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是何物?
 
外甥女在美國匹茲堡唸書,她關心國事,隔洋打電話回台灣,問說大家吵翻天的ECFA究竟是何物。談了一個小時,仍然不得要領,電話線兩端的人都十分挫折。
 
感到挫折的當然不只兩個人。根據天下雜誌國情調查,67%受訪者不清楚ECFA究竟是怎麼回事,可是按照馬政府原本的時程,明(2010)年元月就要簽ECFA了。
 
為了ECFA,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三問馬英九;為了ECFA,國民黨五問蔡英文。執政與在野,大家勇於發問,卻怯於給答案,這實在不是人民之福。如此重大政策,瞭解的人這麼少,執政的一方當然必須負起主要的責任。
 
ECFA就是FTA
 
ECFA是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的英文縮寫,它的本質就是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要把這樣的協議叫做作ECFA,而避開FTA的稱呼,這裡面當然有政治的考慮,因為FTA通常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安排,顯然有人不喜歡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被認為是國與國關係,所以費盡心思,取了ECFA這個讓許多人搞不懂的名稱。
 
既然如此,討論要不要簽ECFA就很難主張說,這只是純粹經濟議題,不涉政治。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一定會帶來更大的政治影響,現在中國已是台灣最大貿易國,四成的貿易集中在中國,一旦簽定ECFA,比例還會更高,中國對台灣的政治影響力就更大,所以很多人光因政治的理由就堅決反對ECFA。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經濟往往是驅動社會的更大力量,所以簽ECFA的經濟理由及影響更應深入探討。
 
世界各國簽FTA的理由大都相同,都是希望藉由產品及生產要素在更大區域的自由移動,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效能。
 
如果所有國家、所有產業、所有個人,都能夠在自由化的過程中獲得利益,即使利益的分配不平均,如此反對簽自由貿易協定的人一定會比較少。但現實上總是有的國家、有的產業、有的個人獲得或大或小的利益,而其他的國家、產業或個人則蒙受損害。
 
ECFA不是雙贏的遊戲
 
理論上,因自由化加入區域整合的所有國家,會使整體的投資與生產因此增加,但對個別國家則不見得如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核心—邊陲」理論,就提到規模居於弱勢的國家,有可能因產業外移、產業空洞化而淪為邊陲,未享其利、反受其害。
 
即使一個國家,從加入區域整合的過程裡得到好處,整體而言,國內生產毛額增加了,但這樣的增加,固然是有優勢產業大幅成長,但其代價可能是其他弱勢產業的犧牲或消滅。
 
從個人所得的角度看,因區域整合,或許會使平均國民所得增加,但這樣的增加,有可能是資本所得、高薪資所得大比例提高,而低薪資所得的部份卻反而減少了。也就是說所得分配更趨惡化。
 
台灣與中國的市場規模非常懸殊,是否會發生克魯曼所謂的「核心—邊陲」效應,讓台灣的經濟因與中國整合不進反退,經濟學家之間有不同見解,但至少不能說這是杞人憂天。
 
至於簽ECFA一定有的產業得利,有的產業受害,大概已是確定的事。現在要求簽ECFA喊得最大聲的塑化業、電子業是明顯的受益者,而農業、紡織業等則只有哀鳴的份。其實,同一產業的不同廠商可能也有不同評估。像是金融業,大型金控躍躍欲試,但規模較小的業者,面對未來中國金融大象進入台灣市場後的局面,就只能剉著等。
 
低薪勞工是最大受害者
 
低薪資階層的勞工可能會是受害最深的一群。台灣與中國經濟的整合,會讓生產因素包括資本及勞動更自由地移動。但資本四隻腳,勞動者只有兩隻腳,資本一定跑得比勞動快。資本追求高利潤,幾乎沒有阻擋,而領取薪資或工資的人,卻常常因為技能、語言、文化、家庭或遷徙成本的因素,被綁在土地上無法跟隨因資本移動創造出來的新就業機會,甚至會因低工資商品的大量輸入,導致失業。
 
主張簽訂ECFA的人認為,世界各國經濟區域整合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台灣若不與中國簽ECFA,勢必造成台灣經濟的邊緣化。這樣的思考有一定的道理,但反對簽ECFA的人也有不同的論點。
 
首先,所謂「邊緣化」的危機是否被一心想利潤極大化的企業集團誇大?前台灣駐WTO代表顏慶章就認為,明年一月生效的「Asean+1」,對台灣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並不構成太大威脅,因為相關產品的關稅稅率並不高,而且大部分可以外銷退稅,對這部份產品而言,東協國家並非真正的競爭者。如果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Asean+3」自由貿易區形成,對台灣產品才會構成真正的威脅,因此簽ECFA並沒有馬政府宣稱的急迫性。
 
向鬼拿藥單?
 
弔詭的是,假如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確實是一條明路,大家都清楚妨礙台灣與其他國家談判FTA,讓台灣陷入所謂「邊緣化」的,就是中國,現在馬政府急於向中國討的「解藥」,居然就是與中國經濟的整合。感覺上,這整個事情就像是中國的「陽謀」,而台灣正在「向鬼拿藥單」,一步步走進中國布下的天羅地網。
 
台灣與中國的地理位置如此接近,歷史、人民與文化關係如此錯綜複雜,不管國民黨政府或民進黨政府處理兩國之間的政治或經濟關係,從來不會是簡單的課題。但是今天民智已開,社會如此多元,政府處理像ECFA這般重大而複雜的兩岸事務,需要特別謹慎,不能簡化為選舉政見的履行,一定要在限期內完成。
 
馬政府過度重視少數企業界領袖的意見,輕忽一般民眾對ECFA的憂懼,一意孤行、怯於溝通,眼看著反抗的聲浪和行動就要排山倒海而來,恐怕將會付出很大的政治代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