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惡化再度出現,每日確診本土病歷上百人, 境外的病例更多。兩天前本土病歷超越了境外入境的病例.   國際報導很多地方每天新增病例上千人到上萬人的增加。如果我們打算開放世界旅行限制,  淸零已經是不能指望, 與病毒共存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已盡力的努力控制疫情。 他們的成就也是全球羨慕的。 國民黨的政客還是不斷們攻擊防疫團隊。民眾黨的柯文哲, 身居醫生身份卻一頭霧水似的在挑戰中央的防疫政策。 顯然他不了解要如何才能與病毒共存。 只會胡言亂語無厘頭的指責。他的指控只顕示他的無知。 

與病毒共存是希望最後達成群體免疫,有一些國家取消了所有強制執行的冠狀病毒預防措施。讓感染擴散,促進群體免疫。採用這種方法,病例數在 2-4 週後急劇下降。這些數據表示取消了所有強制執行的冠狀病毒預防措施是一個選項.  病毒無止境的傳播, 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這過程中須要考慮如何保護醫護的能量.  減少重症與死亡。同時必須保持經濟的活力, 和民生 . 這是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平衡。實現群體免疫目標不是通過批評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它需要基於科學數據的深思熟慮的計劃。

我們對 omicron 病毒的 BA-2 變種的了解有幫助。 它具有高度傳染性,可以非常迅速地傳播。 相反的病毒產生嚴重的後果的並沒有增加。 目前的疫苗接種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面非常有效,儘管它未能保護接種疫苗的人群免受感染。台灣最後一名死於新冠病毒感染的是為60多歲本國籍男性,具慢性病史,為今年1月30日公布之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1月28日入境時因身體不適直接送醫,個案具呼吸困難、咳嗽、全身倦怠等症狀,診斷為肺炎,同日採檢確診並安排住院隔離治療,未解除隔離,於2月23日死亡。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死亡病例,  證實 omicron 病毒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沒有產生那麼嚴重的後果。

接種疫苗是產生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我們需要在高危人群中推廣 COVID 疫苗接種,因為 4 個月後免疫力會下降。 現在美國建議50歲以上且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在接受最後一次加強注射4個月後進行第4次加強注射。 在台灣,疫苗接種率第1劑83.43%、第二劑78.36%、追加劑(第3劑)接種率50.12%。台灣疫苗接種的記錄非常好. 現在疫苗量足夠.  但我們仍有改進疫苗接種的空間, 。第4追加劑的必要性和時間將視情況由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決定適當時間來施打。

感染的廣泛傳播是產生群體免疫的另一種方式。 但我們需要確保感染的廣泛傳播不會造成嚴重後果並對醫療保健系統造成損害。我們需要了解重症病例數的統計數據,預估需要住院和重症醫護的需求,以評估我們必須確保不會突然出現大量感染病例, 消耗可用的醫療資源.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正在努力將感染率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以保持我們的醫療系統的能力。 我們不能指望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做到淸零.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不久的將來,預計會有更多的感染病例。只要我們的醫療設施有能力治療重症病例,就可以進一步放寬限制,以促進群體免疫的發展.  韓國新增確診一度超過十萬人,但重症可控,現在韓國已經取消了大流行期間施加的所有限制.  希望迅速實現群體免疫.  我們放寬限制的進度。取決於重症病例的發生率和醫療能力來確定放寬限制的速度.  台灣的疫苗接種率很高,放寬限制的風險是可以容忍的。

在我們掌握有關發生嚴重病例的可能性的數據之前, 作為公民,我們都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來限制冠狀病毒感染的傳播速度。防止感染快速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是民眾戴口罩及落實個人防護措施.  我們知道戴上高質量的口罩可以顯著減少傳播和感染。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是個好習慣.  如果一直戴口罩有問題,希望摘下口罩,則必須使用常識判斷. 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 人多擁擠的場所,即使在沒有官方限制的情況下也必須自動的戴口罩。在人煙稀少的空曠場地,摘下口罩是合理的。

為了保持醫療保健能力,我們作為公民需要學習如何不濫用醫療保健系統。 Omicron 感染不同於以往的冠狀病毒感染。 它主要累及上呼吸道,很少引起嚴重的威脅生命的呼吸窘迫。 症狀輕微時,無需去醫院就診。待在家裡,等待病情好轉。 只有那些健康狀況不佳或呼吸困難的人需要尋求醫院護理。

普篩成為爭論的話題.  我們首先需要知道普篩的結果是否能對治療和管理有改進.  篩檢本身並不能阻止疾病傳播. 沒有有效的案例追踪和隔離的機制, 進行任何篩查是沒有意義.  大量的普篩加上無效的隔離機制將會是失敗的. 中國應對冠狀病毒流行選擇使用大量的普篩, 顯然是最好失敗政策的證明. 由於大多數 omicron 感染是無症狀的或有輕微症狀,大規模隔離的機制很很難實踐. 實際可行的方法是要人人需戴上口罩,避免前往擁擠的地方,以防止感染傳播。 這些建議適用於所有人. 在特別的情況下, 對有症狀的個人,篩查是有用的,這可能會改變治療和管理。台灣需要的是快速自我篩測.  快速測試劑應該隨時可提供需要的人使用。快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可靠的。 那些快篩呈陽性的人,可以進行更準確的 PCR 檢測。 

與病毒共存會有風險, 這些風險是可以預期的。這不是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的錯,這是大流行的與病毒共存必然的自然過程。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的成功與否不應以感染人數來判斷. 感染人數越多,達到群體免疫的速度越快. 在這個過程中,評估的關鍵重點是重症住院人數、死亡率和醫療系統能量的維持. 同時必須關心保持經濟的活力, 和人民的生計.

這場與冠狀病毒的鬥爭還沒有結束. 據英國報告, 發現超過 600 例新的omicron XE 變種.  XE 變體是一種來自其他兩種菌株 (BA.1和 BA.2) 的遺傳物質組成的重組體.  稱為“隱形 omicron”。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3 月 29 日發布的流行病學更新,估計 XE 的傳播性比 BA.2 高 10%,但對受感染的人的影響仍不確定。早期研究結果需要進一步確認。我們需要保持謹慎的觀察.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的努力, 獲得台灣民眾的感激和肯定.  他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防疫工作團隊,許多政客,特別是國民黨和親中的政客喜歡用不實指控來誣告攻擊我們的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團隊的努力. 為了表達我們對辛勤工作的團隊的支持,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我們的選票將這類親中擾亂台灣的政客排除在台灣的政壇外.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