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軍售案近期出現不少消息,包括美國要求延期交貨給台灣刺針飛彈、自走榴彈砲,並拒絕售台反潛直升機等。軍事專家分析,這是台美之間的戰略思考出現分歧。
美國國務院國防安全合作局 ( DSCA ) 最近宣稱,因產線排擠,導致 2026 年後才能對台交貨「帕拉丁」M109A6 自走榴彈砲。我國防部決定撤案,改為增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等軍備。
M109A6 也成為拜登上台以來,第一筆公布後又撤銷的美對台軍售案。另一筆則是海軍以「神鷹三號」專案採購的 12 架 MH-60R 反潛直升機案,被美方以「不符合非對稱戰力原則」拒絕。
除了兩筆軍售案被取消外,原定購買的 250 枚「刺針」導彈,因為美方援助烏克蘭,導致今年供貨不足、延遲交付,被延期到 2025 年。
過去美國軍售台灣主要是防禦型武器,在川普任內轉向提供進攻型武器,如反幅射導彈、重型魚雷等,鼓勵台灣將自己武裝成「豪豬」。
《紐約時報》報導稱,拜登政府正積極推動台灣購買「不對稱作戰」武器,以小規模軍力抵禦中國從海上入侵。
對此,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表示 :「豪豬戰略」將台灣軍隊由「小而美」變成「小而強」,對解放軍形成更大威脅。
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則說,美國希望台灣固守,打造自我防禦體系、不依靠美軍,才提出「豪豬戰略」。他也認為台灣並不能主導軍售的項目,才會在美國脅迫下購買一些裝備。
宋忠平也提到,有些技術敏感的武器美國也不願意賣,如先進隱形戰機、導彈防禦系統,還有 F-35 戰機等美國也遲遲未答應。
國防部 4 月曾提出「美國軍售 4 不」,不購買第二座遠程警界雷達、不買阿帕契直升機、不買美軍除役軍艦、不買黑鷹直升機。
媒體人陳鳳馨表示,這可能引起美國軍火商不滿,才會停止自走榴彈砲的軍售案。媒體人唐湘龍也認為,美國轉而販賣台灣不太需要的武器,就是在表示不滿的情緒。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表示,俄烏戰爭可能讓美國更堅持「不對稱作戰」,而不考慮台灣的「特定需求」,他也提到,如果發生長期作戰,台灣還是需要傳統武器,包括更新火砲系統。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也認為,台灣的傳統建軍思維中,海軍不能只防守沿海,這也是美國的「不對稱作戰」、「豪豬戰略」會出現的問題,如果戰時物資無法運抵台灣,會不會造成「斷糧」的狀況。
外媒也報導稱,有些美國官員對台灣購買的武器很有意見,如 2018 年購買的 108 輛 M1A2 坦克,他們認為,如果戰爭演變到需要坦克的短兵相接局面,台灣很可能會輸。
上海外國語大學台灣問題學者、上海市台灣研究會理事文少彪也認為,台灣發展進攻性軍事力量既昂貴又無效,還會加大美國捲入台海衝突的風險。
美國近年來連續批准對台軍售,其中M109A6自走砲(圖)是我國軍最需要的武器之一,在2021年中宣布核准售予台灣。 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