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所屬國家研究機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的研究團隊首次確認,使用高功率雷射進行核融合實驗,從燃料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超出投入的能量。這項研究結果12日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電子版。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13日華盛頓報導,研究團隊利用在太陽星體上發生的相同現象,證明了從非常少的燃料可以釋放出很大的能量,未來將有可能使用核融合發電。但是在這項技術如果要應用,還有非常多的技術課題有待克服。研究團隊的負責人表示,「終於來到了為了登山攻頂所需的基地營」。

核融合,是指在超高溫、高壓下,輕原子核融合轉變成重原子核的現象。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核融合將諸如氫原子核一類的較輕的原子核結合形成較重的原子核。

維基百科說明中提到,相較於核分裂發電,核融合產生的核廢料半衰期極短(低管理成本、核洩漏時總危害較低、最多只有1公里內需要撤退)、安全性也更高(不維持便會停止反應)。如氘和氚之核融合反應,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來源幾乎取之不盡,因而是比較理想的能源取得方式。

維基百科說明指出,目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融合,如氫彈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類有效利用,必須能夠合理的控制核融合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而觸發核融合反應必須消耗能量(約1億度),因此人工核融合的能量與觸發核融合的能量要到達一定的比例才能有經濟效應。

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融合,但是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主要的幾種可控制核融合方式:超音波核融合、雷射約束核融合、磁約束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