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動物園首度繁殖歐亞水獺成功!園內歐亞水獺的粉絲們或許早就發現,最近在台灣動物區水獺專屬的戶外活動場,總是不見他們的蹤影,因為在今年大年初一中午過後到初二凌晨,水獺媽媽「金莎」終於順利產下2隻寶寶,她自己很認真地照顧幼仔,目前寶寶都已經張開眼睛、也開始準備探索環境。這次首度成功繁殖歐亞水獺,也為歐亞水獺的整合保育踏出重要的第一步,對歐亞水獺保育工作團隊是一大鼓勵。

因為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收容救傷計畫,台北市立動物園在2014年4月2日,接到金門國家公園人員從古寧頭搭機轉送而來的一對歐亞水獺兄弟寶寶,同年6月18日又接到金門縣政府轉送1隻年幼的雌性歐亞水獺寶寶,經民眾票選分別命名為「大金」、「小金」和「金莎」。去年滿3歲的水獺們都已成年,為了發展域外安全族群以延續個體數及基因多樣性,也順利讓「小金」和「金莎」配對成功。

歐亞水獺的育幼方式和小爪水獺完全不同,公水獺並不會協助育幼,所以目前「金莎」正獨立育幼中。也由於這是她第一次當媽媽,而育嬰房就在歐亞水獺的活動場旁,因此白天並不會看到正在照顧寶寶的「金莎」出來覓食。

台北市動物園呼籲,金莎在育幼期間個性變得非常敏感,經過歐亞水獺的戶外活動場時請務必降低音量,盡量減少干擾,讓「金莎」可以安安心心地照顧小寶寶。幸運的話,再隔一段時間,說不定就有機會看到水獺寶寶搖搖晃晃踏出巢箱的步伐。

「金莎」為第2隻誕生的寶寶清理身體,並將胎盤吃掉。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歐亞水獺「小金」和「金莎」配對成功(左-小金 右-金莎)。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