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杜禹均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杜禹均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社群媒體興盛下 不同形式的情緒勒索

    2021.05.05 | 12:38

    想必讀者對今年滿十周年的日本311大地震沒齒難忘,2011年日本發生規模9.1的強震,引發海嘯與福島核災。台灣當時立刻發起募款,根據日方統計,台灣捐款至少200億日圓,居世界第一,物資的捐贈也不落人後。2014年高雄731氣爆案,監察院指出台灣人的捐款高達新台幣約45億元。今年4月2日發生的太魯閣號事故,收到的善款總額為新台幣約10億元。其中也不乏名人慷慨解囊,例如高雄731氣爆時,五月天共捐了1500萬。太魯閣號事故時,知名網紅館長陳之漢宣布捐出250萬救災。當然捐款的人不只這些,但從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一句大家最常說的話: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樣的評論若單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角度而言似乎無可否認。 而最近的太魯閣號事故,藝人田馥甄在訪問時被問到是否會捐款,據東森新聞的報導,她則回答:「善意有各種形式的表現,捐款也很棒,只要是有善意,各種方式想表達支持都很好。」最近的爆紅的網紅鳳梨也捐了10萬,卻被網友狠酸嫌少,許多網紅也被許多留言和私訊灌爆,希望他們可以表態捐款。隨著社群愈來愈發達,發生災難或事故時,名人似乎開始變成大眾的標靶,許多人開始認為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他們理所應當的應做出一點表示,例如應該PO文或限時動態等。 從這些新聞中不禁讓筆者覺得,何時做善事變成了一種「必須」,甚至有網友認為他們的偶像不表態的話,會讓他們非常失望,這不是另一種情緒勒索嗎?何為情緒勒索,為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提出的概念,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例如朋友、家人、夫妻、職場等。指的是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1]。例如:「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沒關係,你走啊,我一個人沒有關係。」等句子,相信大家一定都略有耳聞。就如同上述粉絲或網友沒對名人偶像的喊話,字字句句都顯露出情緒勒索的跡象。 有時不禁會對公眾人物起憐憫之心,身為公眾人物非常為難,享受了眾人的目光,卻也同時被這種目光束縛。有時他們想要保持低調,或是另有自己的做法,但卻被粉絲或網友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若你不這麼做的話就不符合我的期望。情緒勒索,似乎除了在感情、工作或家庭裡,開始慢慢延伸到時常與大眾接觸的名人們身上。 隨著社群愈來愈發達,FB的粉絲專頁以及IG皆有回覆私人訊息或留言的功能,但此功能就像一把雙面刃。雖然可以拉近名人和粉絲之間的距離,讓人感覺更加親民,但不免俗的一定也會看到許多類似情緒勒索的語言。若社群是有名人自己把控的,這無疑對他們也造成了另一種傷害。身為一個生活在網路時代的人,須提醒自己,社交媒體是一種可以用來接近、支持自己愛的人的方式,但一不小心也會變成一把利劍傷害他們,因此在使用社交媒體時「謹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畢竟發生災難已經夠讓人痛心的了,不要再去勒索那些你愛的人。同時也可以思考捐錢確實是救災的其中一樣工具,但是否可以運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幫助這個社會。   真實姓名與身分:杜禹均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二年級學生   [1] 許皓宜(2018)。一直陪伴你的就算是陰影也有力量!心理學教你用「情緒陰影」邏輯克服情緒化的心魔。檢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7083(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