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輕人晚近以來的展現的主體性,不但在國內促成政黨再度輪替,也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於20日刊登1則分析報導,台灣的年輕人正在形成政壇的第三勢力,對當前的民進黨政府既是1股支持的力量,也不會容忍政府在對中政策上妥協。是否能開創新的時代,仍有待考驗。
《日經亞洲評論》這則分析報導指出,蔡英文所帶領的民進黨政府之所以能成功地打敗國民黨,肇因於馬英九的親中政策激怒了反對與中國統一的年輕人,惹得他們上街抗議。
報導指出,蔡英文政府想要成功地治理台灣,除了要面對中國的壓力以及和國民黨之間的衝突外,還需要爭取年輕人的火熱相挺。
報導注意到6月3日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在立法院質詢時,邀請行政院長林全戴上VR眼鏡看3D動畫,討論年輕人的貧窮問題、產業政策以及其他議題。
報導指出,脫胎於示威運動的時代力量雖然在國會整體113席中只佔5席,在「天然獨」的年輕人之中卻極具影響力。
報導注意到馬英九政府與北京當局都主張台灣與中國不可分割,企圖拉近雙方的距離。帶有台灣獨立概念的民進黨在執政後,也隱藏台獨立場而追求維持現狀。因此,比民進黨更有台獨想法的時代力量,正在形成政壇上的第三勢力。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旋即以前朝對太陽花運動期間闖入行政院的學生之刑事訴究具有政治動機為由,取消了這些訴究,引發國民黨在5月23日猛烈批評。
蔡政府也在對日漁權爭議等問題上,與國民黨有所衝突。
《日經亞洲評論》這則分析報導指出,由時代力量所代表的年輕人對民進黨政府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然而,民進黨政府如果在對中國政策上有所妥協,也將面臨年輕人激烈的抗爭。當局撤銷對學生的刑事訴究,也許可以被視為1種象徵性的發展,認證台灣的年輕人在政壇上崛起。
報導在總結時說,如今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聚光燈的焦點,至於他們能否靠自己打造出1個新的時代,則仍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