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iseilio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iseilio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檳榔、媽祖、機車、三太子…我很有意見!

    2021.04.21 | 00:59

    檳榔西施、媽祖、機車、三太子,這些東西不是不可以批判,我就 很有意見。 媽祖、三太子 — 就我來看的確是台灣很明顯的特質, 在中國本身從來未曾 如此影響人們的生活,進入族群的文化層面, 如同日本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除了宗教的部份之外,商人的趨利 性格,比較粗糙卻真性情的性格 ……, 談 “人口比與普遍性”-這 當然是將台灣置入中國範圍來探討。 台灣成了區域,談文化以 “中國文化” 做代表自然是就是順理成章了。這一點, 就對異族的 西藏、新疆、滿洲 來看顯然也是如此,不過由於差異太大,中國人 又將這些差異以 “五族共和” 綁了進去。人們既然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生命共同體” 云云也就純然的成了死亡悼詞。 這個民族不但 “故步自封”,而且是 “侵略成性”。 要找出台灣文化的 特質,除了媽祖、三太子這些個別的因子之外,也應該注意到 “時空 轉變” 而來的影響。 檳榔,顯示了無可否認的台灣人的原住民習性: 媽祖、三太子,則是農業社會必然會 有的現象,我覺得毫不足奇, 世界上去到那裡都一樣。 我所理解到的目前的台灣文化之於日本文化有這樣的關係。 KMT 來 台灣之前,台灣傳統的早餐 “從來就不是” 燒餅、豆漿,而是清粥、 小菜。 KMT 來台灣之後,除了吃的之外,對台灣帶來最不可原諒的 是 “集權的政黨 與 無恥 的政客”,這也是要探討目前台灣文化特質 不可忽略的大環節,而由於影響近乎全面 ,討論當然是必需另外 歸類。 一方面因為是粗俗的、中下階層的,所以是地區性的,而有了 中上階層的參與,所以也就自動昇格為有文化的、非你族群的、 國家級的。這樣的邏輯自然是來自于政治干預 與教化的結果。對 這些中華文化人,我往往很訝異他從頭到腳,老鄉、老鄉,一整套 的 高級,而回到他從來未曾一識的 “家鄉”,對 “家鄉” 一樣粗俗的 民俗世故竟然感動 不已,一回到台灣竟然就鼻孔看人,昂首闊步了 起來。個人以前也曾經在所謂的低下階層 打混過。書是不讀的, 女人是要開的,現在則遠居異域過著平實的高級日子,因為基本上 擇鄰以洋人為首選,去中國化故也。在加拿大,很少人提去什麼 “加拿大文化”。 有印度文化、中國文化、意大利文化、法國文化、 英國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 ,當然也有加拿大政府承認的 台加文化協會 — 台灣文化,可就是獨缺 “加拿大文化” ,如果要硬拗, 這就稱做 — “多元文化”。族群之間彼此的歧視難免,不過一切透過 “法律機制” 順暢操持作業,更時不時瞧不起一下 “美國文化”。 檳榔、媽祖、機車、 三太子 是文化,什麼時候 大家樂 也歸做 文化!?自殘一點的說 - “阮娘本是豆菜底” ,但我們都是這樣 長大的,您娘就特別高級嗎?我看不出來。四書五經、禮義廉恥 真存在 於煙斗、美麗的皮囊之內 ﹖我碰到的中國鄉下人,如同台灣 中南部的莊腳人,比起這些傢伙可親多了。 說了半天,似乎是在 罵人,真正想說的是 “人” 都是一樣的。 我喜歡加拿大人、日本人, 這些人一樣有壞人。問題是你有沒有一套 進步的法律與制度,否則就只是銀樣蠟槍頭而已。 自身成了一塊古董 化石,還阻擋他人進步,實在說不過去。 