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拓梓


我主張召開國是會議,不是因為我比較支持蔡英文、也不是因為我在蘇蔡之間早已選邊,而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國家的體制,已經無以讓馬政府未來三年的治理可以平順的渡過。我知道有些支持者反對國是會議,是因為他們同意親民黨的看法,「和水母開會,水母也不會長出脊椎」,但我必須說,馬政府的失能,也許是馬英九自己的責任,但國家畢竟不是馬英九一個人的,是我們大家的,讓這樣的治理繼續下去,對這個國家的未來並沒有好處。因此我認為推動國是會議,可以讓這個國家未來的治理,稍微好一點。

 

台灣面臨了幾個關鍵的問題,無論誰執政,都必須面對。比如年金改革,讓大家「繳多、領少、晚退休」,當然不是任何人所樂見,但這個國家的年金改革,勢必會有既得利益者受損。執政者固需扛責,但如果朝野有共識,一起來努力,年金改革必然可以少一點算計、多一點永續。比如十二年國教,它將影響我們的子弟很長一段時間,但他過得草草率率,裡面有許多政黨角力的後果,也隱藏了未來誰必須扛責的算計。可是我認為,未來出問題時,去追究是誰的責任其實並不重要;反之,如果我們現在都已經看見問題,為什麼現在不想辦法解決問題?

 

又比如兩岸協議,那些高度衝突的議題,朝野如果可以合作,不是可以讓談判團隊更無後顧之憂?不是可以讓不相信中國的一半人民,可以稍安勿躁、冷靜思索?不是可以讓那些一頭熱的資本家、中國民族主義者,稍微思考一下他們的同胞、夥伴、家人與眷屬嗎?我們常常說,朝野惡鬥讓政治令人厭倦,但為什麼當有人喊出要合作、要尋求共識、要共體時艱的時候,大家卻顯得那麼「葉公好龍」?看馬英九的好戲也許對下次選舉有幫助,但對這個國家、對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民,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沒有,為什麼我們不願意攜手呢?難道這種袖手旁觀的心態,不是人民討厭政治的原因之一嗎?

 

有人批評蔡英文,他們說,這是兩個太陽另立黨中央、是「北平」與「長安」之間的戰爭,我不這樣認為。首先,她身為一個說話比較大聲的公民,用自己的聲望來推動國是會議,沒有什麼不妥,因為國是會議是她想出來的,解決當前政治問題的方式。其次,真要解決問題,國是會議總歸仍將是朝野政黨之間的協商機會,在北平東路的蘇貞昌主席,可以召開臨時中執會,並邀請蔡英文列席,與大家共同討論為什麼,與如何推動國是會議。我相信如果最後去和馬英九見面的人是蘇貞昌主席,蔡英文也不會介意,因為她要推動的是國是會議,由誰來完成,並不重要。

 

政治裡面也許充滿很多算計,有時候等著對手自己崩潰,比伸手幫助他要來的聰明。但我想請問,這個國家,經得起這樣的算計嗎?如果明天,中國突然決定要侵略台灣,我們現在這被批評的千瘡百孔、一無是處、士氣低落的軍隊,能夠作戰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在這個關頭,朝野不能夠攜手,在國是會議中,一起討論軍事事務改革,來重建軍隊的榮譽和信心呢?難道讓軍隊垮掉,對我們之間的誰,有什麼好處嗎?

 

政局紛亂,面對改革,執政者進退兩難。但我們都知道,一個只有13%支持度的總統,和他的政府,其實沒有能力繼續治理這個國家三年。但這個民主選出的政府,有任期保障,除非發生革命,不然他必然還有三年的機會。但13%支持度的政府,面對經緯萬端的迫切改革,是沒有能力獨立完成的;只有朝野合作,這些迫切的改革才能夠往前推進;只有朝野合作,才是守護民主的唯一可能。而我認為,國是會議,正是朝野合作的機會之門,這也是我贊成召開國是會議的原因。這是政治上場的時候了,身為政治圈內的我們,不該讓政治有更多可能性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