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林子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林子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左右之間訊息傳達神經,正念標記連結身與腦

    2015.11.08 | 13:36

    「左步、右步、左步、右步…..」這是佛陀原始正法中心馬哈希內觀-正念禪修初階課程之一:行禪;揭開正念禪修神秘面紗,沒有速成,就是靠正念,訓練精進力與定力,提升信心與智慧。   行禪透過「標記」的技巧,讓心緊緊跟隨著身的移動目標,保持觀照力。   在腳步迅速匆忙的資訊爆炸時代,正念禪修課程能夠修習覺知的開啟與訓練;透過佛法「四念處:身、受、心、法」的修法,運用「止、觀」培育專注力,切斷自動導航,啟動「身」與「腦」的連結。 行禪的做法:身體自然放鬆直立,挺腰不挺胸。雙手握住置於身前或後均可。視線保持向下45度角,收攝於內心,不左顧右盼。 腳步放鬆,行走分三階段,在動作的同時清楚標記:「左步、右步」、「提起、放下」、「提起、推前、放下」。修行重點在精進觀照腳步的每一個提起與放下,從左右更遞的「左步、右步」、單腳起落的「提起、放下」、到由起落之間,更細分動作為「提起、推前、放下」。讓心準確而專注地緊跟著身體移動的目標。訓練正念,讓精進力與定力平衡,能清晰地觀照每一個升起的目標。   講實話,未接觸南傳佛教之前,習慣持咒的我,對於標記,實在不明白;走路就走路,標記做甚麼呢?既然要學,就從跟著實修開始,走在路上,找機會也來練習行禪。 這天,回家的路上,正練習中。雖改變修行方式,很快再度習慣行禪這件事,腳跨步走著,又陷入無意識的自動導航狀態,心,不知飛到哪裡去了。 走著,走著,越走越定的感覺消失,等我察覺,已被慌亂淹沒,驀然在馬路口停下腳步。   「停、停」「站、站」….回過神,我繼續為當下的動作標記。   想起醫學專家R的提醒:「別小看媽哈希內觀中的『標記』,在神經學上這有重大的意義,藉由每一步的『標記』,清楚標記身體的動作,將訊息傳達到腦神經,覺察每個當下,以正念連結身與腦。」 仔細分解行禪動作,剛才停下腳步時,沒有關注當下的結果,跨步和標記解離,只慢了一秒的時間差,標記左步時,跨出的是右腳,從身體送給腦神經的錯誤訊息,讓大腦亂了譜,難怪越走越慌。 R問我:「細心察覺神經學的微妙,從持咒改變修行方式到行禪,如果失去正念的覺察,不是落入另一個慣性之中嗎?」他更仔細講說訊息傳遞的路徑:「標記是傳輸到左腦,尤其使影像和情緒為主的右腦神經脈衝傳到左腦,左右腦平衡,消除情緒迴路。」   從忙碌的捕捉外在訊息,重新回到觀照自己的內心,把心安放在每個當下,專注每個動作,「左步、右步、左步、右步…..」緩下腳步,跨一步,老實標記「左步」,完成動作,再跨下一步,再作標記「右步」,正確傳達訊息到腦,腦解讀到訊息,這樣的連結,讓「心」覺察每個當下。   清楚傳達身體訊息,串連腦的覺照,保持心的清晰。
  • 投書 尋岸到落腳—水黃皮

    2015.11.04 | 11:29

        10月的城市裡,遇上滿地粉紅落英,幸運的你恰好行過樹下,冷冷的秋風起,這片色彩,溫暖了旅人寂寥的心。   10月的花,也不知孕育多久,才結成樸質如大地色彩卻飽滿的豆莢,高高掛在樹梢,零星地隨著落英飄下。     圖說:水黃皮豆莢,是受歡迎手作的材料之一。   大D說,可愛的種子,哪捨得種它呢?當然要好好的保存。我不以為然,回他:「是顆種子,就會發芽,就該有長成大樹的機會。哪捨得當標本呢?」   又稱水流豆的它,是因為沉甸甸的豆莢,小心呵護住水黃皮肥碩的種子,外殼具備保水足以漂流尋找適合落腳處的特質,耐水耐旱,只為長途旅行尋找落腳處,水黃皮大樹媽媽知道,貧瘠的家,只有把孩子送到更遠處,以她耐旱耐曬耐陰耐濕耐旱的刻苦阿信本質,順著水流,靠哪裡的岸都能落腳。   在花季中經過水黃皮樹下,才發現住家旁竟有如此多數,沉默佇足都市邊角,徐州路市長官邸、228公園…..,發芽率超強的個性,很適合培育種子盆栽,旺盛的生機,連結水泥叢林與大自然的對望。   我問醫學專家R,為何以前都看不到水黃皮,認出第一棵以後,週遭出現這麼多水黃皮,該不會又有神經學解釋的學問?R未說,我先問:「是不是接收訊息時,沒有內建水黃皮元素,就會忽略看不到它。」因解讀不出來,篩漏了多少訊息?有多少的視而不見? R回答:「你也是水黃皮,找到你的四季。」眼中閃著禪宗行者的智慧。我感慨而回:「沒有內建『自己』這個元素,忙忙碌碌半世紀,以為智慧是外求,自從學習禪修後,老實禪坐、呼吸、走路、吃飯....,『自己』才是修行著手之處。」     水黃皮初長的葉,葉脈絲絲分明,嫩綠如少女的心,這天到新竹千甲部落,帶了一盆當禮物。哪知,出了千甲車站,出口兩排迎接我的綠蔭,竟也是水黃皮。   部落裡的熱心推動事務的泰雅族人--優夕,告訴我;部落裡的族人,也是從原鄉尋到都市找工作。在都市裡,族人們大多打工,生活並不輕鬆。   孩子知道,離開媽媽身邊,他可以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漂流的水黃皮,尋岸落腳,在艱苦的環境中扎根,遙望原鄉時,期盼水黃皮的愛心,溫暖旅人。  
  • 投書 請聆聽我的樂音--大葉欖仁

