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Alvin Yu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Alvin Yu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中共擴軍暴露霸權野心,兩岸和平面臨更大挑戰

    2025.03.10 | 15:17

    近來,中共加大對臺軍事威脅的力度,並顯示出不顧臺灣人民福祉、只為習近平的政治野心的態度。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近日的發言再度引發關注,尤其是對臺的挑釁言論,不僅語氣激烈,還透露出中共對臺統一的迫切渴望。儘管中國的軍費每年成長,但這些開支並非為了區域和平與穩定,而是為了滿足習近平對歷史地位與名利的追求,背後隱藏的卻是中國底層民眾的困境與社會不公。中共的軍費增加:追求霸權而非保衛人民每年中共增加軍費的現象,已不僅僅是為了維護國土安全,而是成為習近平政權顯示其強硬姿態和爭取國際地位的工具。根據中國官方的預計,2025年軍費將增加7.2%,然而這筆巨額開支並非用於改善民生、扶持經濟,反而使得中國大陸的底層人民更加水深火熱。在中共政權專注於軍事擴張的同時,民眾的生活水準並未顯著改善。相對而言,中共加大軍費投入的真正目的,顯然是希望通過武力手段統一臺灣,爭取世界霸權,而非關心兩岸百姓的福祉。共軍威脅背後的政治野心吳謙在發言中強調,解放軍一向是打「獨」促統的行動派,並以「早晚收了你們」的語氣,向臺灣發出威脅。這一表態直白地暴露了共軍的軍事行動並非出於區域和平的考量,更不是為了保護臺灣人民的利益,而是為了滿足習近平的政治目標,進一步鞏固中共政權的統治地位。透過軍事威脅來達到統一的目的,顯示出中共的霸權主義。習近平希望通過強化軍事力量,提升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實現對全球的更大控制,將臺灣視為自己全球擴張的一個棋子,而非一個擁有自主意志的國家。對臺灣人民的無視與對兩岸關係的危害最令人痛心的是,中共的行為顯示出對臺灣人民的根本忽視。吳謙強調,兩岸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並稱台灣「倚美謀獨」的舉動是「誤判」,這樣的論調不僅無視臺灣的民主選擇,也將兩岸的差異視為可輕易消弭的問題。事實上,臺灣早已是自由民主的代表,民意的基礎無法被中共單方面改變。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言論與行為只會加劇兩岸的對立,對區域和平帶來更大的不穩定因素。
  • 投書 北京的經濟神話:數據背後的矛盾與挑戰

    2025.01.18 | 10:17

    目標達成的必然性與虛構性中國官方宣布實現了2024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似乎再一次展示其經濟政策的成效。然而,正如法國《世界報》駐華記者哈羅德·蒂博(Harold Thibault)所指出的,這種目標的達成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自習近平於十月份下令官員全力衝刺5%增長後,有關是否能實現目標的疑慮便不攻自破。官方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再次受到質疑,因為這些數據與普通民眾的消費和投資現實並不相符。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始終與政府設定的目標如影隨形時,外界對數據真實性的懷疑也就愈發合理。生產與銷售的不平衡中國經濟的內部矛盾日益顯現。根據《世界報》,2024年中國生產增長達5.8%,但商品銷售增長卻僅有3.5%,明顯低於2023年的7.2%。這種生產與銷售之間的脫節加劇了企業經營的壓力,也凸顯內需不足的問題。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韓文秀雖在《人民日報》上警告內卷對工廠盈利能力的侵蝕,但習近平卻對「新質生產力」表現出高度信心,無視產能過剩帶來的長期隱患。貿易順差與內需疲軟的悖論中國在2024年創下了1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一歷史性紀錄凸顯出口的強勁表現。然而,這也暴露了國內需求的疲軟。進口僅增長1.1%,而出口的價值和數量增幅分別達到5.9%和12%。這不僅反映出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更顯示出國內消費市場的低迷。即使政府在房地產市場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對拉動內需的效果仍然乏善可陳。真實增長率的質疑儘管中國官方堅稱其經濟穩健增長,但榮鼎諮詢公司的報告卻給出了2.4%到2.8%的增長估算。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內部經濟學家對官方數據的懷疑聲音已被嚴厲壓制。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曾公開表示,他對中國經濟的真實增長率存疑,並估計可能僅為2%左右,然而這樣的批評言論觸怒了習近平,高善文因此被禁止發表公開演講,其社交媒體帳戶也遭封禁。對台灣的啟示:維護自由的價值從中國經濟數據的操控和內部言論的封鎖可以看出,共產黨政權為了維持其合法性,必須以虛構的繁榮掩蓋內部的矛盾與困境。相比之下,台灣在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下的經濟活力更加值得珍視。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和政策的短視性,正是台灣應該堅守國防、維護自身價值的最佳理由。結語中國經濟的表面光鮮掩蓋不了深層次的矛盾,從數據到政策,處處透露出一種維穩的焦慮。作為鄰國,我們不僅應警惕其對外輸出的經濟模式,更應堅定支持台灣自身政策,以此確保我們的自由與繁榮能夠長久持續。
  • 投書 中共正讓退伍軍人變成擊潰團結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5.01.16 | 08:20

