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陳中偉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陳中偉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新版財劃法到底有什麼問題? 修法重點十分鐘究極簡明版!

    2025.07.21 | 20:32

    財劃法是什麼?為什麼過去都不修法?財劃法的全名是《財政收支劃分法》,其用途在於如何分配給到中央及地方的財政收入,以及相關的業務與事權該如何分配,各項收入包括稅收、獨佔及專賣收入、工程受益費、罰款及賠償、規費、信託管理收入、財產收入…等。財劃法還需搭配《地方制度法》,規範地方組織體系及其運作關係,才組成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這套複雜行政機器的基礎運作模式。今年修法前,其實財劃法已經超過25年未修。1999年配合修憲與精省將原屬於省政府的財源、事權移撥中央政府負責,並相應地將中央、地方之間的財源分配比例由60%、40%調整為75%、25%,讓中央政府擁有較多財源。就如同曾擔任省長的宋楚瑜在2024年6月9日表示:「中央把很多原省政府的資源納入,權責工作卻未接下,這導致後續非常多的後遺症。因此這次的修法的關鍵不是中央與地方如何分錢,而是要把責任和開銷結合在一起,全國一致性費用就由中央出錢。舉例而言,警消的相關開銷原本是全額由省政府負擔,但凍省後,很多財務包袱變成地方政府自己要負擔。另外,教師退休金、薪資等教育支出,即便到了現在也是地方最大負擔之一。」自2002年起,就不斷有不分黨派的立委與黨團提交財劃法的修法版本,卻都因為朝野意見不合,而始終止步於立法院大門。過去最接近實施的修法版本,是2002年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委託國民黨團所提出的草案,此草案開宗明義就指出1999年行政院規劃財劃法時「未真正解決地方財政短絀的困境」,故提案預計讓中央政府額外釋出1,500億元的統籌分配稅款,並建議其中1,000億元由一般性補助款移撥,其他500億元由中央另行調度。最終,行政院長游錫堃提覆議成功,一切回歸原點。此後雖然立法院提案修法的版本此起彼落,卻都同樣無法送出立法院的大門。這次的財劃法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財劃法到底修了什麼?本次修法的歷程有嚴重的程序問題。2024年11月6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排審財劃法時,會議還沒有開始,藍綠就爆發嚴重衝突。但財委會本週輪值會議主席、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在開會後三分鐘,混亂中宣布財劃法修法審查完竣送出委員會,並宣告散會。高雄市長陳其邁為了參與討論也撥冗來到現場,卻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陳其邁出席表示,今天來「我才知道被騙了」。12月20日,院會排審財劃法、憲訴法與選罷法,國民黨及民眾黨亟欲在當日三讀這三個法案。院會爆發激烈的暴力衝突,最終仍完成二、三讀程序,三大爭議法案通過。由上述可知,財劃法屬於我國重大資源分配變革的法規範,卻未經過實質討論、審查與影響評估,不僅不同黨派的立委未有共識,就連事主——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未能發表意見。接著我們具體來看新版財劃法究竟影響哪些財政分配。首先是第8條,這條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分配稅收的公式,這次修法讓地方政府可以拿到的統籌分配款遠大於應盡義務。根據前省長宋楚瑜的說法,他認為將責任與開銷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財源配合精省後的事權劃分,將中央、地方的分配比例由60%、40%調整為75%、25%,才能有效解決精省後遺症。然而,新法版本卻將98.5%的營業稅(扣除1.5%為稽徵經費及統一發票獎金)作為分配給地方縣市的統籌分配款(修法前為40%,增加了58.5%)。營業稅是國稅,照理來說其收入應為中央政府運用,此修法卻將營業稅實質上變成地方政府的小金庫。以113年營業稅為例,營業稅收入為6,237億元,修法前中央政府約可收入3,742億,修法後卻只剩93.5億,也只能作為稽徵經費跟統一發票的獎金。簡言之,除了法定義務支出之外,所有錢都進到了地方政府的口袋。