    2015.09.23 | 11:11

    R輕聲自顧似低語:「訊息之中,聲音的傳遞與表達是很重要的途徑,像咒語,像一段優美的和旋,在在能觸動你內心深處,引起共鳴。」     午後斜陽,桌上的大葉欖仁,脫殼後,努力伸展子葉,似蝶即將飛去,充滿蓬勃生命力,彷彿吟唱一首你聽不懂的小調。   日式洋風古老建築裡,順著拱門彎進迴廊,拾階扶著線條優美的欄杆而上。 午後,似有若無的鳥鳴,被低沉的冷氣機馬達聲淹沒,更大聲響是大型機具移走庭園大樹的噪音,也幾幾乎要掩蓋R的感傷。   「這麼優美的建築,能留下來多好!可惜沒人聽。就要拆了,蓋更大的樓。」  都市的更遞,橡皮擦與鉛筆的競賽,幾時跑進這古老莊園,終究還是鉛筆棄守。   「海倫凱勒的遺憾,聽不到聲音豐富的表情,我們難道不應該更珍惜所擁有的感知嗎?」   聽不見大樹的吟唱,新生大葉欖仁似蝶終究非蝶,也注定該流浪?而老建築,注定在橡皮擦下毀滅?   虛空間,除了眼見,是否也有心眼能通?聽得到不想流浪,大葉欖仁的樂音?「聲音的傳遞也非只我們想像以『聽』為接收的途徑,人身的限制,『聽』的能力有範圍的限制以外,像狗,就比人類聽得到的範圍更廣;有時,『心』也能聽見,像鼓聲的震動,以心就能感受!」我說。   「我相信,在某個虛空間,人與建築,建築與植物能和諧共處;那裏的『人』的智慧,足以和植物溝通,聽得懂植物唱出的旋律!足以安撫人心的樂曲!」   R笑了,灰白的髮,回到三十年的青春光彩,謝謝你聽懂我心底的鼓聲。
  • 投書 鄉愁—羅望子

    2015.09.13 | 13:30

      嚐過南洋料理中羅望子酸甜滋味,卻不期在量販店生鮮部與她相遇,以外型暱稱「狗大便」,屈身不被注意的一角。   拿起端詳,一位大眼黑皮膚的女孩,以南洋特有口音熱切跟我說:「打開就可以吃了,很好吃的喔!」 她來不及說完,連摸都還沒摸到羅望子,就被同行的「太太」帶走。   而我,尋著聲音與南洋妹妹交換一個會心微笑,卻不意看見「太太」不屑的一瞥。   羅望子,遠渡重洋來到異鄉,與南洋妹妹相逢的驚喜。 我好奇,這酸中帶甜的黏膩,該是南洋妹妹鄉愁的滋味吧?   取籽泡著,身形逐日膨大,脫去咖啡硬殼,露出潔白豆般內籽。隔幾天,底部露出點點般小根,努力撐起子葉,約莫不到十天,複狀羽葉探出了頭。       夜裡,收起羽葉,陽光下,展出歡顏。   南洋妹妹的歡顏,讓羅望子多了一層滋味,我好想跟南洋妹妹說,妳說得沒錯,這還真是好吃。與她坐下來,分享一把羅望子,聽她訴說故鄉。   但是,南洋妹妹在不屬於她的陽光下,已經收起她的鄉愁,轉身跟著「太太」走遠。  
  • 投書 老實走路,正念行禪讓身跟上心的腳步