    中國國台辦日前公開宣示,將以「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為基礎,深化與台灣政黨及基層團體的交流,聲稱要「團結廣大台灣民眾」推進「祖國統一」。然而,這些高調的政治言論背後,實際目的是利用滲透手段,削弱台灣基層對中共威脅的防禦意識,進一步侵蝕台灣人民對民主制度的信心。中共的策略不僅侷限於抽象的「統戰」,更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如針對經濟、文化與基層交流的政策,實質上為其滲透基層鋪路。例如,汕頭市與澎湖縣退伍軍人協會的首次交流,乍看是增進了解,實則可能成為北京擴大基層影響力的橋頭堡。台灣基層必須警覺,切勿因表面上的「兩岸一家親」而忽視其真正意圖——瓦解台灣的內部團結與禦敵信念。台灣退伍軍人作為曾經的國防中堅,其態度與行動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全感與國防信念。汕頭與澎湖退伍軍人協會的會談,涉及退役生活與地方建設的討論,表面上無害,但中共試圖藉此加強「心靈契合」的訴求,不容忽視。中共近年積極透過多種方式拉攏台灣退伍軍人,例如邀請參訪、提供優渥待遇,甚至施以政治影響力。這些行動可能導致退伍軍人無意間成為中共資訊蒐集或輿論操控的工具。為此,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退伍軍人輔助與管理機制,在不侵犯人權的前提下,適度追蹤退伍軍人的動向,防範潛在的滲透風險。為防止基層滲透與退伍軍人被拉攏,台灣政府需積極推動國防教育,讓基層民眾與退伍軍人深刻認識中共統戰策略的危害。此外,國防政策應更貼近民眾需求,例如提供退伍軍人更完善的福利保障及心理支持,避免其因生活壓力而成為中共滲透的對象。同時,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建立一種全面的「全民國防」意識。例如,退伍軍人協會應在交流活動中強化對台灣民主價值的堅守,而非淪為中共統戰的工具。基層組織與公民團體亦應發揮監督作用,抵制中共對地方的文化與經濟侵蝕,確保台灣人民的自主性。中國不斷擴大對台灣基層與退伍軍人的影響力,意圖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下,逐步瓦解台灣的國防信念與內部團結。面對這樣的挑戰,台灣社會必須認清威脅,採取積極且有力的防範措施。國防信念的鞏固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使命。在中共步步進逼的態勢下,唯有凝聚共識,守護民主,台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投書 警惕中共統戰陷阱:守護台灣主權從不貪「白吃的午餐」開始

