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王薏婷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王薏婷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不要讓「言論自由」成為我們傷害一個人的藉口

    2020.04.27 | 22:17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二則有關言論的報導,一篇是紀念女藝人楊又穎逝世五週年的文章,回顧當時因為網路上的不實指控還有惡意言論攻擊,讓遭受網路霸凌的她最後選擇走上絕路;另一篇則是日前新加坡總理夫人對台灣捐贈口罩給新加坡,而她卻在臉書轉發新聞,並寫下「Errrr…(呃…)」的不明留言,引發台灣網民群起出征、圍剿,甚至起底她身世的報導。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網路成了人們發表言論的主要管道之一,一則即時新聞、一篇人物專訪,都能吸引眾多民眾前去閱覽並留下評論。言論自由的開放,也讓人們能毫不避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產生了一種「我想說什麼都可以」的錯覺。 《中華民國憲法》第11條明文記載著:「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言論自由受到保障有其必要性,因為這代表著一個社會允許多種聲音的存在,人民的思想、意見不會受到壓抑,能夠適時的對各項時事作出評論,國家的政權也較不容易走向獨裁。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所擁有的權利是無上限的,一旦言論自由被過度地膨脹,可能進而衍生出許多問題。 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同時,要如何拿捏它的分寸,以避免假言論自由之名而遂行謾罵、指控之實,這就有賴大家民主素養的提升了。 關於言論自由所隱含的問題,我們能夠從兩個對立的層面去探討,第一個是「言論自由的濫用者」。會比喻成「濫用者」而不是「加害者」,是由於這些人的出發點或許並不帶有惡意,相反的,他們認為自己是在懲奸除惡,挾著自以為的正義,對看不順眼的人或事品頭論足,甚至用言語攻擊,殊不知這樣的所作所為其實與加害者無異,都可能把他人推向無盡的深淵。 第二個則是「言論自由的受害者」。這些人的聲音通常是社會上的少數,也因此,在受到輿論或惡意留言的攻擊時,處境總顯得孤立無援,即便有幾個人願意挺身而出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也會連帶遭受波及,久而久之,反對的聲音消失了,受害者被淹沒在輿論的聲浪之中,沒有人願意再拉他們一把。 由於言論自由的範圍著實難以被明確界定,上述情形層出不窮: 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國民黨大勝,當時的輿論一面倒向批評民進黨施政無能,若在此時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便會遭到無情的圍攻。 2019年6月韓國瑜宣布參選總統,人們群情激憤地譴責他就任市長不到半年就「落跑」,支持韓國瑜的群眾也連帶被冠上「草包」之名。 2020年總統大選結束,政治的立場正式分化了台灣的人民,彷彿每個人身上都貼有藍色或綠色的標籤,一旦遇到色彩不相同的人,便加以指責,為了兩個與我們非親非故的候選人,家庭失和、朋友反目。 類似情形也同樣出現在政治以外的其他社會議題,例如:對同性戀者的觀點與反送中事件。 帶有惡意的言論儼然已構成言語的霸凌,人們躲在鍵盤背後,用幾秒鐘敲出一句話,然後按下發送,受害者卻需要用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忘記這樣的傷痛。我們隨手打下的評論,一字一句在他們的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傷口,卻經常訴諸無門,因為人們會說:「這是我的『言論自由』!你不能限制我表達意見的權利。」 言論的自由,成了我們攻擊立場不同者最合適的藉口,當有超過半數的民眾都持有相同的觀點,便容易形成多數暴力,許多人害怕自己會是下一個「箭靶」而選擇閉口不談,沉默螺旋的現象愈發嚴重,社會又逐漸趨向一言堂。 在《伏爾泰的朋友們》一書中曾寫道:「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才是言論自由存在真正的用意,此經典名句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但真正能完全遵循的人又有多少? 我也曾多次犯下相同的錯誤,當遇到抱持不同想法或立場的人,便會與他爭執幾句,想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強硬灌輸給他人,有時為了站穩腳步,甚至口出惡言,無意中也成了其中一個言論自由的濫用者。 但仔細去想,言論之間其實只存在「差異」,並不存在「高低」之分,或許我們依然無法認同他人所提出的觀點,但至少先學會尊重。當我們開始願意以接納的眼光去看待與自身想法不同的人,這個社會的惡意也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善意與溫柔,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也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