    2015.06.20 | 11:31

    「左步、右步、左步、右步…..」佛陀原始正法中心裡二十餘位的禪修行者,專注腳下一步又一步的步伐,寂靜地各自練習。   簡單不過的走路,看似和呼吸、吃飯一樣稀鬆平常不足為奇的小事,還需要大老遠來學習嗎?   一直以來,我對於佛陀在世領眾行走到舍衛大城乞食,師徒們令人的讚嘆的威儀十分嚮往;我相信這其實是內在智慧的顯現。   透過好友推薦正法中心所舉辦的兩日初階正念禪修課程,修習覺知的開啟與訓練;透過佛法「四念處:身、受、心、法」的修法,運用「止、觀」培育專注力,在腳步迅速匆忙的資訊爆炸時代,啟動「心」與「身」的連結,從忙碌的捕捉外在訊息,重新回到觀照自己的內心,緩下腳步,在一鬆一緊之間,找到心與身的平衡點。   這兩日中階精進禪修課程;以正念禪修及馬哈希內觀修習定力,成就內觀智慧。   正念中心的特色之一是實際練習,法師簡單的講解以後,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實際練習;負責的講座大策法師,揭開正念禪修的神秘面紗,沒有速成,就是靠正念,訓練精進力與定力,提升信心與智慧。初階藉由行禪與禪坐,透過「標記」的技巧,讓心緊緊跟隨著身的移動目標,保持觀照力。   相較於禪坐,可以走動的行禪對我而言是容易多了。但是緊接著深入觀照,發現這學問著實不簡單啊!     圖說:行禪   來源:FB正念有機農場 -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下載   行禪的做法:身體自然放鬆直立,挺腰不挺胸。雙手握住置於身前或後均可。視線保持向下45度角,收攝於內心,不左顧右盼。 腳步放鬆,行走分三階段,在動作的同時清楚標記:「左步、右步」、「提起、放下」、「提起、推前、放下」。   行禪修行重點在精進觀照腳步的每一個提起與放下,從左右更遞的「左步、右步」、單腳起落的「提起、放下」、到由起落之間,更細分動作為「提起、推前、放下」。讓心準確而專注地緊跟著身體移動的目標。訓練正念,讓精進力與定力平衡,能清晰地觀照每一個升起的目標。   說的簡單,光自然直立,雙手置於身前或後,我還沒跨出第一步,光這姿勢就喬了半天。   原因之一,我是擁有圓潤肚子的小腹婆,雙手置於身前,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力氣才能固定住,兩天的練習下來,上臂與肩居然「鐵手」痠痛不已!也是因為行禪讓自己面對「小腹」原來是個障礙,一個月來力行減重,減下兩公斤之後,讓雙手可以較自在地在身前交握,也算是禪修的意外收穫之一。   大策法師溫柔堅定的聲音,總在我意念紛飛時適時響起: 「腳步放鬆,讓你的身體聽從你的心的速度。 速度慢是結果而不是一定只能慢走,讓你的身體跟上心的速度; 如果你的心現在是快的,是急的,那你的腳步可以先跟上心的速度; 讓你的心慢下來。」   果真,打開內心的耳朵,聽到心的聲音,感知心的速度。當我的心專注於移動的腳步上,我覺得全身的重量變輕,即便我有大象般龐大沉重的身軀,在緩抬、輕跨之間,也有如風的威儀。   大策法師聲音又再響起:「讓你的身體跟上心的速度。」 我停下。標記:「站、站」。從頭頂到肩、雙手、胸、腹、雙腿、雙腳到腳趾。做來回的身體掃瞄。   覺知我的緊繃,提醒身體「放鬆、放鬆」。   保持自然呼吸,覺知身體與心的變化,覺知身體跟上心的連結。 慢下的心,緩下身體的腳步。 心的清晰,繼續覺照。   更多訊息請上 MBSC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   圖說:正念初階禪修班師生  來源:FB正念有機農場 -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下載  
  • 投書 讓心回家,正念禪坐啟動心與身的連結