    2024.12.30 | 14:32

    中共統戰策略層出不窮反共網紅「八炯」近日發布的統戰紀錄片,揭示了中共對台統戰手段的深層運作與變化。影片中披露的事實發人深省:中共透過推動台灣人申辦中國身分證的方式,不僅以「送錢」的形式收買人心,更意圖將這些人轉化為對台滲透的工具。據日本《產經新聞》前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的分析,這些策略表面上提供便利,實際上卻是對台灣安全的巨大威脅,值得全體台灣社會高度警惕。「白吃的午餐」背後的陷阱影片中指出,許多台灣年輕人因中共提供的低門檻貸款而陷入統戰陷阱。他們憧憬著快速致富,卻忽視了隱藏的巨大風險:一旦借貸後無法償還,不僅面臨來自中共的追討壓力,更可能遭到與中共官方聯繫的台灣黑道的威脅。這並非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中共統戰的一部分,目的是讓台灣人在潛移默化中成為親中勢力的共犯。那些抱持「賺中國的錢,卻不妥協主權」想法的台灣人,應該認清現實:天下從沒有真正的「白吃的午餐」。中國民眾的犧牲與中共的荒謬更諷刺的是,經濟低迷的中國,卻將大量資源投入對台收買。中共政府對本國民生問題不聞不問,反而讓地方官員揮霍資金,用於拉攏台灣年輕人和推動「大外宣」。這種行為無疑是在揮霍納稅人的血汗錢,卻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民眾對台灣甚至外國的仇視。然而,他們真正應該憤怒的對象,正是將民生資源轉化為統治工具的極權政府。抵制統戰,捍衛主權對台灣而言,國防與國家安全政策的核心之一,便是避免陷入中共的經濟統戰陷阱,台灣社會應敦促各界,對中共不斷「創新」的滲透策略保持高度敏感,防止更多民眾因短視利益而淪為統戰棋子。而國軍的存在,不僅是台灣抵禦外來威脅的屏障,更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基石,任何削弱國防力量的行為,都會進一步助長中共的滲透與擴張。主權不可妥協,團結才能自保中共的統戰手法或許千變萬化,但其根本目的從未改變:摧毀台灣的民主與自由。面對這場關乎主權存亡的鬥爭,台灣每一個人都不應心存僥倖。只要台灣民眾能團結一致,認清中共的本質,便能有效抵制其滲透與侵蝕。與其幻想從中共手中獲取利益,不如攜手守護自由的家園,因為真正無價的,是我們的主權與未來。
  • 投書 共軍軍演的真相:恐懼台灣民主,掩飾自身脆弱

    2024.12.04 | 08:53

    中共軍演:恐懼民主價值的象徵賴清德總統此次出訪南太平洋邦交國,並過境美國,顯示台灣在國際外交上的穩健進展。然而,中共解放軍的可能軍演卻再度暴露其懼怕台灣民主價值的本質。根據消息人士指出,共軍與俄軍可能在賴總統返台後進行聯合演習,無非是為了威脅台灣,藉機對美國和國際社會傳遞所謂的「不容挑釁」訊號。這些動作看似強硬,實則反映了中共內部對自身正當性的深層不安。台灣的民主制度不僅是國內人民的依靠,更是對中共集權體制的直接挑戰。中共透過軍事壓力試圖恐嚇台灣,卻難掩其雞腸鳥肚、缺乏大國氣度的本質。軍事恐嚇無效,台灣人不為所動中共的軍演對台灣人民來說,早已是司空見慣。從「聯合利劍A」、「聯合利劍B」,到可能發生的「聯合利劍—2024C」,這些大規模軍事行動對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幾乎毫無影響。正如國防部表示,我國軍方對敵情掌握充分,並依據實際情勢進行因應規劃。更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台灣人選擇無視中共的軍事威脅,繼續堅持維護和平與民主的現狀。對台灣人民而言,民主自由是無法妥協的核心價值,沒有人願意生活在如中共所控制的集權體制之下。這種態度不僅反映了台灣人的自信,也成為中共無法有效滲透的障礙。國防實力的穩固是台灣的護盾面對中俄聯合軍演的威脅,國軍的表現依然堅定。從俄羅斯艦隊接近台灣毗連區,到共軍於東海、南海部署的40艘船艦,這些壓力並未讓國軍有絲毫鬆懈。我國防部透過情報蒐集與部署,展現了防衛能力與應變效率,持續守護台灣主權。共軍的夜間與惡劣天氣作戰演練,無非是為了顯示其所謂的戰備能力,但這種軍事演出更像是為了內部宣傳而進行的政治操作。台灣的國防政策則以穩健務實著稱,並強調透明與民主制度下的軍隊角色,這正是國軍區別於共軍的最大特點。中共軍演掩蓋不了其脆弱中共試圖以軍演展現力量,卻無法遮掩其對台灣民主價值的恐懼。台灣人民的冷靜與堅持,國軍的專業與應變,成為對抗中共霸權的最佳利器。這場民主與集權的對抗中,台灣不僅站穩了腳步,更以實際行動證明,威脅與恐嚇無法動搖對自由的信仰。國際社會應該看到,中共的不安與軍事威脅,正是台灣民主力量的最佳佐證。
  • 投書 國軍退役人員赴陸的風險與管制必要性