其次,第12條規範何種稅為地方稅收,在民國88年制定的財劃法中,僅有土地增值稅需繳納20%給中央,再由中央分配給非六都縣市。這麼做的目的很單純,所謂土地增值稅,就是當土地所有權人出售土地或房屋時(移轉),須繳交因「獲得土地自然漲價的利益者」所徵收的稅。可想而知,熱門的房市標的基本上落在六都的都會地區,因此若將土地增值稅全數歸給地方政府,將造成區域發展落差的狀況。而本次修法在第12條最大的變革就在於不再將20%土地增值稅作為統籌分配款平衡區域發展,而是全數歸由地方政府自行運用。以113年土地增值稅為例,全國總收入為893億,其中六都就佔了727.6億,約81.4%,可見各縣市土地及房屋價值增長落差之巨大。那為什麼國民黨要這樣修?根據立法院公報紀錄,國民黨黨團本條的修法理由為:「考量土地增值稅為地方稅,且為地方政府努力施政後之成果,收入應回歸各地方政府」,顯然國民黨並不將區域發展及資源的落差放在眼裡。再次,第16-1條是各縣市間統籌分配款的比例,新法也改變了分配第8條所定款項的權重比例。過去的分配公式——《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保障六都拿61.76%的統籌分配稅款,其餘16縣市拿24%,但新法改寫這個公式,讓直轄市和13縣市(不含離島)以同樣指標分配90.5%,其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將「人口數及所得能力」佔比從20%上調到45%、「轄區內各類營利事業營業額平均值百分比」佔比從50%調降到30%、「土地面積」從20%調降到10%、新增「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收入成長率」佔比10%。這意味著人口數越多、土地越貴、增值越多的直轄市和縣市可以分配到越高的款項,而幅員遼闊、產業較不發達、土地較不值錢的直轄市和縣市分配到的卻越低,這將進一步擴大城鄉差距。同樣糟糕的是,由於新法將分配公式直接訂定在母法裡,未來若因應國際局勢、氣候變遷、戰爭風險、區域平衡等重大國政因素而想改變分配方式,就必須再次修法,等同鎖喉全國財政分配與調整空間。再者,儘管財政分配大幅變動,事權與責任卻未因此做出任何調整。照理來說,拿多少錢就該做多少事,但是在此次修法卻完全看不到有任何法定義務或業務權責因此被轉移給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仍需負擔原有的財政支出與行政職責。舉例而言,健保、長照、育兒津貼、勞保基金、農損基金、興建社宅、國防軍備、災損台電搶修、勞工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加給補助…等全由中央政府支出的項目未見重新配置權責,反而可能因為財源轉移而導致中央政府必須採取減量、裁員與限縮等措施,變相削弱全國衛福、國防、內政、災防等關鍵能力,地方政府卻完全不需負擔任何相應責任。此外,因為沒有法定支出義務,也就沒有法律和機制可制衡、可監督地方政府如何花用多出來的這一大筆錢。還有,本法並未訂定日出條款、缺乏緩衝期,總統公布後三日就會馬上實施。這代表如果財劃法在三讀後的當下隨即送出,在會計年度已開始的狀況下執行,導致該年度的帳目一部分得按舊制計算,另一部分須按新制處理。台大法律學系專長稅法的教授柯格鐘指出,「我必須要講,這會搞死一堆人、在算那個帳。」他認為,這完全是沒有實質產出,沒有意義的事情。 最後,國民黨黨團的第30條修法理由,僅這樣說明一句:「強化補助制度規範,明訂本次財劃法修正施行後,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之預算編列數」。先是搬空國庫,再要求補助款不得減少,不僅未說明法律內容為何如此訂定,對於為什麼中央政府還要再給地方政府這麼多補助,也沒有給所有納稅人一個合理的交代。 財劃法修法違背社會大眾導正「精省後遺症」的期許由此可知,本次的修法只不過是以相反的形式重蹈1999年的覆徹,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次《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雖背負著台灣社會想要解決「精省」後中央未承接責任、地方背負包袱的問題,卻加深爭議的極化。檢視修法歷程,不僅倉促、暴力、粗糙,還將3,742億元的營業稅、727億的土地增值稅全劃給地方,卻未同步調整事權與責任,不只形同癱瘓中央政府,更讓地方坐擁財源卻無相應義務。此外,未來若面對國際、區域或社會新挑戰,僵化的分配公式將鎖死調整空間,削弱財政彈性。社會大眾期待修法能糾正過去精省遺留的混亂,把「錢與責」綁在一起,卻換來了一場沒有制度設計、沒有監督機制的財源大挪移,不僅違背人民期待,也埋下更深的後患。
  • 投書 社群媒體危害大腦的大重塑時代來臨! 外國著手對抗成癮模式,台灣應該怎麼做?