    2015.06.15 | 21:23

      禪坐盤起的雙腿,過了約莫半小時的忍耐極限,脹痛開始從膝蓋漫延到腳掌,膨脹到幾乎要抽筋,我咬著牙,狠下心決定追隨遊戲規則,繼續保持姿勢不動,除了觀照,更考驗我的定力。 閉上眼,不用眼而以「心」來「觀看」身體內疼痛的變化。   這是佛陀原始正法中心舉辦的二日中階精進禪修課程;藉由禪修及馬哈希內觀修習定力,並成就內觀智慧。   一個月前,我方才第一次聽到「佛陀原始正法中心」。透過好友推薦他們所舉辦的兩日初階正念禪修課程,修習覺知的開啟與訓練;透過佛法「四念處:身、受、心、法」的修法,運用「止、觀」培育專注力,在資訊爆炸幾乎被3C產品綁架的時代,啟動「心」與「身」的連結,從忙碌的捕捉外在訊息,重新回到觀照自己的內心,在一鬆一緊之間,找到心與身的平衡點。   正法中心的特色之一是實際練習,法師簡單的講解以後,大部分的時間用來練習;負責的講座大策法師,揭開正念禪修的神秘面紗,沒有速成,就是靠正念,訓練精進力與定力,提升信心與智慧。初階藉由行禪與禪坐,透過「標記」的技巧,讓心緊緊跟隨著身的移動目標,保持觀照力。   佛教修行的法門,我唯獨對禪宗抱有神秘又難懂的想法,除了如何「開悟」了不可知以外,光要盤腿禪坐一支香,恐怕就大有問題。要不是好友三十年的交情所建立的信賴,吃不了禪坐之苦的我,在第一天的第二支香就想遶跑了。   我問自己,修行的方式百千萬種,禪坐的方式同樣有百千萬種,我也知道有「禪凳」的選擇,以日本跪坐方式,大可減少盤坐時雙腿壓迫產生的脹麻痛。何苦讓自己陷入此種無可忍受的疼痛窘境?   一陣陣的針刺般的抽痛,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好好的兩天休假,卻跑來正法中心中階精進禪修班,挑戰50分鐘的禪坐,隨著身體疼痛加劇甚至游移,我問自己,忍耐這個疼痛有何義意?還是放棄? 我知道,只要輕輕把腳伸直,我的疼痛可以馬上消失,但是我也知道我的極限,超過我忍耐時間範圍,應該超過40分鐘,只要再10分鐘,我就過關。   面對自己心中的天人交戰,到底我是要給自己交代?還是誰?但是如果願意以觀照「疼痛」當作所緣禪修,似乎給自己繼續忍受疼痛一個合理的好解釋。   隨著時間的過去,我掙扎著到底要不要放棄?因為,我知道多撐一秒,我就離過關更近一步,但是,我的疼痛已無法再忍受,我不知道,我多忍受的這一秒,是不是最後一秒? 我已經無法繼續跟隨身體升起的這個疼痛的目標,疼痛已經淹沒我,我想回頭將專注力放在腹部呼吸,呼吸變得又淺又困難,同時發現背部由肩開始一陣一陣發熱,臉上也微微出汗。我試著將身體往後傾,卻讓雙腿疼痛更脹大到我無法面對,等待結束鐘聲響起前,我所閉著的眼前,左方居然出現黃光!   在我瀕臨崩潰前,我想起癌症病人的疼痛,我的疼痛只要一伸腳就可以解除,而面對生命即將結束的無望,這樣的疼痛不知要到何時結束?正如同我不知鐘聲何時將響起?   眼眶湧上的淚水,就在鐘聲響起的那一秒,滑落臉頰。   在與大策法師小參時,我向禪師陳述我的慚愧,曾經在擔任護理工作時,沒有同理病人的疼痛,當病人要求打止痛劑時,居然還問:「還可以忍受嗎?」   正念之一是不批判,全然地接受這是自己的一部分,對於疼痛的升起,溫柔的對待。我對於疼痛,選擇躲而不是面對。 因為我對疼痛下了標籤,以往所學,疼痛除非生產是新生命的產生以外,它代表病症的警訊,所以我會想去除它。   法師溫柔堅定地告訴我:「觀照疼痛的升起,面對並了知,包括因為疼痛所引生的種種煩惱,都必須持續觀照。請溫柔地接納他。像對待小Baby一樣地對待它。如果能超越自己堪忍的疼痛,也是面對死亡時的練習。」   在團參時,睿學長分享心得並且提醒我,她說:「每天每天進步一點點,我知道我比昨天更平穩;所以,今天我很想讚美我自己!」學員們即時給予熱烈的掌聲,同時也是鼓舞自己繼續勇猛前進。   所以,正念禪修一點也不神秘,只要老實地修習,持續不間斷地練習。 正念禪修啟動心與身的連結,讓心回家。   更多訊息請上 MBSC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http://mbscnn.org/newslist.aspx     圖說:正念禪修班師生  來源:FB正念有機農場 -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下載          
  • 投書 沒有自己名字的日子

    2015.03.08 | 12:04

    「你好!我是宣佑媽媽。」  一段時間,我沒有自己的名字。街坊鄰居,兒子學校的師生,就稱呼我「宣佑媽媽」。  兒子班上,我志願當晨間志工媽媽,當家長代表;年級上,我當家長會年級常務代表;到志工團當說故事媽媽…..,在學校神出鬼沒。課後送補習,更甚者,花老師美語補習班,家長必須一起陪讀,上課時,最後兩排都是家長,我就這樣押著他,照我的規畫走。   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依附兒子而存在。   這段時間,我所有的生活重心就在兒子身上,我樂於當「宣佑媽媽」。 我就被叫作「宣佑媽媽」。   兒子想跑。 我窮追。 廢話,哪能讓他逃離老媽的手掌心!   結果是:「累!」   兒子在學校沉默,我氣小屁孩不懂媽媽的苦心。 和兒子話講不通,藉繪本來傳話。   相信我,一本書可以讓你開悟。 讓我開悟的這本書,是:沒有名字小狗的故事。   一隻白色小狗,在街上遇見小貓毛毛,毛毛問小狗他的名字。 小狗說,我就叫作小狗。 小貓說,不對不對,像我,我是小貓,但是小貓不是我的名字。我另外有名字,我叫作毛毛。你叫作甚麼名字?       嗯,小貓對小狗說的話,讓我開悟: 「我兒子,不只是我兒子。他有他自己的名字!」   兒子拿回屬於他的名字,作他自己。 那我呢? 我不再叫宣佑媽媽,我自己的名字是:黃淑玲! 你好,我是黃淑玲。請多多指教。   閱讀,讓我學會作我自己。 更重要的是:放我兒子一條生路。   後記: 楊斯棓醫師正義思辨巡迴演講令我敬佩,楊醫師將於3月13日在台北市信義國中舉辦演講,開放他的舞台給助教群,提供3分鐘短講的機會。   這是我準備的演講稿。   算是一個媽媽的懺悔文,媽媽沒有自己,但是,兒子也沒作自己。 放手,兒子有自己要走的路,想當的自己。   真正的放手,宣佑已經高三,被媽媽牽著鼻子領入第三類組,卻遇上教數學的班導師,啟發並肯定宣佑對數學的喜好,勇敢作出選擇,現在已是東華大學經濟系一年級新生。   宣佑說:「數學,通了就通了。靠理解。」 嗯。我知道,你說自己數學天賦好。更大原因是,理化被當,靠補修才過關。   烏龜不必學飛。摔下來,很慘。   烏龜的媽媽,請放慢腳步。陪他散步。 
  • 投書 人人身上都背個十字架

