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燕俐
 
縣市長選舉落幕了,藍營總得票率下降2%,相較下,綠營上升7%,何以政治版圖產生如此大的挪移?根據聯合報最新民調指出,有三大主因,分別是:國民黨執政成績不佳、政策失當,以及馬英九神話的破滅。我特別想針對「政策失當」深入來談。
 
正如當選嘉義縣長的張花冠所言:「嘉義是農業大縣,馬政府強推ECFA,卻始終無法將ECFA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講清楚、說明白,以致於讓民眾失去信心。」其實整個濁水溪以南,綠營能贏得這麼漂亮,的確和兩岸政策開放過快、卻未見相關的配套措施大有關係。
 
以ECFA為例,名稱改了又改,從早期的CECA,到後來的CEPA,乃至於現在的ECFA,實質內涵並未改變,只是大玩名稱遊戲。但對弱勢和敏感產業的業者(諸如:毛巾、製鞋、陶瓷業)來說,更關心的是,簽了ECFA之後,會對產業造成多大的衝擊,政府又該如何照顧他們的生計,絕非喊喊口號、摸摸頭就可敷衍了事。
 
不簽ECFA,台灣的塑化、電機業,無法享有關稅減免,確實競爭力大失;但簽了ECFA,也有傳統產業要倒楣。我認為,一項重大財經政策就有如兩面刃,總是有利有弊,若政府執意要執行,起碼對於負面衝擊,應及早做好全面性的準備,不能讓民眾天天憂心過日。
 
但問題是,看到現在執政黨端出的承諾,實在令我非常擔憂這些弱勢產業從業人員,將來何去何從。早在幾個月前,政府就允諾,要提撥300億元,輔導這些產業轉型,進一步提升競爭優勢;正當我思考這300億元要如何妥善運用,勞委會突然宣布:「若因簽訂ECFA而失業者,可延長請領失業給付,並已編列100億元預算,而這筆預算要從原先的300億元中挪出。」
 
天啊,原來政府口中所說:「要協助傳統產業轉型!」還沒看到具體方案,其中的100億元竟然是用來支付失業救助金。相信傳產從業者要的不是失業給付,要的是紮紮實實的產業升級方案,以及政府大有為的協助,就算多領了三個月或半年的失業救助金,也不過就是多混幾口飯吃,對解決問題的根源,起不了任何作用。
 
按照馬總統的時程表,明年春天ECFA就要簽訂了。看看真實的數據:中國大陸輸來台灣的水果總量,竟已是台灣輸往對岸的5倍,中國大陸的傾銷能力,自然不在話下。我很難想像,在簽了ECFA之後,不會有更多的水果便宜賣到台灣、不會有更多的和毛巾和毛衣傾銷來台灣。
 
贊成ECFA的學者和媒體總是呼籲:唯今之計,業者只有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就不必擔心傾銷的問題。但轉型、加強競爭力說得容易做得難,民眾需要的是更多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否則,我相信,明年的直轄市選舉,人民會繼續用選票強烈表達內心的不滿。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