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陳政廷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陳政廷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出櫃不出櫃?決定權由我!

    2020.07.07 | 22:20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發布的2020年性別圖像,我國性別平等表現居亞洲之冠,優於發展程度較高之德國、冰島等國,為全球第九名,同時臺灣更是在經歷大法官解釋與全國性公投後,於去年五月通過了《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不難看出臺灣這幾年性別平權意識抬頭,使性別平等之實現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且在無數汗水與淚水的交織下,有了些亮眼的表現與成績。       然而,繼二〇一五年年底,牛奶哥哥(林宗彥)遭好友陷害偷拍,與同性口交之性愛影片外流,陽光形象重創的同時,也被迫出櫃坦承自己性向,引發社會軒然大波後,今年六月,知名Youtuber黃氏兄弟的瑋瑋也遭鏡週刊爆料使用同志交友軟體約炮,使其同志身份曝光,在被動狀態下向社會大眾出櫃。不禁令我反思,在這個所謂性別平權的年代,究竟是否為真平權?而出櫃自主權又是否應受到大家的重視呢? 在開始前,我們得先來談談「出櫃」一詞的由來,它是來自家醜的英文俚語:「櫥櫃裡的骷髏(Skeleton in the closet)」,其中的「the closet」被引申為無法對人坦白、說出口之意,故同志族群(LGBTQIA)鼓起勇氣向人表明自己的自我認同即被稱作出櫃。 每次只要談及此詞彙,浮現於我腦海中的必定是電影《親愛的初戀(Love, Simon)》中之片段:「你不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應該要『出櫃』一下嗎?為什麼身為異性戀就不用『出櫃』啊?每個人都應該要用某種形式聲明一下自己的性向,不管你是直男、同性戀或是雙性戀,這都不該是尷尬的事啊。——賽門寫給小藍的信。」。 在我看來,「出櫃」這件事正是在這個異性戀霸權的社會架構下,才變成同志族群都需面對的一大課題,因為異性戀早已被視為自然之性傾向,而以其為中心去檢視其他不同性向之族群。或許霸權並非我們肉眼可見,但它確實以某種形式存在並持續影響著整個社會之事實,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在致力改變此種不對等的社會架構之餘,也該從其他面向給予同志族群保障,而出櫃自主權正是最直接,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權利之一。 在中國紀錄片《櫃族(Chinese Closet)》中,即採訪了十幾位出櫃同志的出櫃經歷,對他們而言,這是段不停蛻變和成長的旅程,但遭受霸凌與諸多歧視的過往經驗卻也是難以抹滅的。這使我重新思考「出櫃」之於每個人的意義,也更加堅決認為出櫃與否的決定權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而非他人能夠隨意干涉,因為在多數人眼裡的一句坦承,是需要他們無數的梳理與面對內心自我才能做出的決定,並不像部分人眼中如此地理所當然。 而談到是否出櫃的考量其實有千百種,可能是家庭傳宗接代的壓力與責任,也可能是擔心自己無法被朋友、同事理解等,且多數同志朋友深盼自己能像個大眾眼中的「正常人」,與大家一樣平等過日子,這種害怕遭受差別待遇,甚至被妖魔化的心理,更是公開性向最常見的絆腳石,畢竟就算現今社會氛圍已逐漸開放,對於同志族群的歧視眼光與偏見仍多少充斥在其中。 對我來說,出櫃與否並非重點,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現實層面考量,但正因其是如此複雜難解,且被多數同志視為異常慎重之事,才更不應假借旁人之手。若當事人還來不及經過內心的思索沈澱,就被強行出櫃,不僅會對其身心靈造成極大的創傷,出櫃後的後果更必須在他未經檢驗下獨自承受,但若他們能先經歷一連串面對自我的過程,慢慢學習向自己坦誠,並在一切都準備就緒時,才帶著足夠的心理素質,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自然地公開性向,那結果可想而知必是大相徑庭。 就在上個月月初,日本三重縣知事鈴木英敬即宣布立法,禁止在未獲得當事人同意下,將當事人的性傾向、性別認同透漏給第三者的行為,盼望能保護那些因被迫出櫃而陷入孤立的同志們,廣受全球的關注與迴響。而我相當贊成臺灣效法日本立法保障同志族群之出櫃自主權,根據中央研究院《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自我認同為非異性戀者高達15%,可看出同志族群在臺灣人口中也佔有一定比例,但我們卻無特定法令懲處替他人出櫃之行為,以鏡週刊的爆料事件為例,其也頂多觸犯《個資法》第六條,隨意蒐集、處理或利用特種個資(性生活)之條款,令人感到無奈萬分。 我覺得性別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只是端看人們願不願意去觸碰它,而其現今之所以在年輕世代中成為重要議題,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有著很大的關聯,因其主張要先滿足生理及安全需求,才能顧及再上層的愛與隸屬需求,甚至是自我實現需求,而早期臺灣尚處於農耕時代,經濟還沒完全起飛,光是溫飽就是一大挑戰,根本無暇處理其他層次的議題,且當時人們多數擁有所謂的傳統婚姻價值觀念,社會風氣亦相對保守許多。 而反觀在資訊普及化的現今社會中,不僅諸多對LGBT族群的迷思與誤解被打破外,也有越來越多倡議團體或同志族群願意站出來發聲,致力去除「愛滋病」、「嗑藥」等刻板負面標籤,鼓勵大家要勇於做自己,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侷限,但千萬別忘記勉勵他人勇敢面對自我的同時,也要留給他們一些空間與時間,沒有人該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而遭受不合理的逼迫或對待,包括非自願地公開性向。唯有去除以自我為中心之觀點,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同理他人,這個世代才能擁有更多元包容的心去面對性少數族群。 瑋瑋也在影片中說道:「不管是什麼族群或身分,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選擇愛的自由,尤其是我們很幸運地生活在這片多元、包容的土地上,如同我們一直以來所支持的,所有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雖然現在臺灣已於性別平權這條路上有很大的邁進,但社會對於出櫃自主權的概念仍稍顯薄弱,且依舊還充斥著一些歧視與不理解,這場溫柔的革命尚未結束,我們都還要再更努力,也必須再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