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周刊」今天引述智庫資料指出,去年中共派出1709架次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12月80架次為全年最平靜,但整體數量仍比前年增加近76%,是中共採取灰色地帶行動的恐嚇手法。

「新聞周刊」引述「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一份由獨立國防分析師路易斯(Benjamin Lewis)編製的資料數據,並指出中共每年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共機類型日趨多樣。

報告顯示,12月出現13種不同類型共機,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預警機、反潛機;4月時出動20種軍機為單月種類最多的一個月。

2023年,中共派出1709架次軍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由於12月異常平靜,整體架次略少於2022年的1738架次,但仍比2021年的972架次增加近76%,依舊顯示中國在台灣附近軍事行動升級。

路易斯指出,近幾個月來,無人飛行載具(UAV)或無人機占整體擾台共機比重約9%。

「新聞周刊」以書面方式聯繫中國外交部,截稿前未能取得回應。

報導表示,國家基於安全考量劃定的防空識別區一直是中國與台灣緊張升溫的關注焦點,2020年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高層官員訪台後台海局勢開始出現變化。儘管北京從未統治過台灣,仍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

分析家認為共機擾台是中方為恐嚇所採取的「灰色地帶」行動,意圖施壓。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度太平洋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此前告訴「新聞周刊」,北京目的在於利用共機來迫使台灣每次必須出動戰機,從而削弱台灣較為有限的武裝部隊力量,並腐蝕台灣人民對捍衛自己生活方式能力的信心。

中共在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8月訪台後,更增加海上防空識別區的擾台行動,有時船隻會靠近台灣領土鄰接區24海里線。

台灣大選將至,「新聞周刊」另外提到中國介選的各種傳統和創新手法。

當中,對台經濟施壓是常見的策略。包括中國商務部去年12月中認定台灣對其「構成貿易壁壘」,並暗示將採取報復行動,令人質疑北京在等待時機於選前影響執政黨在農業選區的傳統支持者;隨後北京威脅對台實施進一步貿易制裁。

其次,對台軍事恐嚇,手段包括上述的共機擾台心理戰術以及環台軍演。

還有,數位介選形式,像是深度偽造。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占璽(Wang Chan-Hsi)表示,這種技術比以往更容易透過開源軟體取得,為介選方式開闢另一條線路;試圖衝擊中國在台政敵形象,同時消耗執法部門有限資源。

社群媒體假訊息也是影響廣泛,「新聞周刊」提到,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研究人員指出,社群內容會針對年長選民或年輕選民等特定族群進行微調,前者較易受到假訊息影響,後者的政治認同則尚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