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Bryant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Bryant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台灣電子業如何應對「川普美國」:鴻海面板投資的前車之鑑,是台灣在 AI 時代的求生指南?

    2025.02.05 | 14:33

    川普走馬上任後,接二連三的政策與行政命令發布,對整體世界局勢造成巨大衝擊。尤其近日動用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分別對加拿大、墨西哥產品課徵 25% 關稅,以及對中國輸美產品課追加 10% 關稅,正式宣告貿易戰再次開打。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下,台灣也因晶圓代工被川普直接點名「偷走了我們的晶片業」、「需要課 100% 關稅」被推上第一線。AI 經濟方興未艾,地緣政治動盪不休,台灣不只要審慎判斷美國的新策略,也必須從過去挫敗的經驗中汲取教訓。不只是晶片業要關注變局,台灣最大企業鴻海集團在面板領域的前車之鑑,正是台灣全體電子業在 AI 時代必須熟讀的求生指南。 川普關稅大刀揮下,背後隱藏什麼策略?美國對加、墨、中三國產品施加關稅有兩大理由,一是為了加速三國處理毒品與非法入境問題,二是促成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從川普第一任期的作為與去年大選期間的表態看來,後者才是川普大動作祭出關稅大刀的主因。事實上,在川普強力施壓後,加、墨兩國已經迅速增派兵力處理邊境問題,川普也「從善如流」暫緩對兩國增加關稅,對於美國「頭號敵人」中國的 10% 關稅則如期生效,本屆川普政府的意志可見一斑。儘管台美關係無涉美國邊境安全問題,但為了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選戰願景,川普正著手改造全球經濟體系,要讓製造業重回美國本土。 川普關稅大刀一揮下,亞洲股市哀鴻遍野,日、韓、港、台無一倖免,其中台股在 2 月 3 日新春開市盤中劇烈下跌超過 1,000 點,跌幅高達 4.35%,是台股史上第四大跌幅,亦為當日亞洲股市之最。川普何以使用關稅對「盟友」施壓?若單以邊境問題、製造業就業機會等選舉承諾考量,容易只看到川普政客的一面,然而美國國家政策的形塑不僅有總統的意志,也有龐大智庫幕僚與官僚體系的參與,美國政府的重大政策都應該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前提來觀察。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乃是保障美國人民的安全與種種權利,由於道義主義與現實主義政治的交互影響,美國在二戰之後便以維持世界政治經濟的領導地位為基本國策。儘管美國曾經熱切歡迎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加入 WTO,但那是為了讓中國加入國際社會,藉此促進美國經濟利益與世界安全。當中國從江胡時代的「韜光養晦」,轉變為習近平時代「偉大復興」,中國製造業就急於擴大產能,透過低價傾銷一路血洗全球市場,各國製造業在中國不公平貿易下一一被擊潰,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自然由「夥伴」轉為「對手」再到今天成為「敵人」。中國企業不僅鎖定早已掌握的成衣、食品、鋼鐵市場,更積極進軍技術門檻高、利益龐大的科技產業,如電動車、再生能源和半導體,這絕非單純的經濟議題,而是未來世界的權力之戰。科技產業與國際貿易的政治攻防,將是川普第二任期的美中角力主軸——身在局中的台灣務必格外小心。 前車之鑑:威斯康辛慘案說起誤判美中情勢而蒙受慘烈教訓的台灣企業,非郭台銘掌權最後十年的鴻海集團莫屬。2017年7月,時任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了成就自己的面板霸業美夢,同時替自己的總統競選之路提前布局,他在白宮外與川普一同宣布位於威斯康辛州的 10.5 代面板廠投資計畫,總金額高達 100 億美元。鴻海承諾將雇用 1 萬 3 千名美國本土勞工──這不僅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greenfield(全新設廠)投資,也呼應了川普「美國製造」的競選訴求,川普更是在動土典禮上興奮地宣布:威斯康辛面板廠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然而川普與郭台銘並沒有考量到,當時面板產業已經處在一場產業大屠殺前夕。在威州投資計畫公布短短一年內,中國 8 代以上面板廠遍地開花,產能急遽擴大,導致面板價格暴跌。尤為慘烈的是中國京東方合肥 10.5 代線於2018年 Q1 開始量產,導致鴻海起初鎖定的北美大尺寸電視面板市場價格近乎腰斬。威州 10.5 代面板廠的利基轉瞬成空,赴美設廠也失去意義,鴻海因此延宕設廠,導致川普的「世界第八大奇蹟」成為巨大騙局。