    2024.11.15 | 09:15

    前海軍艦長呂禮詩近日在中國珠海航展中公開讚揚中共軍力,引發台灣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批評。呂禮詩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聲稱「我們中國有多強」,顯然已逾越了國家尊嚴的底線。對於此言論,國防部雖表示此屬於個人行為,但實際上已造成國家尊嚴的損害,進一步傷害到我國民眾對國軍的信任。呂禮詩的言論突顯了台灣面臨的嚴峻挑戰,即退役軍人如何在公開場合言行適當,以免落入中國大外宣的戰略陷阱。現行法律規範的不足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僅針對退役「將領」進行相關的約束與懲戒,包括可視情節停止領受退伍給與,並可剝奪其獎章。然而,呂禮詩作為少校退役,不符合「將領」身份,並不適用該法規的處分,顯示現行法律在實際操作中的不足。這次事件引發社會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適用範圍的疑慮,是否應考慮修法將退役軍官納入範疇,並針對參與中共活動的退役軍人進行更嚴格的規範,以減少國家機密及國安資訊洩露的風險。國際態勢與台灣的應對策略從此次中國珠海航展的展示項目可以看出,中共軍備持續擴張,不僅展示了艦載機殲-35、殲-15T和轟-6K搭載的新型飛彈模型,更展示了紅旗-19飛彈等強大武力,這些裝備很可能最終應用於「福建艦」等最新航母之上。國安局長蔡明彥也指出,中共正利用軍備展示進行實力展現與武嚇,意圖加強對台灣和國際社會的壓力。然而,隨著中國軍事威脅的擴大,國際社會也逐漸採取相應措施反制中共霸權。多達9個國家已在今年15次穿越台海,堅定捍衛自由航行權,表達對中國軍事擴張的不滿與戒備,彰顯國際對台灣的支持。強化國軍退役人員管理的必要性呂禮詩事件與此前退役少將臧幼俠在香港公開起立聽取中國國歌一事,使得台灣社會對退役軍人行為規範的討論更加激烈。臧幼俠因此遭國防部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裁罰,停止領受五年內月退俸的75%,並追繳註銷勳章,這無疑是對參與中國活動的退役將領的一次嚴重警示。面對中國意圖分化台灣的戰略,台灣必須對退役軍人的行為規範有更清晰的界定與更具約束力的措施。強化愛國教育、明確國安法律的適用範圍,甚至必要時修訂相關法條,使退役軍官無論階級高低都受到法律管制,以免因個人行為損害台灣的國家利益。結語:國家利益為重,確保國防安全在中國擴張野心日漸明顯的背景下,台灣應該更謹慎面對退役軍人對國防尊嚴的潛在威脅,並著眼於如何透過有效的法律規範來管制相關人員的言行。現行的國防政策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雖已提供一定的管制框架,但呂禮詩事件顯示了其漏洞所在。為了國家安全,應考慮加強對退役軍人的愛國教育和法律約束,以確保國防體系的穩定和國家尊嚴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