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美中關稅戰下的國際圍堵與經濟戰略的挑戰
2025.04.26 | 21:14
近日如火如荼展開的中美關稅戰,反映出兩大強權之間日益激烈的戰略與經濟競爭。在中國國內消費需求持續疲軟、房地產市場深陷困境的背景下,關稅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逐漸浮現。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憑藉美國制度優勢及其手中強大的談判籌碼,得以在國際場域與多國展開經貿談判與博弈。儘管美國本身面臨高額預算赤字的壓力,但其與多達75個國家的協商展現出高度威懾力,最終雖對部分貿易夥伴宣布暫緩90天徵收關稅,仍成功鞏固其國際談判主導地位。固然美方政策有所調整,但對中國而言,內部所承受的壓力卻顯著加劇。雖然中國官媒不斷強調其對美政策已有充分預案與應對策略,並聲稱能掌握美方經貿布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其試圖拉攏其他國家共同對抗美國的努力卻未見成效。多數國家仍選擇與美方保持合作關係。以印度為例,其不僅拒絕中國的投資提案,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更於2024年公開表示,基於邊界爭端與中印關係現狀,印度將加強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審查,並對中資企業加以限制與處罰,明確拒絕中共透過印度進行貨物轉運的企圖。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越南。儘管中越於2008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越南為爭取美國降低關稅,已開始嚴查通過當地進行轉運的第三國商品,重點打擊偽造原產地證明的行為,並對可疑貨輪展開嚴格稽查。凡是查獲中國商品偽裝成「越南製造」者,均立即予以重罰與沒收。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亦曾明確表達對中國產品藉由偽裝標籤出口至美國的關切。自川普第一任期以來,中共在應對美方所發起的貿易與關稅戰中,無論在政治、經濟或軍事層面,皆面臨多重壓力與圍堵。更重要的是,美方的策略亦成功阻滯了中共於2015年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產業升級計畫,對中國的中長期經濟發展構成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