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美國總統川普即將進行他上任以來首次的亞洲之旅,首站造訪日本,接著是韓國,再來是中國,然後到越南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高峰會,最後造訪菲律賓,但傳出他不一定會參加東亞高峰會。這趟近兩週的亞洲行,考驗的是川普幕僚的規劃以及川普本人的耐心。

過去這幾週,川普的國安團隊已經開始發言定調美國對亞洲的戰略。上個月國防部長馬提斯訪問印度,本週又在菲律賓參加東協國防部長會議。國務卿提勒森則是馬不停蹄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印度。馬提斯與東協各國國防部長齊聲呼籲各造遵守南海行為準則,暗批中國持續在其占有島礁填海造陸、甚至擴張軍備之舉。提勒森則是公開讚揚印度和美國的戰略合作關係,強調華府與德里之間在軍事安全、經貿投資、反恐合作等重要領域是密不可分的夥伴。提勒森更公開直言唯有美、印加強合作,才能制衡中國的崛起。

外界當然還是關切,幕僚們如此辛苦打拼,形塑川普訪問亞洲前的政策立場,但川普難以捉摸的性格與發言尺度,不按劇本演出才是他的常態,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更遑論川普抵達亞洲之前,亞太政、經、安全情勢詭譎多變,包括:朝鮮半島危機的引信依然存在;日本首相安倍成功贏得國會選舉,強化民意授權;韓國大統領文在寅上任迄今,尚能享有蜜月期,但北朝鮮的變數依然尾大不掉;習近平完成十九大的權力鞏固,新任政治局常委的鋪排顯示沒有明確接班,習近平領導地位定於一尊;環繞在南海領土主權爭議的越南和菲律賓立場出現鬆動,皆靜待川普明確的政策宣示;印度則是和美國建立起堅定的夥伴關係,川普與莫迪的私交看似堅實而穩固。就連川普不會造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提前前往華府與川普見面,還帶去採購波音客機的龐大合同商機。

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而言,想必都在緊鑼密鼓地緊盯川普的亞洲之旅和他的「推特」發言,並且進行沙盤推演。對川普個人而言,要他遵守幕僚建議謹言慎行猶如天方夜譚,但或許正是因為他的不可預測性,反而可以在這幅複雜多變的亞太戰略圖像中,以川普「個人式」外交風格,來拼湊出川普政府的亞太戰略,但可以想像過程會是高潮迭起、充滿戲劇張力。

經過近十個月的總統生涯,外界大概可以歸納出川普幾項決策風格。首先,他喜好製造混亂來外界措手不及,因為他深信這是最有效的談判手法,但風險是他的幕僚也受害,必須善後。因此面對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不時的挑釁,川普逐漸拉高分貝,甚至揚言外交協商無助解決問題,不排除動武。因為他認為過去三任總統之所以拿平壤沒轍,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打「動武」這張王牌。如此牽一髮動全身的思維,有如走在鋼索上極具危險,但這就是川普的風格。如此的賭徒性格,讓在商場上「走跳」多年,歷經失敗與再起經驗的川普深信,如果要贏,就要做好輸的準備。

但川普並非事事都是採取硬碰硬的策略,像他面對習近平就是軟硬兼施,一下子稱讚習近平是好朋友,一翻臉又抱怨他在北朝鮮議題上做得不夠好。熟悉川普性格的高爾夫球友透露,川普打小白球時如果是一對一的捉對廝殺,他並不敢賭大的,特別如果對手也是強者,較會獲得川普的尊重。但若是有隊友為伍,他就敢放手一搏。若是依照此一觀察,習近平可能皮得繃緊一些,因為川普自恃他有日、韓當靠山,也打賭北京極不願看到美國與北朝鮮兵戎相向。

最後就是川普很多思考都是建立在國內選舉和政治之上。他知道他的支持度日益萎縮,但他熱切擁抱基本盤,延續競選主軸要為美國工人創造更多機會,以及讓美國更加偉大的簡單口號。因此包括安倍、莫迪和李顯龍都深諳此道,與川普會面絕對奉上見面禮。這次北京的「川習會」,習近平會否對川普打出「經貿牌」值得關注。

受制於「中國因素」,台灣很難在川普訪問亞洲這齣劇碼上擔任主角,但為了避免成為被無故遭到波及、甚至犧牲的觀眾,或許應該在制式的外交沙盤推演想定中,依據川普獨特的性格與決策模式,找出更保險的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