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曾多次對外宣揚台灣防疫有成,卻因5月本土疫情破功。英國《衛報》以「受成功所累」為題,報導台灣原本防疫成功、250天無本土病例,但5月中旬突然爆發本土疫情,導致台灣迄今確診病例逾1.1萬例,其中逾260人病亡,令政府措手不及,《衛報》直言「防疫模範生顯然沒有準備好因應疫情爆發」,並指出由於疫苗短缺和地緣政治因素,全台灣僅約3%人口接種疫苗。局勢從「台灣可以幫忙」逆轉為「台灣需要幫忙」。

《衛報》引述前副總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的說法表示,當局認為透過接觸者追蹤和精準檢疫可以控制疫情擴散,但卻不敵英國變種病毒的挑戰,讓病毒快速在母親節假期傳播。陳建仁說:「我們以為我們可以將疫情控制在小規模範圍內,但病毒十分險惡。」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公共衛生與人文科學學院的教授紀駿輝則分析:「剛開始政府猝不及防,不只是疫情爆發本身,更在於疫情的規模,所以慌亂動用所有資源來控制疫情,包括醫院和檢測設施。」他也提到,先前11個月的正常生活,讓台灣人民與政府過度自信,自認可以控制避免疫情爆發,即使已經出現社區感染,母親節各地餐廳仍是人滿為患,出遊人潮眾多,他直指「其中一大問題是大多數台灣人都有點被寵壞了。」

《衛報》警告,台灣政府顯然想刻意避開中國阻斷疫情的措施,例如興建方艙醫院和封城等,但若疫情持續,台灣恐爆發醫療崩潰危機,從北義大利到紐約市,慘況歷歷在目。不少專家建議,重點在於阻止病毒傳散,除了盡快施打疫苗外,也應該考慮封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