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盧燕俐

 

看到679期「今周刊」專訪雲林縣蒜農,一張大大的照片,眼神卻是充滿了無助、徬徨又無奈,說明了多數農民此刻的心情。
 
文章中提到,台灣蒜農的生產成本是每台斤15、16元,反觀中國大陸蒜農,每台斤只要5元,換句話說,中國大陸農業挾著便宜的原物料和勞動成本,光是大蒜這一項,生產成本就整整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聽到要簽訂ECFA了,台灣蒜農都很緊張,深怕對岸產品倾銷而來,台灣蒜農毫無招架之力。
 
事後,我請教撰寫這篇文章的主編,「為了對抗中國產品,難道台灣蒜農沒有辦法cost down,至少贏在公平的起跑點?」未料,主編的答案令我寒心,「現在的人力成本已經降無可降了,遠在台北的你們很難想像,光是剝一顆蒜頭,從早上八點剝到晚上五點,一天薪水也才270元,要再cost down,恐怕會造成更多家庭的經濟問題。」
 
天啊,一天工作10小時才270元,等於時薪只有27元,比麥當勞、加油站打工時薪都還要低。當塑化業者在今年初,花了大筆金錢,在財經媒體刊登大幅廣告,拜託政府趕快簽定ECFA,救救他們,免得無法享有關稅優勢,競爭力大失;讓我不禁想起,其實最需要政府救助的才是農民這群人,他們的資源少、長期以來備受忽視,現在就連想發出求救訊號,都不知該找誰,更別說仿照塑化業,聯合農民一起拿錢登廣告了。
 
當天下午有一場電視錄影,談的主題就是「愛恨ECFA」,現場並邀請一位農業志工,請他談農民的心情。他說:「農民不擔心中國產品,因為我們水果有很好的技術,對岸農夫學不來!」
 
我想,他看到的大概是幾位比較優秀得獎的農民,事實上,台灣很多農民純樸、可愛,即使必須看天吃飯,每月所得只有1萬多元,也願意守候那片田地。因為那是祖先遺留下來的祖產,也是他們從出生之後唯一接觸到的產業,說什麼,也不忍恣意背棄。
 
有些農民確實技術高超,中國農夫學不來,像我一位同學爸爸,種出來的葡萄甜度是甘蔗的3倍,每個客人都說讚;但這般有獨特技術的農民有多少?別忘了,農民是最弱勢的一群,該如何研發技術、控制成本,甚至進一步發展自有品牌,這都不是口頭說說,需要政府、學術界一起來努力,才有機會達成。
 
雲林蒜農說,他們已經不相信政府了,因為他們是被遺忘的一群人。真的如此嗎?雲林明年沒有選舉了,可是2012年還有總統大選,如果不要南部的選票,我想,這群人確實可以繼續被遺忘……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