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有法度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有法度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保護令改革提案:補上法制、人力與資安的三大破口

    2025.10.29 | 20:21

    近年來,家庭暴力事件的預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儘管我國已施行《家庭暴力防治法》多年,但在實務上,保護令系統仍存在許多問題。要真正落實受害者保護,避免憾事重演,應該從「電子監控法制」、「防治人力資源」兩個關鍵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檢討與改革,而對於保護資訊系統的權限開放,本文亦有一些建議之處。一、 完善電子監控法源:在人權保障與約束力道間尋求衡平首先,現行家暴防治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是對於高風險加害者的實質約束力不足。根據法務部統計,111年至113年,家庭暴力罪犯的裁定羈押率平均僅5.6%,違反保護令罪者的裁定羈押率平均也僅5.1% 。偏低的羈押率導致了嚴重的「被害人保護缺口」 ,土城家暴殺人案即是裁定飭回後發生的悲劇。對此,建議參酌《刑事訴訟法》第116條之2的精神,於《家庭暴力防治法》中增設專章或特定條文 ,明確授權法院在核發保護令或審理違反保護令案件時,得裁定命高風險加害人接受電子腳鐐等科技設備監控。此舉並非一味加重處罰,而是尋求更衡平的選擇,相較於「羈押」,電子監控是對加害人人身自由限制較小的手段 ,加害人仍可維持其日常生活與工作。電子監控除了可以加強對受害者的保護,使受害者得以提前預警、尋求庇護,執法機關亦能迅速介入,有效阻止二次傷害發生。此外,基於電子監控具有強烈的心理威嚇作用,加害人深知其行蹤受到持續且即時的掌握,任何違反保護令(如接近被害人住居所)的行為都將無所遁形,並立即觸發警報。此種「受監看」的狀態將大幅提高其違法成本,使其在衝動或預謀施暴前必須再三考量後果,從而有效降低再犯率,達到嚇阻其輕舉妄動之目的。電子監控並非「全面監控」,而是以更小的限制手段取代更嚴厲的羈押。電子監控能提供即時警示,讓執法機關迅速介入,更能對加害人產生強烈的心理威嚇,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當然,科技本身不是萬靈丹,警示響起時,若沒有足夠且即時的人力介入,一切仍是枉然,這便帶出了第二個破口。二、 健全防治人力:補足「加害人處遇」的關鍵缺口再完善的科技與法律,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力執行,仍是空中樓閣。我國家暴防治網絡正普遍面臨人力匱乏的嚴峻挑戰。首先,第一線的家防官因案件負荷過重、流動率高,導致對加害人的查訪告誡流於形式,難以發揮高風險預警功能。其次,在司法與警政之外,社福系統的人力困境更為嚴重,特別是在「加害人處遇」這一環。「加害人處遇」是從根本預防再犯的治本之道。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研究指出,承接家暴加害人輔導的團體社工量能嚴重不足,負擔案件量過於龐大。這樣杯水車薪的人力配置,導致高風險加害人實質上處於「無人監管、無人輔導」的狀態。要改善人力缺口,不能只是一昧增加職務加給、調漲薪資,也應該重視第一線工作人員之身心健康、補足各地方政府相關經費與預算等。三、 對保護資訊系統權限擴大之建議家暴防治失靈的原因之一,是各單位間資訊不流通。然而,近期政府雖有意開放保護資訊系統權限予刑事警察,以利資訊整合 ,但此舉潛藏極大風險。雖然現況下,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條第1項第7款及同條第3項規定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立細節之辦法,然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電子資料庫管理使用辦法中,亦缺乏對於資料庫授權主體、目的、要件、範圍、方式及對於程序上組織上之監督機制之明確規範。保護資訊系統中,包含受暴史、家庭成員資訊、社工評估報告等高度私密敏感的個資。若在規範不明確下,將權限開放給非專業人員,一旦資料外洩,加害人便可能循線找到被害人,更將摧毀受害者對系統的信任,使其不敢求助。本文認為應該在「資訊流通」與「被害人隱私」間取得平衡。政府應參照111年憲判字第13號之資訊隱私權保護精神,建立明確訂定資料庫授權主體、目的、要件、範圍、方式及對於程序上組織上之監督機制。誠然,這些措施可能降低資料調閱與流通的即時性,但維繫受害者的信賴,是這張安全網得以運作的基石。結論家庭暴力防治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工程,本文呼籲政府正視目前法制、人力與資訊系統上的三大缺口,透過完善電子監控法源、重點防治人力、以及建立嚴謹的資訊共享規範,才能織密這張家庭暴力防治網,真正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