    2015.02.03 | 18:38

    新竹清泉部落天主教聖十字教堂, 傳道HANA說的感人故事:   人人身上都背了個十字架 可能有歡樂,可能有苦 有個人跟天主說 天主啊,我好累,我要換十字架 天主應允說,好啊 給他好多十字架去選   那人好開心,放下自己的十字架 開始選新的十字架 有金的、銀的….各式各樣,大大小小 但是,有的太重,有的太小 總是不如自己的心意   終於,他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 心裡滿是歡喜   卻意外發現 這是他原來背著的十字架!   原來,十字架是天主給你的學習功課   天主一定知道,這功課 是適合你的才會給你背    
  • 投書 聽,石頭說故事

    2014.11.22 | 21:42

    海浪簇擁上岸的石頭 千百年的流轉錘鍊 才來到你跟前     帶回家,疊起祈福的石頭堆 絮絮叨叨,聽他們說起旅行的故事     第一顆,玻璃碎片 該不是裝著信的瓶吧? 帶著手信,徘迴流轉崩解離析 大海的撫慰包容 磨去她銳利的邊 露出晶瑩微笑的心 心上細碎的沙 像似孩童頑皮的臉 當初要帶的話,也還給大海了吧?   第二顆,紅磚 原是四合院的牆吧? 流浪削去鋒利的方正 成了滑順的圓 是不是惦記著家 才上岸?   最後一顆,是念著你的記憶 寒天裡,凝成一顆冷冷的黑石頭 我也想,疊上石頭堆 為你祈福   疊起的石頭堆 祈望流浪的朋友 都能結束尋覓 找到真正依靠的灣        
  • 投書 有蛾的地方,就有種子老師的身影

    2014.11.13 | 23:09

    2014年11月13日,公民記者黃淑玲報導 圖說:撲火,只是渴望那份感動,期待那相見的感覺   「我的執著,或許只是你眼中的不屑   但誰知道那短短的一瞬   是我一生中僅有的驚艷……..                             2015年美蛾曆 種子」   黑夜裡逐光而飛的蛾,很難想像,和陽光下斑斕奪目的蝴蝶同 為鱗翅目的親戚。同宗卻不同命;蝴蝶,舞姿曼妙花間採蜜, 蛾卻躲在暗夜,一現身就是撲火致死的搏動!   雖然蛾較少受到關注,仔細看看蛾,多變的身形,美麗的花紋 與配色,簡直是活生生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因此吸引攝影老 師種子持續記錄蛾類的生態,集結呈現蛾類近乎貴族氣質的生 態照片,加上自己的文字創作,編輯成2015年美蛾曆。       有趣的是令人驚艷的2015美蛾曆,種子原本只預定出版250 本,提供給平日支持他的FB好友們,短短幾日就追加到350 本。只送不賣,好友們只負擔印刷成本,甚至他自己還幫忙每 本貼10元相贈,為的是讓好友們,有一整年的每蛾欣賞以外, 還深藏著他滿滿的祝福。   這樣的美蛾曆將提供給環境資訊協會綠意交換活動,願環資的 贊助者,也能分享種子透過美蛾送上的祝福,和他一樣,能共 同欣賞蛾的深度之美。也為貢獻心力在蛾類生態紀錄的種子加 油!     延伸閱讀: 特生中心「慕光之城」蛾類世界 http://www.taibif.tw/zh/institution/TESRI-FB-EnjoyMoths/page   環境資訊協會綠意‧交換活動 http://www.e-info.org.tw/zh-hant/6294
  • 投書 請記得,帶走我滿滿的愛與祝福

    2014.11.02 | 22:00

      Eason Lee攝影     生命中總是不斷出現意外   但或許,是巧妙的安排   讓我在最美好的時光   與最親愛的你,相遇       感謝生命中的意外   像觸媒般   點燃一連串的緣分       久遠的等待,是為了   做好準備   學會尊重   與最親愛的你,重逢       久遠的等待,是為了   學好珍惜   重圓未竟的緣份   每個相見藏著離別的宿命       久遠的等待,是為了   懂得放手   說聲再見   送給,轉身而去的你   繞個圈,返回起點       請記得,帶走我滿滿的愛與祝福        
  • 投書 一位佛教徒向上帝的禱告