原本郭台銘提出的台灣對美投資旗艦計畫,也因為跳票而信用大傷,甚至淪為選舉時拜登質疑川普的有力素材。高達 100 億美元的赴美投資案,為什麼事前沒有評估到市場的潛在變化呢?彼時鴻海已然注意到川普高舉「美國製造」的大旗,但尚未理解其具體目標:阻止「中國製造 2025」。美國要讓中國無法用其龐大製造量能挾持全球經濟,甚至反過來主導全球市場,進而擴散其威權主義。川普第一任期主要顧問波頓、班農,以及國務卿蓬佩奧、副總統彭斯等人,都再三申論此一戰略願景。然而,郭台銘掌權下的鴻海,卻是放眼全球投資中國最力、依賴中國最深的企業。中國雖然曾經被美國納入世界供應體系的一環,但郭台銘誤判中國的野心與手段,導致鴻海面板事業不只在美投資慘遭滑鐵盧,連在中國市場也節節敗退。 郭台銘盲信中國成為鴻海硬傷威斯康辛慘案的巨大挫敗,暴露出郭台銘與大部分西進台商的致命弱點。郭台銘與親信幕僚未能精確判斷市場變化,對於地緣政治的解讀更是大有問題。早年郭台銘成立群創光電併購奇美電子,踏足面板產業後,即誤判了中國與韓國的產業佈局,令自家面板產業在發展未臻成熟時就面臨雙方夾殺,更因為被捲入水晶會議遭到三星暗算,導致折損一班經理人才。在美國動用反托拉斯法案懲罰台灣面板業之後,郭台銘的對策竟然是擴大對中投資,如 2013-2014 年,郭台銘麾下戰將丁景隆為了解決面板缺貨問題,主張與隸屬於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彩虹光電(中電彩虹)合作,由群創光電提供技術予彩虹光電設廠製造。結果參與丁景隆咸陽計畫的 48 名群創工程師在 2016 年集體叛逃至彩虹光電,彩虹光電因此順利實現 8.6 代廠量產。彩虹光電母公司中電集團,乃是中國國務院管轄的特大型中央企業。技術竊取、量產屠殺都是在中國政府授意下進行。即使彩虹光電量產時,面板市場早已產能過剩,但因為中國早已決定不計代價掠奪市場,因此彩虹光電無懼虧損投產,將台韓面板廠殺得血流成河。即使有咸陽計畫失敗在前,郭台銘似乎從未記取教訓。2016 年鴻海集團成功收購夏普經營權,郭台銘個人亦成為夏普堺工廠大股東,但郭台銘轉手就將堺工廠的 10 代廠技術移植至廣州,與廣州市政府合資成立超視堺 10.5 代廠。換句話說,這次又是郭台銘將技術與資金雙手奉上給中國政府。郭台銘的盲信中國紀錄,不只有廣州超視堺,還有與深圳市政府合資成立的深超光電。2019-2020 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郭台銘被媒體發掘他指示時任群創光電執行副總丁景隆,將群創光電的手機面板訂單「割肉」給深超統包先過一手,希望美化財報藉此讓深超在中國掛牌上市。當時美中貿易戰已經白熱化,郭台銘竟又一次落入紅色供應鏈的養套殺陷阱,也形同在美中角力風口浪尖上,證實了自己的紅色立場。前有威斯康辛,後有深超,這讓美國政府對鴻海的疑慮升到頂點,當年鴻海股價也因此跌破 75 元,堪稱鴻海最風雨飄搖的時刻。 台灣的此時此刻:重蹈覆轍或開創新局?綜觀郭台銘二十年的面板經歷,可謂屢戰屢敗。獨斷盲信的產業決策與遲鈍的政治判斷,是郭台銘頻繁失敗的主因──郭台銘的失敗,正好足以作為此時此刻每一個台灣人民、台灣企業乃至國家社會的重大警訊。當中國從三面紅旗的廢墟邁入改革開放的時期,郭台銘雷厲風行的擴張策略恰巧萬分奏效。自鄧小平以降,中國自知須「韜光養晦」,對台商與隨後跟進的外資奉上種種政策優惠,郭台銘卻錯以為中國生產基地是台灣電子業的經營根基。台灣產業原本善於模仿學習,再透過徹底的供應鏈管理壓低成本,由此創造強大的競爭力。這一套產業模式,由郭台銘等台商移植到中國,再被中國本土企業以更加「野蠻生長」的方式取代。身為台灣最大企業的鴻海,除了台商的經營手腕,還多了「狼性」的強勢併購擴張風格,這一套企業管理思維同樣被中國企業盡數學走,而且中資產業併購背後,往往還有著中國政府「看得見的手」。由此可見,中國「改革開放」不過是一時忍讓,待比亞迪、立訊、京東方等本土廠商發展壯大,鴻海在中國市場就僅能節節敗退。如今的整個中國面板產業,都已不再是鴻海能夠妄想合作的對象。現下的中國所著眼的已不僅是代工利潤,更渴求能夠將整條產業鏈魚頭吃到魚尾,打造自給自足的中國本土產業生態。從組裝代工到半導體,從成熟製程到先進封裝與 AI,中國正積極將整個國家轉變為巨大的垂直整合工廠,鴻海在中國的辛酸血淚,台灣電子業萬不可重蹈覆轍。中資有國家力量作為倚靠,過往盡享優惠的台商卻早已溫水煮青蛙。有識者須明鑑,台灣企業與台灣經濟的最大危機,從來不是來自產業本身的趨勢變化,而是因為政治風險的誤判。一如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長期強調,兩岸關係最為親密的時代,是台灣經濟最慘淡的時代:產業外移、工作流失、最終連西進親中的台商都難逃技術與訂單被竊取的命運。但美國近十年對中國的態度轉變之大,正是台灣產業的良機。川普的關稅大棒,不是孤立主義,也僅不是字面意義的「美國優先」。美國無意摧毀全球貿易體系,而是要扭轉「極權中國成為全球化最大贏家」的歷史錯誤,重塑美國領導世界的民主自由秩序。在風風火火展開的第二輪貿易大戰之中,台灣企業必須審時度勢,準確理解美國的意圖,證明自身具有不可或缺的戰略價值,而且堅定與盟友共同對抗中國產業的傾銷殺戮。重蹈覆轍,或開創新局,端看台灣此時此刻的抉擇! *作者為產業研究與市場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