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聯社 3 月 10 日的報導,朝鮮 9 日發射的「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短時間低空飛行的特點可能加大韓軍的探測難度。

綜合 10 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聯參)的研判和朝中社的報導,朝軍 9 日下午 6 點 20 分許向西部海域發射了短程彈道導彈(SRBM)。韓軍 9 日實時探測到這種戰術制導武器的飛行軌跡,然而探測到的時間過短,經深入分析後才將其定性為彈道導彈。據悉,其原因並非導彈中途消失,而是因為飛行時間過短。韓軍起初認定朝鮮只發射了 1 枚導彈,後經深入分析改變看法,不排除同時發射多枚的可能。這種制導武器與韓國陸軍在軍級部隊部署的韓式戰術地對地導彈(KTSSM)類似,砲兵火力的威力和射程更上一層樓,「有事時」由前線砲兵部隊發射。

此前韓軍將反導重點放在「朝版伊斯坎德爾」KN-23 導彈、「朝版陸軍戰術導彈」KN-24 導彈、超大型火箭炮 KN-25 導彈上,而此次的新短程彈道導彈射高更低,射程更短,有可能規避韓美兩軍的監視網。朝鮮去年 4 月 16 日也曾發射同型導彈,當時的飛行高度和距離分別僅為 25 千米和 110 公里,聯參也是在次日朝媒報導後才證實消息。當時軍方解釋稱,由於第一時間探測到的參數尚未達到公佈的標準,因此推遲發布消息。這說明其射高、射程不同於一般短程彈道導彈,所以沒有立即明確歸類。如果以 25 千米的低空飛行高度發射多枚新型戰術制導武器,可能會因雷達視野中軌跡重合而導致軍方無法第一時間採取措施。

另外,朝軍此次發射選址於內陸湖泊中央也耐人尋味。朝鮮動用導彈發射車將其運抵南浦市以北 10 公里、深入台城湖的半島般突出地點實施發射。分析指出,此次在湖面中央發射,讓人聯想起去年9月在台城湖中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給遠程雷達以水下發射的假象,被視為對發射源頭的偽裝防護。朝鮮可能想藉助導彈發射車的機動性和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低飛特點選擇非常規發射地點,用「打一槍換一炮」的戰術提高生存能力。

朝鮮去年 4 月曾表示,該武器在戰術核武的效用最大化和打擊火力多元化方面有著重要意義,暗示新型戰術制導武器將可以攜帶小型核彈頭。國內外專家也對這一點表示認同。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次女金主愛共同觀摩火力襲擊訓練。   圖:翻攝自朝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