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黃意晴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黃意晴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杰哥不要」!從迷因現象探討社會對男性遭性侵的態度

    2021.12.31 | 23:26

    「杰哥不要」是近年網路瘋傳的迷因,原句出自於教育部2012年拍的性侵害防治宣導短片《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以下簡稱《如果》)。該片於2013年被上傳至Youtube,隨即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片中的著名台詞「杰哥不要啦」、「聽話,讓我看看」等也被做成網路迷因,今年因為原片重新上傳bilibili更是再度掀起熱潮。 教育部宣導片為何成為迷因?《如果》片敘述少年阿偉和朋友在網咖外被一名陌生男子搭訕,兩人接受邀請前往對方家,沒想到阿偉卻在那裡遭到男子性侵。該片一上傳就迅速爆紅,成為熱門話題,許多網友也稱讚演員演技逼真,表現出性侵事件的恐怖。雖然影片讓男性也可能成為性侵受害者的議題進入大眾視野,但是受到二創作品的影響,將重點放在警惕男性可能被性侵一事上的人卻是少數,大部分人即使看到原片時,仍是抱著娛樂心態多過警惕。當然關於這部影片的評價並非完全正面,也曾有人批評影片的敘事手法與邏輯,這可能是《如果》成為迷因梗圖的原因之一。不過之所以會達到爆紅,甚至流傳多年的程度,筆者認為原因仍舊脫離不了大眾對男性遭性侵不夠重視,甚至存在偏見。事實上,2012年除了《如果》,教育部還有另一支性侵害防治宣導短片《迷信?改運?-假宗教名義性侵》(以下簡稱《迷信》)。該片敘述少女小霞透過朋友認識一名自稱能改運的道士,她因不夠警惕獨自前往對方家,卻遭下藥性侵。比對過後能發現兩片的故事邏輯是相似的,都是青少年因不夠警惕而遭剛認識的陌生人侵害,事後尋求大人的幫助;敘事手法上,也都將主角的內心獨白做成主題曲,並以主角在街道上徘徊的畫面表示內心的迷茫無助;兩片的製作人員也大致相同。可以說這兩部影片從概念及教育意義上來說幾乎一樣,然而《迷信》卻較少被作為梗圖。觀察網路上的討論,許多人認為男性性侵男性的題材新穎特別,導致兩片在討論度上產生極大的差異。從今年6月重新上傳至youtube的《如果》影片[1]來看,大部分的留言不只偏離原本的教育意義,將影片作為娛樂,甚至出現「女生被性侵--大家:好慘 qwq 要保護好自己;男生被性侵--大家:杰哥不要」等將男性遭受性侵害當作玩笑的言論。不論受害者性別,性侵都是會造成身體和心理傷害的犯罪,然而社會上卻存在將女性遭性侵視為無聊,而覺得男性遭性侵很有趣的現象,令人感到不解。 父權體制下的男性困境另一個同樣值得深思的案例發生在Dcard上,10月底時心情版上出現一篇名為《我也曾被女生性侵過》(以下簡稱《性侵》)的文章。發文者為一名男性,文章中提到自己曾與兩名女性外出時因喝醉遭到其中一位性侵,雖然另一人很快發現並上前阻止,但事情已經發生。最後發文者選擇不報警,讓此事不了了之。觀察文章留言,不分男女大部分為友善言論,多是安慰或鼓勵發文者,也有人提出自身的經驗作討論或幫助。但是仍可以發現有部分留言質疑男性怎麼可能被女性性侵,或是將男性被女性性侵當作一件很「爽」的事,甚至出現「我也好想被女生性侵」的誇張言論,父權社會的影響可見一斑。父權體制塑造了許多刻板印象和糟糕觀念,遭到迫害的不只是女性,男性也被要求表現出社會希望的氣質。事實上性侵之所以成為難以啟齒的傷害,就是父權體制下的影響。女性的身體被要求純潔,非處女被認為「掉價」甚至是「髒」,這導致女性遭性侵後往往不敢開口,不只是害怕再次回憶起痛苦的經歷,更是怕周遭人及社會的異樣眼光。而男性雖然不如女性被要求身體純潔,但被認為在性事上要擁有掌控權,所以無法掌控的性侵害顯然不該發生在男性身上,《性侵》文的發文者就表示過受社會體制影響,自己會認為類似事件發生在男性身上是丟臉的。加害人為女性時更是如此(女性並非不可能成為加害人,其實排除體型或身體素質差距懸殊的情況,女性的力氣不見得無法壓制男性,更不用提性侵案件常見的下藥、撿屍、權勢性侵[2]了),父權社會無法接受身為上位者的男性被下位者的女性侵害,於是要求被害人接受性侵,將它當作女性主動提供服務的舒服性事。受害者無法接受時,就被擁護父權者冠上「爽到還有意見,是不是娘」等包含刻板印象的低級說法,甚至強行牽扯無關的受害者性取向並歧視。性侵害在法律上定義為--對他人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而為性交。不論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性別、外貌、性取向,只要違反被害者意願就是犯罪,不應該存在因為加害者長得好看或身為女性就能被接受的觀念。 我們能做到什麼?現在的台灣比起過去,已經在慢慢走出父權陰影,但是過去的老舊觀念卻仍然存在社會上。不論性別為何,遭受性侵害都是一件不幸的悲劇,絕不該被當作丟臉的事或笑話。或許大家只把「杰哥不要」當作一般的迷因,卻沒發現其背後隱含社會不夠重視男性遭性侵的態度,甚至可能傳遞「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錯誤觀念。下次看到杰哥的梗圖時,不妨思考一下:性侵害能被當作玩笑嗎?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9MbIJ3MzY&t=0s[2] 雙方具有權勢關係下,加害人利用自己的年長、職權、照顧身分等讓受害者與其發生性行為,而被害人因處在其權勢之下,迫使無奈而不得不順從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