    2014.10.19 | 13:45

    「加護病房,如果只是朋友,可以去探病嗎?」J老師問。 「這樣會佔去家屬去陪病人的時間嗎?還是等到病人轉到普通病房再去探病呢?」   J老師一連串的提問,擔憂溢於言表。     本來是原住民部落的精神支柱,平時像爸爸一樣照顧著他的 Y長者,數日前不敵中風,倒了下來,緊急就醫後,輾轉進了城市裡醫學中心的中風加護病房。   朋友勸J老師:「人們常說的『無常』,實際上是『常常』發生在我們四周。 如果是你所掛念,重要的人與事。不如先去完成,才能放下掛念,不再牽絆。 何況,這時候的中風病人,非常需要打氣,重建信心!」     甫進中風加護病房,以護理站為中心,四周又隔了一間間較小的病房,   蒙上口罩,穿上探病的隔離衣,護理師領著J老師走到加護病房末端,Y長者的病床在病房靠窗的位置。   見到掛念多日,中風以後的Y長者,J老師一時之間,卻在床尾縮住腳步,愣住了。   只見Y長者,安靜地睡著,身材高大的他,一雙大腳幾乎跨越出床尾。 臉上除了疲憊以外,突兀的鼻胃管和氧氣導管,說明病情並非長者家人所安慰的「穩定」。     護理師輕聲喚醒Y長者,說:「您看看,誰來看你了!」   床頭上方生命徵象顯示器發出心跳過快、急促警示聲;J老師的雙手,緊緊握住Y長者伸出的右手。     低沉的第一句話:「J 啊,我的左邊不能動了。」   J老師:「感謝上帝,為您留下可以寫字的右手。」   Y長者繼續說:「J 啊,你還沒學會我們如何搭木材點火堆。」   J老師:「等您復健好回到部落,我一定會學好!」     兩人的雙手,握得更緊。     Y長者斷斷續續說著,天變涼了,部落的哪塊地,該種些甚麼, 鎖鎖碎碎的交代,突然大聲起來:「你那個讀的學校趕快畢業,來幫我們說話。」   J老師點頭:「我答應你,一定會畢業!」   牧師更清楚地說:「你結婚的時候,我要幫你證婚!」   J老師不斷點頭,伸手拭去Y長者眼角的淚:「我答應你,一定!」   Y長者喃喃地說:「結婚的時候,要送一隻豬來部落,我們要烤肉,送給全部落的人…….那是很重要的祝福......」   Y長者漸漸小聲,累了,半瞇了眼......     護理師鼓勵Y長者:「要加油啊,復健的路還很長,長者來帶我們來禱告吧!」   Y長者顯然的虛弱,望向J老師,說:「J會的,J 啊 ,你來帶我們來禱告吧!」             J老師繼續牽著的Y長者手,幫平日為大家禱告的Y長者,向上帝禱告: 「在主的帶領之下,我們會找到正確的路。 因主的旨意,雖然讓Y長者不能方便地行動, 但讓他保留清晰的頭腦與書寫的右手。 主會指引我們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卻是正確的道路。 感謝有主的帶領及Y長者 的同行,我們已經開始啟程,開始傳承泰雅族的智慧。 感謝主 ,讓他保有清晰的頭腦與書寫的右手,能夠繼續記錄與傳承。 我們相信主編織的未來,我們所有的努力,都用來榮耀主。 因主的旨意,求主保守 Y長者與其家人,及其想完成而尚未完成的事業。阿門」   臨時受到長者囑咐的J老師其實是位佛教徒,以真誠的心, 帶領大家為Y長者向上帝的禱告,不但給了Y者莫大的鼓勵,更令在場的護理師們動容!     護理師鼓勵長者說:「要有信心喔,等再穩定一些,就可以轉到神經科的普通病房, 雖然右半邊無力,但是,配合醫療團隊, 將來還有復健師會教你復健的功課,認真的做功課, 一定會回到部落去的。」     J老師問,Y長者本來身強體健,怎麼突然就倒下呢?   護理師說:「中風並非突然發生的, 平時不曾留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侵襲,才會累積到急性發作。 希望藉這次長者的生病,提醒大家,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為部落做更久、更多的事。」  
  • 投書 夢,不醒

    2014.08.27 | 08:58

    思念,只能遙向 夢裡,訴說     為此,我 不想醒     也,醒不來       昨夜,一夜難眠 紛亂的夢 朦朧間,逝去親人來見   生死兩隔,是怎樣錐心之痛 說的話 卻依舊難解   唉,還是珍惜 在世時的緣分吧      
  • 投書 離岸

    2014.08.19 | 13:56

        流轉啊  流轉 時光的河   緣起,繫岸 你說,不走的   我細細的縴繩 綁不住你   想問,留在人間的動力是甚麼? 絆不住  敵不過 業力海的呼喚   繩斷,離岸   回眸,此生   終也,放手      願你從此天空海闊 任優遊  
  • 投書 如果還有來生--水蠆小蜻的生命故事

