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在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朱立倫及顏清標地方勢力全力動員下,只以四四六六票些微差距罷免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許多綠營的名嘴根據這個結果,紛紛檢討基進黨、民進黨最後階段冷處理策略的失當。其實這類分析都犯了典型的「後見之明的謬誤」,可能與事實有極大的差距。

「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經常引用「後見之明的謬誤」(hindsight bias)來解釋人類線性思考邏輯的偏差。「後見之明的謬誤」就是指以現在的結果來強加解釋過去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的事件發生原因。綠營名嘴分析陳柏惟的敗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基進黨在罷免成功後表示,投票前因為發生高雄城中城大火造成四六人死亡,新北市虎尾溪意外也有多位小朋友失去生命,所以基進黨婉拒許多民進黨立委親自到場聲援陳柏惟,決定低調走完一百小時苦行,不提高藍綠對抗,作為投票前最後的訴求

但是由於最後只差四千多票,許多綠營名嘴分析這是基進黨和民進黨的策略失當;應該在最後一周提高藍綠對抗,將選情拉高,這樣反對罷免陳柏惟的選民就會被多激出四千多人,讓罷免不能成功。

但是這種分析卻忽略反對罷免的票數比當初預期的增加很多,有沒有可能就是因為基進黨悼念高雄市和新北市不幸的意外事件,決定低調處理,讓陳柏惟默默走完一百小時苦行,此舉更加突顯陳柏惟和基進黨遭到國民黨黑金勢力霸凌的形象,促使許多原本不出來投票就表示不同意罷免的選民,反而被陳柏惟、基進黨這種低調理性的訴求感動,紛紛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票。試想如果在高雄城中城死了那麼多人跟新北市虎尾溪幼童罹難不幸事件的當下,綠營還大量動員形成藍綠對抗的態勢,選民會不會對綠營更加反感,造成贊成罷免的票數變得更多,而支持陳柏惟的選民根本不會出來投票?!國民黨內部民調本來以為會大贏百分之十,最後只小贏了四千多票,就間接證明尊重公安事件死者,冷處理反而是正確的策略!

就算現在無法知道如果綠營採取全面動員助選可不可以贏得這一次選舉,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在高雄市和新北市發生重大公安意外時還做這種政治性動員,不管有沒有贏得選舉,民進黨、基進黨反而會喪失一個政黨的基本道德標準和理想性。就像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在為高雄大火罹難人員祈福時,希望大家也為陳柏惟祈福而招致一片罵聲,就大概可以知道,如果綠營在最後一周全面動員助選,可能正好收來反效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