在台灣各式各樣來自中國 古人的神祇當中,媽祖,可能是擁有信眾最多的宗教了。 早年 的台灣先民駕著一葉扁舟,離開討賺不易的中國,強渡黑水溝 求取自身羅漢腳安身立命 的處所,媽祖似乎就成了保祐平安橫渡, 並且在抵達彼岸之後繼續加持消災解噩的神明 ,今日台灣寶島四處 滿佈媽祖宮廟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媽祖在眾民心目中如此親切, 進入生活相隨左右,如此的感情,在中國本身由於從未植根,往往 很不容易為戰後 來台的族群得以感同身受,而以統治者君臨的姿態, 歧視為無知,迷信的鄉民。 先民來台,墾荒播種當然是主要的求生 方式,而捕漁,應該也是相當重要的謀生手段。 人們是善良的,生存 是險惡的。在依稀的記憶當中,台灣的漁船出海,一離開碼頭總要 鳴炮、燒金,以求媽祖保祐順風滿帆,平安滿載歸來。遠在僱用中國 漁工之前的年代, 出海的船員們攜帶了各自的隨身用品,以及數以 打計的米酒與檳榔陸續登船。點數人員完畢 ,於是開車、解纜,船長 旋轉舵輪,大車(機關長)開出轉速,報務員與電臺構築 通信網, 漁船徐徐駛出港外航向漁區,一去月餘直至滿載。漁船出港之後, 岸上人員 每日的工作除了接收來自電台的前日漁獲報告之外,稱得 上天天二四點。在台灣漁業 頂盛的美好年代,南中北各港都的歌臺 舞榭盡皆漁界人士。天有不測風雲,或人謀不臧 ,時運不濟的船主 往往由於機件故障或海上事故,自家船隻有時得提前回航。當船隻 漸近 碼頭,由於碰到大風浪,四人懷抱的大煙囪為浪頭擊倒橫躺 船舷,或者為中國窮困潦倒的 漁民上船盜搶價值不菲的漁網船具, 飽經風浪坐落船隻四處的船員們各個蓬首詬面疲憊不堪 ,令人傷懷 難以排遣。 個人對宗教無所偏好,莊嚴的尊敬總是有的,然而念念有詞甚至一頭 栽入,就總覺得離開 自己太遠。失去了形式分際的信仰,自己往往就 開始大不以為然了起來:比如 ﹕媽祖前來 ,信眾紛紛撲倒在地,這 就讓自己不自禁的想拿起一大桶冷水,兜頭潑灑下去。早年的信拜方式已經無從查攷,不過 舉香蓮花指、一步一叩首沿路 爬行、孝女白瓊,就覺得離我的 尺碼太遠,已經不是素樸虔敬的 信仰,而回到了巫術的上古時代。(中國哭女價格一覽表:四鄰不安-RMB 二百元、高歌放唱、 RMB 二百元、繞樑三日-RMB 三百元、山崩地裂、RMB 五百元、 傾盆大雨-RMB 六百元、美聲花腔-RMB 七百元、泰坦尼克調- RMB 八百元。) 有一位籍屬中原人士的朋友溫文儒雅,屬於外柔內剛的性格,對 香港人的 粵語書寫 就是大不以為然,認為中文如此優美,不應該如此 蹧蹋。從性質上來說,這種 感覺其實與外省族群歧視台灣人並沒有 什麼不同,差別只在於 “政治” 二字而已。 廣東大戲與歌仔戲 — 如果 不棄嫌我再加幾項的話,什麼崑曲、越劇、黃梅劇、 河南梆子以至 京戲,恐怕無一不悚,應列為粗俗文化。台灣的種種民俗祭典,從統 階層看來,屬於迎神賽會,更是無一不悚。三太子雖然也是來自 中國,照樣為統治 階層鄙視為無知鄉民的喜好。對文化採取如此粗暴 的看法,並與政治做上連結,大概 也就只有在台灣的這個中國範圍才 做此解吧!?另一位朋友家中祀奉三太子 ;我年輕 時並不清楚三太子 竟然也是廣為大眾供在家中祭拜,儼然媽祖之外的又一神衹。 三太子,有著歷史故事,尤其扮相可愛平易近人,在迎鬧熱的時候 經常與七爺、八爺 一起出現,比較不具有宗教上的神秘意味。我 年幼時,流行賽勒珞翁仔(lo –zu ㄤ仔) ,比較大仙的就有三太子, 一仙抵上小的數十仙,人人樂此不疲。似乎媽祖、釋迦,就看不 到 人們敢做為於取笑玩耍對象。最近看高雄世運三太子騎摩托車,也 有電音三太子, 總覺得台灣人做事彈性大,性格較不受拘束。我不 清楚流行語 “機車” 的真正意涵, 不過如果要因此而說 “這樣子實在 很機車!” 我就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