只是一個目標,依然設有排富條款)

高等教育是國民知識基盤、提升創造力及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原動力;必須整體性推動大學改革、就讀(升學)機會均等及提升教育研究品質。許多調查報告顯示最終學歷顯著影響就業市場平均薪資、低所得家庭子女具有大學學歷比率相對較低等現象。因此,日本政府擴大對低所得家庭學生經濟支援,以期彌平高等教育受教機會落差,進而得以翻轉社會成就即是政策目的所在。

日本在政策內容強調減免低所得家庭子女的大學入學金(Enrollment Fee;指入學之際,學費以外繳納學校的手續費、設備費等所有金額。1所學校入學金係以繳納1次為限,故補助支援亦以1次為限)及學費等。在就學貸款上,採免除利息、償還貸款制度彈性設計(如未來就業所得連動方式等)等,並於2017年新設無須償還的(給付型)獎學金等,期成績優秀但低所得家庭學生能在求學時無後顧之憂專心求學,進而避免引發未來個人生涯發展受限的連鎖效應。

有關日本推動高等教育的無償化措施(名稱為「高等教育的修學支援新制度」),業於2020年4月起開始實施;其實施對象條件設定在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大學及專門學校等適用學校就讀之低所得家庭學生(在此係指家庭年收入未滿日幣270萬元,折合新臺幣約73萬元之住民稅非課稅家庭學生;類似排富條款)、減免金額依家庭年收入分為3個級距、學生學習條件、適用學校必須制定作業規範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必須符合一定的學習能力(如成績等)及狀況(如學習意願等)。具體上有3項條件:

(一)已就讀適用學校或預定入學者
(二)家庭年收入及資產低於一定數額
(三)具備符合符合一定學習能力及有學習意願者

依據統計,這項新制度於2020年實施後,2021年度適用對象學生已達約32萬人。

這項結合「學費等減免制度」及「(給付型)獎學金」的高等教育修學支援新制度預計於2024年起進一步變更以下2個主要目標:
(一)以扶養3名子女之家庭學生最優先補助支援:基於高中生升學大學學生以家庭子女越多比率越低的傾向,藉此防止減少獎學金因素放棄升學、經濟落差固定常態等現象(基於財源係以消費稅為限,依據基準政府預算也必須調整,家庭年收基準現階段尚未明確)。
(二)理工農學系學生納入支援對象:積極支援一般而言在私立大學及國公立大學等學費較高的私立大學學生;這也是基於日本政府重視數位或綠能等成長領域人才培育的政策。

「補助私大學生學費政策」儘管存在「政策時機」、「財源」、「政策目的」等諸多質疑,且尚有「接受學費補助生活費依然不足的現象(如過度打工影響學習等後續問題等)」、學費負擔也是沉重的中產階層家庭似乎沒有受到負擔減輕的恩惠等公平問題。然而就政策本質而言,似乎也不宜以「大撒幣」等斷之;「教育是未來投資」,必須秉持合理原則及達成預期目的;為政者不應該只是互嗆喊話,要能展現責任智慧,提出最合理化投資規劃對策供人民選擇。

再者,就解決家庭經濟力較低學生的就學機會及緩和私立大學學生經濟壓力等層面而言,「補助私大學生學費政策」作為「踏出的第一步」,何嘗不是值得肯定且是大家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各政黨團體應盡的訴求及作為,與其是相互喊話批判,莫如說應該在「相同財源」基準線上正面迎戰,各自提出最符合人民需要的具體實施方案。更何況「預定113年2月實施」,屆時新執政者自可依據經過全民選擇的最佳方案調整執行。儘管執行上依然有著層層問題,細節規範仍須審慎制定;長遠審視,「改革大學學費問題」只是臺灣高教改革的第一步罷了。

政府經費源自於國民稅金,有善用經費及提高經費運用效率以避免經濟因素阻礙國民受教育的責任。基此理念,觀之日本政府主張「學生資格3條件」,應該是政策執行之際必須評估的成敗關鍵;尤其是「符合一定學習能力及有學習意願者」(含嚴謹的學習成績追蹤等)才具備持續領取政府補助支援的資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無心向學或具備特殊技能無須升學的學生因而盲目升學,反將造成公共資源浪費且不利其個人生涯發展等弊端。每個國民都有接受義務性教育的幸福需求;教育可以提升國民品質,讓國家社會未來獲得更大發展的原動力。

一直以來,大學學費影響高等教育機會、高等教育經費負擔的公正性及高等教育人口適當化的效率性等3層面問題。然高等教育攸關國家發展,隨著時空環境變遷及人民意識多元,高教改革層面繁雜非一蹴可成,更不可一時興起,必須建立長遠規畫及建立全民一定共識,審慎規劃依序執行;這是作為負責政府的最重要責任。「免費教育(人人均快樂幸福上學)」的理想教育國度,應該是人民共有分享的新教育觀。

追求合理公正的教育投資,國家人民才有未來幸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