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CL Chang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CL Chang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從「皇后」的勝利 反思台灣的刻板印象與歧視

    2021.07.05 | 20:42

    7月1日,民視發布了一則新聞,內容是「變裝皇后」不被文化部視為「藝文工作者」而無法申請紓困,想當然這件事情引發了變裝皇后們與LGBTQ族群的不滿。在新聞報導、民意代表與各界的努力下,她們終於在三天前收到文化部通知,得以被歸納進藝文工作者的範疇,也能夠獲得補助。   變裝皇后?她們是誰? 變裝皇后(Drag Queen)最早期源於19世紀末,多以男扮女裝的方式表演,透過華麗的裝扮展現出最美麗且最自信的一面。變裝文化在經過長時間的蟄伏後,世界知名變裝皇后Rupaul的Rapual Drag Race於2009年撥出,引起極大的回響,並成功讓變裝皇后這個職業進入大眾的視野中。在臺灣,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以及同志族群的成長,同時也在眾多街舞前輩、網路創作者與Yolanda、Marian等無數皇后努力耕耘與推廣下,開始有更多人認識她們。   變裝皇后最為經典的演出,無非是對嘴演唱(Lip Sync)。身穿亮麗的服飾,站在舞台上化身為明星女歌手,以生動的表情與手勢、舞蹈動作,帶來一場如歌舞劇般的精采演出。她們除了要完美詮釋歌曲,還要同時與觀眾們互動。而在這背後,她們更要獨自完成妝髮與服飾的設計,編排一場完整的演出,是一個辛苦且全方位的職業。   疫情下的困境 就跟許多表演者一樣,她們的收入來源基本上都源自於演出費。而隨著疫情蔓延,許多活動都被迫中斷,平常演出的夜店、酒吧等地點也不再開放,失去了舞臺,也代表失去了工作。然而同為表演藝術,當他們想申請紓困時,卻不被政府承認為藝文工作者,更因為表演場所及職業身分等問題而無法獲得補助。隨著解除警戒的日期不斷延後,無薪水的日子也越來越長。   追求平權的社會下,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與歧視 這起事件之中,真正令她們氣憤的是:她們的身分,竟不被自己的國家與政府所認同。變裝皇后就如同前面所說,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服裝設計與表演編排、演出,也許她們並不在美術館、音樂廳、劇場等氣派輝煌的場地演出,但她們作為表演者、藝術家的事實也不該被質疑。而她們更象徵了LGBTQ族群在追求平權的道路上,充滿自信與勇氣的角色。   在臺灣,提到表演藝術,大眾最先想到的多是透過兩廳院等場地演出的音樂劇、舞蹈表演。相較之下,就連街舞等新興的表演文化,即便在校園與社會中都有許多人參與,並茁壯成有一定規模的族群,卻仍被部分家長或民眾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認為是「沒前途」且不好好讀書的人才會參與的志趣。更不用提更加小眾的變裝文化了。   而作為同志族群的一份子,她們勢必也面臨社會上的龐大壓力與歧視。網路上相關的評論中,我們不免會看到一些「娘炮」等歧視性的字眼,或以諷刺、攻擊性的態度謾罵她們;社會上,並非所有同志族群都敢於向親友坦白身分,變裝皇后也不例外,害怕遭到親友的否定並產生衝突、隔閡。即便如此,變裝皇后仍透過自身所累積的影響力,站出來為LGBTQ社群發聲,在追求平權的道路上邁進,如今更為彼此爭取權利與尊重。   平時喊著追求性別平權、社會平等口號,在疫情期間表示要援助藝文工作者的政府,卻無視了最需要幫助的「變裝皇后」等族群之需求。她們同樣透過音樂、舞蹈、歌唱等元素在舞台上演出;藉由妝髮、服飾來呈現最美麗的自我。結合動與靜的藝術,傳播博愛與平權的理念,她們是當之無愧的表演者及藝術家。   這一次「皇后」們所取得的勝利,不僅僅是在平權上更進一步,更展現出台灣的民意仍有機會被政府所看見。當我們權益遭到忽視、遭到侵害,就應該站出來為自己發聲。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影響力,這股力量若能累積,就能夠推動社會持續進步,而這正是民主社會的特色。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也許有些人不支持她們,但仍應該包容她們的身分,並尊重她們所付出的種種努力。而政府更該做為榜樣,持續支持這些多元文化並推動平權,而非作為政治操作的工具與口號。
  • 投書 疫情之下,備受衝擊且無奈的街舞產業

