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陳巧瑗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陳巧瑗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你今天也曬出「吉伊卡哇」了嗎? 吉伊卡哇與網路展演需求之關聯性

    2024.10.16 | 16:49

            近年來,由於動畫「吉伊卡哇」(ちいかわ)在台灣與日本爆紅,瞬間成為當紅角色IP,知名連鎖壽司店「藏壽司」看準這波風潮,推出吃五盤壽司就可以轉一次吉伊卡哇扭蛋的活動,結果眾人為了瘋搶扭蛋,出現了大量外帶與代吃情形,排隊人龍也讓店內服務動能吃不消,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這幾隻「又小又可愛」的生物除了攻佔藏壽司以外,也相繼推出了服飾、文具、玩偶甚至高爾夫球等相關周邊,網路交易社團與討論版紛紛成立,供粉絲進行買賣與交流。吉伊卡哇的娃娃也開始頻繁出現在粉絲的包包當中,成為所謂「痛包」,讓粉絲走在路上也能展現自己喜歡的作品角色。 成為生活一部分的吉伊卡哇        除了出現在痛包,成為街景的一部分之外,網路世界上更充斥著粉絲們帶吉伊卡哇娃娃出門逛街、吃飯或是景點擺拍的照片。        這些照片多不會有配戴者本人入鏡,而是單純的食物或風景照,旁邊搭上一隻吉伊卡哇,好像他們也是真正的人類一樣,會擺出姿勢供人拍照。吉伊卡哇,儼然成了人們心中重要的一份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為什麼我們會想幫這些娃娃拍下各式各樣的照片,並樂此不疲地與網友分享呢?這種現象,也許可以從人們使用網路和社群媒體的需求談起。 在網路上,每張相片都是自我的展現        1998年,Abercrombie與Longhurst兩位學者提出了「觀展∕表演典範(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的研究理論,重視閱聽人(以這個案例來說,就是網路使用者)在媒介消費行為(使用網路)時,所搜索與建構出的自我形象。        換句話說,在社群媒體時代,每個人的帳號都像一個個小型展覽台,我們既可以四處走動去看別人的展覽台,別人也可以晃過來看我們的,而人們心中都有想要被他人所注視、所認同的渴望。於是,大家開始根據自己對這群網路觀眾的想像,以及自己所意欲在社會上傳達出的形象,利用社群媒體搭建自己的展覽台。        無論是帳號的圖片排版、發文內容、轉發到版面上的貼文、按讚的帳號等等,都是一種自我的展現,人們透過這種展覽與表演,一方面吸引他人目光,另一方面也更加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進而沉浸在自我陶醉(Narcissism)之中,對親手搭建的展覽台迷戀無比,也更認真經營網路裡的世界。 展現自我導致的IP旋風        所以,在吉伊卡哇由於無厘頭發展、可愛角色以及既治癒又帶有黑暗的故事基調爆紅之後,粉絲們除了滿足於觀看漫畫、動畫以及購買週邊商品之外,更基於前述提及的展演需求,選擇在容易與大量用戶產生人際互動的社群平台,將一張張與吉伊卡哇共度生活的日常照片傳到網路上,這些相片也許是娃娃們倚靠著美食的畫面、也許是娃娃躺在桌上的樣子、又或者站在某個知名景點旁邊,透過上傳相片,粉絲之間吸引了彼此的目光,開始相互交流,受到鼓舞的使用者進而將更多照片上傳到帳號上「展現自我」,造就了平台上大量的影像激增(The Proliferation of image)。        這些大量產生的貼文之後又由於演算法,曝光在大眾目光之下,進一步增加許多討論熱度,吸引更多人前往觀賞動畫、購買周邊,一陣「吉伊卡哇旋風」也就此成形,至此陷入粉絲不斷展演、交流、增進認同的循環。        綜上所述,無論是藏壽司的「吉伊卡哇之亂」,或是粉絲們在網路上Po出一張張「家長帶娃照」的風潮,在在都凸顯出如何根據人們展演、建構自我的需求,讓他人為自己的作品或理念買單,是身在網路世代的我們可以多多思考與運用的。 參考資料:張玉珮(2005)。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台北市。王宜燕(2012)。閱聽人研究實踐轉向理論初探。《新聞學研究》,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