    2014.05.19 | 19:27

    如果還有來生--水蠆小蜻的生命故事   圖說:小紅蜻蜓  攝影作者/ 青竿 你相信輪迴,相信還有來生嗎? 這是台大醫院緩和醫療(安寧)病房前護理長王浴, 說給我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美麗的水池 水池下住著水蠆小蜻,和他的朋友們 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圖說:棋紋鼓蟌  攝影作者/ 青竿   只是有件事,小蜻和朋友們總不明白 過一段時間,總有老水蠆 停在水面下一動也不動 然後,就…….不見了!   誰也不知道,老水蠆發生甚麼事?   到底消失,去了哪裡?       攝影作者/ 青竿     事實上,這也是水池裡最害怕的事 只要老到一個時間,就會停在水面 然後,不見了!   這天,神秘的事又發生了   小水蠆們又失去一位好朋友 當大伙兒正在傷心的時候   聰明的小蜻安慰大家說: 「我們做好約定   以後誰碰到這件事   一定要回來告訴大家   你去了哪裡!」       圖說:闊腹春蜓羽化中  攝影作者/ 青竿   這天,小蜻感受到渾身的不安 盡力按捺住這股內在的騷動 好友們緊張又難過地繞著他   他靜靜地爬出水面   不久,小蜻掙脫舊殼 爬出來,停在水池上的枝葉上   小蜻,吹到輕輕的風 曬到溫熙的陽光   小蜻看著水池下的好友們,大喊: 「嘩...好大,好美的世界   我能飛了   你們看得到我嗎?」     圖說:霜白蜻蜓西里亞種   攝影作者/ 青竿   羽化的小蜻 無法潛回水池下,告訴朋友 發生了甚麼事   他看見了 以前的老伙伴們 展開翅,一起飛     圖說:粗鉤春蜓  作者/ 青竿     臨終病人與家人面對死亡,甚至失親後的傷痛。聽到這個故事,我寧可相信,且寄望來生。   來生,能與思念的逝去的親有再聚。   感恩青竿先生的蜻蜓圖片,是他辛勞得之不易的心血,為故事增色。     圖說:鉤尾春蜓  攝影作者/ 青竿     王浴護理長在大悲學苑的支持下,集結服務於安寧病房的專業人員與志工群,為落實社區靈性照護的部分,目前已提供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免費諮詢。更結合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將於7月特別開辦「靈性關懷志工培訓課程」,期待召集至少50位志工,完成基礎的培訓課程後,在專業人員及資深志工的分組帶領下,參與社區末期病人、家屬、個案之關懷。   相關訊息: 大悲學苑即日起提供社區安寧靈性關懷諮詢 時間:每週二、四下午提供免費諮詢 接受末期病患與家屬預約,協助走過最艱難的時刻。 如果家中有癌末或即將臨終病患,不論是病患本人或家屬,若是對於面對死亡恐懼不知所措、對死別感到悲傷不安,不知如何照護或安慰親人等問題,皆可預約每周二、四下午的時間,與法師與志工面談,面對人生最重要時刻的生死課題。 因為目前志工人數有限,服務對象暫時限於台北地區的民眾,開放預約名額為50名,額滿為止。 預約電話:02-2322-2525(每周一至六)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www.dabei.org.tw/reserve_info.php   靈性關懷志工培訓課程: 【緣起宗旨】 台灣地區安寧照護的發展已臻成熟,臨床上安寧工作將會逐漸走向社區型的照護,為落實並完整社區靈性照護的部分,【大悲學苑】特別開立靈性關懷志工的培訓課程,完成課程的志工,將在專案人員及資深志工的分組帶領下,參與社區末期病患、家屬、個案之關懷。   【招生對象】 1. 有意擔任社區靈性關懷志工者 2. 有意了解並學習安寧照護者   【招生名額】共50名,額滿為止   【課程時間】 第一階段:103年7月24日起至9月25日(每周四下午1:30-4:30) 第二階段:103年10 月16日至12月18日(每周四下午1:30-4:30)   更多課程簡介: http://www.dabei.org.tw/class_info.php?id=32   更多資訊可查詢: 大悲學苑官方網站:http://www.dabei.org.tw/ 粉絲團:如果明天,就要說再見https://www.facebook.com/dabei?fref=ts     延伸閱讀: 我不想在夏天,與你道別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19839   快樂的出航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19732
  • 投書 死亡,行向沒有路標的未知國度