    2024.11.25 | 10:07

    今年年初,美國參議院召開聽證會,召Meta、X、TikTok、Snap和Discord的執行長出席,不分黨籍的參議員指控他們助長了性剝削、介選、假新聞、濫用藥物、危害兒童,手上沾滿了鮮血。過了兩個月,有一本書甫出版便造成轟動,蟬聯紐約時報暢銷牌廊榜的冠軍連續二十多週,這本書就是《焦慮世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本書揭露了手機各種APP的設計者如何讓人快速上癮:第一步是利用某種觸發手段(例如手機跳出通知)與你正在做的事競爭你的注意力;第二步是刻意激起點入通知的慾望;第三步是給予獎勵,例如你的貼文獲得了讚和回應,讓大腦分泌多巴胺。不過,不能每次都給予獎勵。根據對小鼠的實驗發現,約每十次給一次獎勵最能讓大腦對同樣的行為模式上癮,小鼠會不屈不撓的去按幾十次那個只給了一次糖水的按鈕。最後一步是誘使人在這些APP裡面「投資」自己,例如創建自己的頁面、上傳貼文和照片、跟朋友在上面互動等等。只要到了這一步,所有行為都會變成內化的模式,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打開那個APP,不再需要仰賴通知。這種設計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遠勝過成人。兒少最需要的是社交和睡眠,手機卻造成這兩者時間的急速下滑。據本書統計,青少年每日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自從社群網站出現後的2010年就開始劇減,在此之前有超過110分鐘,近年卻驟降至不滿60分鐘;睡眠亦復如是,時至2019年已經有將近半數的青少年每天睡不到七小時,而花六到八小時滑手機、玩遊戲、看影片、用社群軟體。社交和睡眠時間的不足直接導致注意力破碎化及成癮。已經有許多腦神經科學研究指出,手機所造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近似於過動症患者的腦波,而近年手機普及更同時伴隨患有過動症的孩子數量大幅上升;手機及社群網站也對兒少的心理健康造成無法承受的負面影響,青少年患有重度憂鬱症的比例急速攀高,美國近年甚至有高達30%的青少女患有重度憂鬱症。最糟糕的是,這些傷害很可能是永久性的。青少年們也深知這些社群網站對他們的危害,但他們沒辦法擺脫。作者指出,最主要的原因為他們的大腦尚未成熟,而他們無法脫離經營這些由熟知行為心理學的企業刻意設計出來成癮模式。也因此,青少年的用戶的黏著度比成人用戶高出34%,用他們的身心健康換來企業手中大把大把的鈔票。作者也因此將該趨勢稱為「大重塑時代」。那我們該怎麼辦?作者在最後幾個章節提供了一些給政府的建議:訂定保護兒少使用3C產品及社群網站的法律,如加州訂定了《適齡設計法》(KOSA),針對提供線上服務、產品給18歲以下加州兒童的企業進行管制。將網路成年的年齡設定為十六歲,在此之前社群媒體公司不得在未經父母同意下讓未成年人註冊帳號或搜集他們的個資。以學校班級為單位禁用社群網站,除去孩子使用社群網站最主要的誘因。多鼓勵孩子參加實體活動。家庭必須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讓孩子在受到傷害時能有安全的避風港。在台灣高工時的環境下,我們不能苛責家長沒有足夠的知能、時間和精力教養孩子。我們的政府中,身負家庭與親職教育的重責大任是教育部的終身教育司,然而他們卻已經失能了非常長一段時間,其下轄的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大學與各國公立圖書館亦未善盡其職責。在這個大重塑時代下,我們的政府必須在一切還有挽回的餘地時著手開始行動,否則等到為時已晚,我們每個人都得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