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老年化社會的勞動力萎縮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決定幫助更多媽媽回到職場。

由於日本生育率非常低,社會上又普遍反對接納移民,日本的勞動力急遽萎縮。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專家史坦伯格(Chad Steinberg)指出,日本的勞動人口在1995年最高峰時達到8千7百萬人,到了2050年將只剩下5千5百萬人。

日本是先進國家中婦女就業率最低者。大約2/3的日本女性在生下第1胎之後離開職場。

分析家指出,如果日本能將婦女的就業率提升到和男性一樣,就可以立刻補充8百萬勞動人口。這將提升家戶所得、消費性開支,對總體經濟有利。

安倍晉三所帶領的自民黨上個月在參議院選舉時獲勝,使他更有能力推動新政策。安倍期待能全面開發「女性的力量」,將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提升到全球最高的水準。

日本政府計劃推動一些措施,包含提供財政激勵給雇用更多女性的會社、擴建公共托兒中心、要求會社給予婦女產假(而不是施壓懷孕婦女離職)。此外,一些團體也正試圖著鼓勵男性分擔照顧孩童的責任。

曾經擔任內閣府男女共同參與局分析官的東京大學學者高村靜指出,安倍晉三是日本第一位正式把運用女性勞力列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首相。東京和許多地方政府決定要提供更多的托兒所,是改變的徵兆。然而,她和其他的專家認為,改變的腳步會非常緩慢。

想讓日本媽媽們回到職場,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制度上,日本的稅制讓收入較低的配偶寧可選擇兼職。文化上,日本爸爸花在照顧子女的時間,也美國爸爸少1/3。

在同工不同酬方面,日本也比美國嚴重。同樣的工作,美國女性的酬勞是男性的81%;日本女性的酬勞是男性的71%。在世界各國政府、企業和各種機構高階主管中的女性比例,日本也是敬陪末座。

日本職業婦女懷孕後往往被迫離職。儘管日本法律保障懷孕婦女可以在生產前請假6週、產後請假8週,有些會社還有允許女性員工請育嬰假3年的條文,但實際上卻大多沒有如此運作。因為整體社會文化並不鼓勵,以及跟會社爭執往往被貼上汙名,很少女性會在被迫離職時申請仲裁或者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