    2014.05.15 | 23:10

      生、老、病、死,一趟人生的旅程。   死亡。最後的旅程,唯一沒有行前說明,沒有人可以陪伴,又非踏上不可的旅程。                                           攝影作者:呂欣茹   如同行向沒有路標的未知國度。   一邊是烏雲蓋日,一邊是霞光滿天,有沒有教練可以來教,引領臨終病人與家屬,走過死亡幽谷,走向光明嗎?   猶記年初,一位50出頭,事業如日中天的好友,突然面臨癌末的噩耗,因為癌症如風暴般的侵襲併發合併症。   當我去急診探望,她在感受到死亡的威脅下,緊握我的手,哭著說:「我不想死….我還好多事情沒有完成……我還有爸媽…我還有……..」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安寧)病房前護理長王浴,退休後仍致力於推動安寧療護,他表示:「在臨床服務多年,發現醫療體制以外的盲點,就是缺乏靈性照顧,這是非常需要推動的,甚至應該推廣到社區、到家裡。還要包含親友過世後,喪親遺屬走出悲痛的情緒。」   有鑑於此,王浴護理長與大悲學苑,集結服務於安寧病房的專業人員與志工群,協助生命末期、面對生死離別的病人與家屬們,緩解身心痛苦與對未知的恐懼,透過愛與慈悲的靈性照護,提升內在的力量與智慧,走上善終的路途。     王浴護理長表示:「常看到一般人力勸病人要放下,或不斷開導病人;但是來自心理情緒的困擾或家庭社會世俗的煩惱,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光嘴巴說要他放下,真正去做,談何容易啊!   人在沒有病苦的時候,行動自如,如果覺得很苦,可以藉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讓自己放鬆,比如說:看影片、聽音樂….轉移注意力,不去想原來的苦。或大吃一頓,讓氧氣都集中到胃,腦部氧氣降低變鈍,也可以站時忘記苦,或離開原有的環境到戶外踏青……做一些讓自己暫時忘記苦的事情。   但是,臨終病人動不了,整天只能盯著天花板,吃不下....加上病痛,健康時能做的事,現在都做不了,照顧者或旁人能否體會?   想善終、要好走,是可以做好準備的,包括:從了解病情開始,運用生命回顧技巧,肯定生命的意義,或者懺悔,完成未竟事宜,說明臨終會碰的種種自然現象,比如說:肯定自己、克服恐懼、完成感謝與道別、接受死亡、認識瀕死的四大分解(地、水、火、風)現象….。   生命總得走出一條路, 臨終的病人與照顧的家屬們,除了在完整的醫療體制之下,要找到適當的人、適時、運用適當的方法,做適當的引導很重要!   臨終病人在有充分的準備和陪伴之下,最終多半能拼出一條活路!」   所以,有鑑於此,王浴護理長在大悲學苑的支持下,集結服務於安寧病房的專業人員與志工群,為落實社區靈性照護的部分,目前已提供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免費諮詢。更結合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將於7月特別開辦「靈性關懷志工培訓課程」,期待召集至少50位志工,完成基礎的培訓課程後,在專業人員及資深志工的分組帶領下,參與社區末期病人、家屬、個案之關懷。   相關訊息: 大悲學苑即日起提供社區安寧靈性關懷諮詢 時間:每週二、四下午提供免費諮詢 接受末期病患與家屬預約,協助走過最艱難的時刻。 如果家中有癌末或即將臨終病患,不論是病患本人或家屬,若是對於面對死亡恐懼不知所措、對死別感到悲傷不安,不知如何照護或安慰親人等問題,皆可預約每周二、四下午的時間,與法師與志工面談,面對人生最重要時刻的生死課題。 因為目前志工人數有限,服務對象暫時限於台北地區的民眾,開放預約名額為50名,額滿為止。 預約電話:02-2322-2525(每周一至六) 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www.dabei.org.tw/reserve_info.php   靈性關懷志工培訓課程: 【緣起宗旨】 台灣地區安寧照護的發展已臻成熟,臨床上安寧工作將會逐漸走向社區型的照護,為落實並完整社區靈性照護的部分,【大悲學苑】特別開立靈性關懷志工的培訓課程,完成課程的志工,將在專案人員及資深志工的分組帶領下,參與社區末期病患、家屬、個案之關懷。   【招生對象】 1. 有意擔任社區靈性關懷志工者 2. 有意了解並學習安寧照護者   【招生名額】共50名,額滿為止   【課程時間】 第一階段:103年7月24日起至9月25日(每周四下午1:30-4:30) 第二階段:103年10 月16日至12月18日(每周四下午1:30-4:30)   更多課程簡介: http://www.dabei.org.tw/class_info.php?id=32   更多資訊可查詢: 大悲學苑官方網站:http://www.dabei.org.tw/ 粉絲團:如果明天,就要說再見https://www.facebook.com/dabei?fref=ts     延伸閱讀: 我不想在夏天,與你道別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19839   快樂的出航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19732    
  • 投書 雷雨打不亂的花,因陽光而盛開

    2014.03.31 | 10:45

    雷雨打不亂的花,因陽光而盛開     我的美 盛開在你的腳下   淡淡 柔柔 緩緩 訴說       熙攘的春末   爭相   仰望你 的輝煌       我的聲音   你聽得見嗎?       或許,我不如   向日葵的忠心     卻也因你而燦爛       雷雨後,春天還在   等待 你   發現這抹緋紅           記318學運        攝影Eason Lee
  • 投書 穿過,黃昏森林

    2014.03.02 | 16:42

      黃昏森林 日漸盡,夜升起   白與黑的輪替   在時空的潮間帶 尋路返家棲息,探頭甫出家門   出與進的交錯   穿過泰雅獵人的路徑 收起的喧嘩話語   靜下擾嚷的心   把寧靜還給大地 細聽萬物的聲息   鬧與靜的對話   停下腳步 把自己站成一株大樹   樹下,無風的樹葉歡欣跳躍 宛若小精靈的舞步   見與不見的思索     不見是見   見是不見     想見不得見   見了不知見        
  • 投書 卸防

    2014.02.19 | 12:33

    日的盡頭   城市的 燈,璀璨 夜,喧囂   我聽不見   森林的夜梟 咕魯…..呼魯……   拍拍枕 翻身,擁夜入眠   漫天的黑裡 色彩變成多餘 裝飾變成負擔   不必,武裝 看見,自己的 真實        攝影Eason Lee
  • 投書 寫真,真不真?

    2014.01.15 | 16:27

        鼻上加光 +10% 嘴角減光 –15% 眼中要有亮點   解不開的是我 的眉頭   你在我的像上 加加減減 畫滿圈   為了藝術 雕琢出 你要的完美   卻 忘了 原來   我的真實     讀RICHARD AVEDON 攝影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