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廖苡婷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廖苡婷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妳的褲子太短了」 我以為我有穿衣自由

    2020.06.27 | 01:03

      「我從小就是這樣穿得。」一直以來對於親朋好友質疑我褲子太短的問題,我習慣用這句話搪塞,與其說我是理直氣壯,不如說我絲毫不認為穿很短的褲子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   穿什麼樣的衣服,不是我的自由嗎? 進入青春期,家人開始正視我褲子太短的問題,每當我準備出門時,媽媽總會再三檢查我的褲子,她的目光使我渾身不自在,抵擋不住反抗的躁動,我開始偷溜出門,回家後再馬上衝回房間換褲子,那時的我不懂自己做錯了什麼,但基於不想被責備和撈叨的因素,我選擇像個做錯事的孩子躲躲藏藏。   那個徹底改變我的暑假 那年暑假我跟著學校遊學團到英國,我和帶隊老師的關係並不陌生,是碰面能聊上幾句的一位師長。這位老師很熱情,在英國時常和學生勾肩搭背,但一開始我認為老師只是想和大家混熟,而且在英國相較於校園更為輕鬆自由的氛圍下,老師的小動作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警戒。   一直到有天參觀景點時,老師提醒大家該前往下個地點的同時,他拍了我的屁股。當下我愣住了,沒有辦法思考之下我跟著隊伍前進,事情就這麼過去了。雖然覺得不太對勁但我也只是告訴自己或許是老師的習慣動作,或許老師只是不小心,因此我沒有放在心上。過了幾天我們在博物館參觀,我上前詢問老師他曾提到的古物,當下沒有其他同學,老師在一間房間的角落。當我開口時,老師的右手就放在我的臀上,扶著我的屁股,第二次類似的經驗,我依然沒有反應過來。我下意識往後退,馬上離開。事後我試著消化這件事情,很努力安撫自己的情緒,直到我發現我沒有辦法釋懷。越想越不對勁,我決定連絡在台灣的親友家人,也告知和我較熟的同團朋友。那一刻我才明白,傾訴這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需要多麽大的勇氣。有位同學的反應至今令我難以忘壞。「可能是妳都穿比較短的褲子,老師才會這樣吧。」   他是無心的,但也因為他的無心,刺傷了我。在好友和輔導老師的陪伴下,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告訴自己,「不是你的錯」。   這件事對我造成什麼影響? 再次穿起那件「不合格」的褲子時,我開始感到不自在甚至是羞愧。「是不是褲子太短了,所以他在看我?」、「早知道就不要穿件褲子了。」我的內心不斷掙扎著。   為什麼受害的是我,卻要被「檢討」?帶著不解和無奈,我參與了性平講座。過程中提到「檢討被害者的現象」來自於一項認知偏誤即「公正世界理論Just-World Bias」,此理論提到人們相信世界是公平公正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此若有人遭遇到不幸,他肯定是做了壞事。我懷著半信半疑的心,去理解這個說法,試圖逼自己接受,為的是減輕傷痛。記憶和傷痕或許沒辦法抹去,我很努力安慰自己,就像那些為了維護「世界公正」的「加害者」。這樣的我們,似乎沒有太大的差異。   身為一位二十一世紀的女大生,我同時具備師資生資格,經歷了提倡性別平等教育的時代,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制定保障了男女兩性的性別平等。從小被教育女生該拋棄舊時代對於女性的保守思想和性別角色的禁錮,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外貌穿著,大膽自信地展現自己。一直以來我非常自豪能生長在具備如此開放思想的台灣,期許自己能藉由教育把性平的概念傳承於未來的孩子。   女孩我多想告訴妳,妳是最美的,要勇敢展現自己。但我深怕自己的信念,毀了妳一生,讓妳從此害怕表現。什麼時候青春年華的曼妙身姿,成了遭遇騷擾的誘因?親人害怕你遭到性騷擾甚至是性侵害等事件,當你褲子穿得短了點,領口拉得低了點,他們會用不得體的標籤逼你回到符合他們價值觀的軌道上。但這樣的邏輯,不是本末導致了嗎?   但親身經歷了這些違背信念的事情,若你問我,女生可以穿很短的褲子嗎?我大概沒辦法像從前那樣理所當然地回答「有什麼不可以?」   在台灣相對自由、民主的家園,我的人身自由被法律保護,但在法律的羽翼之外,危險和未知仍然充斥著。  
  • 投書 台灣大學生在政治立場選擇上的變因

    2020.06.27 | 00:59

    身為一位大學生,政治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內熱門話題之一。但仔細觀察過後會發現,每個參與討論的大學生都「看似」擁有相同的政治立場。以2020總統大選為例,當時大學校園內一面倒地責罵和嘲笑某位候選人,把他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話,有時甚至會揶揄他的行為或是口號。此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位候選人真的很差勁?本身的政治立場?還是為了迎合大眾、參與討論所「選擇」的立場?     我想以上的因素都有可能是造成大學校園內政治立場一面倒的原因,但究為了融入群體的想法來看,可以點出台灣年輕人對於政治選擇所面臨的種種問題。2020總統大選對於剛滿20歲的首投族來說感觸特別深刻。在這之前,身邊大多數的同儕對於政治是非常冷感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就我的經驗而言,我從小被教育政治是黑暗的,甚至有老師勸導我們不要碰觸政治。久而久之這樣的想法深植在我的觀念之中。導致不曾接觸政治消息的我們對政治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無知的。因此到了投票年齡,握有投票權的我們很自然地會去吸取同儕的意見和想法。另外,當我們想去理解政治現況時,最有效率且最方便取得消息的方式是從電視、網路等媒體的報導著手,但當各家電視台、新聞台皆有既定的立場時,有失中立的報導對於剛接觸政治的閱聽者究竟是有效的資源還是誤導的工具?沒有正確的管道來了解政治,在不熟悉政治背景的情況下,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被同儕間或是網路上等的評論取代。一股反對某位政治人物或是某項說法和政策的思潮,就此順著網路上、校園內頻繁的宣傳而形成大學生一面倒的政治立場。當身邊同儕秉持自己的政治思想,並且不斷渲染到周邊的人,強烈的「同溫層」就此形成。這時持有不同看法和立場的同學會因為擔心自己是公眾中的少數意見而選擇不表達自己的看法,造就了「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的現象。大學校園就此複製了社會中強勢意見更加強勢,相對弱勢的聲量則越弱勢的現象。那些處於弱勢聲量的群體甚至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被投以異樣眼光,而選擇沈默不表態,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還得違背自己的立場而順從強勢的一方。     根據《公民投票法》即《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台灣人民18歲即有公投權,20歲具有選舉權。也就是說在大學校園中將近3/4以上的人具有參政權。以2020總統大選為例,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據當中,20-23歲的年輕人就握有118萬票。但當大學生在立場的選擇上有如此多的變因和干擾時,這樣的數據真的具有可信度嗎?   大學就像社會的縮影,當我們從大學校園中窺見了政治立場選擇的變因,是否也象徵著社會中政治和人民互動時的種種外在因素和問題?參與政治是我們的權利,但唯有時刻保持著清楚的意識和理性的思維,我們才能免於淪為政治操控的魁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