    2021.07.04 | 15:20

    從疫情爆發至今,已經近兩個月,三級警戒延長至七月中,變種病毒傳入台灣,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也在電腦螢幕前告一段落。對於將跳舞作為生活重心的筆者而言,除了感到空虛外,也深深體會到街舞圈在疫情之下的無奈。街舞人所遭遇的,無異於學生們或在職的社會人士,當前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精采豐富的生活體驗,因疫情成一場空每年的五月中到六月中,正好是大學社團的成發季,幹部們自寒假開始籌畫,從決定時間地點,到尋找廠商贊助,一步一步地完成活動規劃、視覺設計、表演編排。與學弟妹們耗費數個月的時間努力準備,只為在舞臺上展現出最燦爛的一面,是社團生活最寶貴的回憶。但這一切都在突如其來的三級警戒下被迫喊停。對這屆幹部而言,這已經是第二次與成發擦身而過:早在去年第一波疫情於台灣流行時,多數大學的成發便因為安全考量而取消。 受影響的除了成發外,還有大大小小的活動演出、比賽,這不僅僅是失去了展現自我的舞臺,更失去了與同儕共處、結識新朋友的機會。社員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熟悉彼此、互相扶持,共同度過最辛苦的一段時光,甚至因此成為彼此的摯友;而透過賽場上的切磋,也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然而,本該充實的社團生活,如今卻因疫情而中斷。而同樣地,中小學的孩子們也失去了在校園生活中,與朋友相處所帶來的珍貴體驗及樂趣。 遠距教學帶來便利,卻無法真正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隨著安全考量與法規的限制,多數的街舞教室都必須暫時閉館,而有許多街舞老師也面臨無法教課的生計問題。為了應對這種狀況,最近部分教室與老師開始採用遠距教學的方式。遠距教學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學生們不必再到教室上課,只要待在房間裡就可以上到喜愛老師的課程,更可以跨縣市參加平時無法參與的課程。 聽起來或許很方便,然而遠距教學也有其難處:學生們只能透過小小的螢幕學習老師的動作,力道、角度等細節比起現場教學更難掌握,老師們也不一定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除此之外,跳舞並非只是把許多不同的動作串聯起來,情緒及氛圍等抽象的概念、感受也都需要在現場才能真正體會。 我們所稱的「街舞」源於街頭及派對,透過與人互動來聯繫彼此,遠距教學雖能打破空間限制,但人與人的關係卻也無法如面對面時那般緊密。在校園教育上也是如此,遠距教學確實有其便利之處,但除了健康、設備等問題外,更難以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經驗及能力。 領不到紓困,又因疫情而失去收入來源這段時間,看見有些街舞老師或表演者在申請藝文紓困遭到駁回。街舞作為表演藝術,同為藝文產業的一環,卻時常被政府所忽視。街舞舞者的收入,除了來自街舞教室與社團教學外,還有活動編排及演出,比賽獎金或邀請費等,不論何者,皆因疫情導致停課、活動取消而受到影響。即使採取前面提及的遠距模式教學,也因教學體驗及內容有所落差,而使課程收費大多低於實體課程,收入問題依舊難以解決。 不只是街舞舞者,與藝文活動相關的音響工程、燈光廠商等產業也備受影響;藝文工作者因時間、收入不固定的工作模式,或身兼副業而無法申請紓困;至於各產業及打工族,從新紓困方案提出至今,也仍有許多人因種種規定或問題而領不到補助。 「藝文產業敗於百業之前,興於百業之後」沒有比這句話更能詮釋藝文產業的現狀了。因為社交距離與人數控管等措施,使藝文活動最先受到影響;而在疫情高峰過後,對疫情的恐懼與防備,讓藝文產業的復甦勢必更加嚴峻。疫情仍持續延燒的當前,學生們的成發即便延期,也不清楚未來能否順利舉辦;老師們希望回復正常上課,也是風險重重,更不用提障礙重重的紓困申請了。 病毒不只是對我們更健康安全造成威脅,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的相當大的衝擊。從社團到校園生活,從學生到老師與家長,不論是何種行業及身分,無一不受到影響。而疫情過後,這些衝擊所帶來的改變也是多面向的,從街舞及藝文圈的工作模式和演出形式,甚至到校園教育的方式及內容等等。 時至七月,每日確診人數也首度降至二位數,疫情受到控制似乎已出現一道曙光。但在此時更需要大眾保持警戒,居家作好防疫工作,無非是為了能早日使日常生活回歸正常步調,漫長暑假後還給孩子們與朋友同歡的校園生活,而家長與大人們也不必因疫情而為生計所苦惱。同時也希望政府能正視街舞及相關文化,給予失去工作與展演機會的若干表演者幫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