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邁入第8年的雲林口湖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即將在5月5日登場。村民還花了1個多月,把去年的藝術品「連結」修復,在2015年德國藝術家Roger「水核心」作品的位置,成龍村民在原地創作製作了「再生」。

由在地社團-成龍社區發展協會創作的「再生」,概念是果核裡的種子發芽了,青芽兒努力往前伸展推進,線條隨著光影律動,如行者;而半埋藏在土地裡的種子,倒影在水面上,則會圈成一顆完整的心,象徵對土地的愛。村民們再次為愛而行,期許這塊安身立命之地,能因眾人的行動,永續留存。

2017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主題為「愛行動.愛改變」,總共有7組藝術家在成龍溼地創作,分別是來自蘇格蘭的Rob、喬治亞的Inga、荷蘭的雙人組Annechien和Gert-Jan、波蘭的Piotr、台灣的劉臻和蔡慧盈,以及成龍社區發展協會。藝術家將以在地現有材料創作,從4月13日至5月7日前要完成創作,這段時間都會住在社區,與村民一起生活、互動。

來自蘇格蘭的藝術家Rob「微妙的平衡」創作的立方體從陸地,趁著連續假日,在村民和志工的協力下,已經搬到了溼地裡,Rob之後,會在水域裡完成創作。

在英國、美國、俄國、韓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有很豐富的公共藝術創作經驗的Rob他要打造一個立方體,象徵無機、制式化的建築介入了地景-「微妙的平衡」的大型雕塑,是要探討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件作品全是用竹材或其他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創作而成。

來自荷蘭的雙人組Annechien和Gert-Jan為成龍村發想的提案叫做「微氣候生命線」,以竹子為骨架,做成一個又大又彎曲的線條,上面鋪滿海藻(石蓴),從陸地一路延伸到濕地裡。也在29日,在村民和志工的協力下,進入溼地裝置。

石蓴是屬於海藻類,在每年四月的成龍溼地很常見,有人會收集作為食物原料,但通常到了夏天,石蓴就會消失。這件作品是用自然和生物可分解的材料製作而成,因此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像是海藻經過日曬顏色會變白,在濕地裡看起來又是一番不同風景,提醒大家:愛行動,愛改變!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的執行人-觀樹基金會的執行長昭湄表示,成龍溼地原是農耕地,因地層下陷嚴重,加上1986年韋恩颱風侵襲,海水倒灌淹沒農地,數十年來積水無法耕種,進而形成溼地,觀樹教育基金會2010年起開始,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進駐創作,將成龍溼地打造為環境藝術生態樂園,同時喚起民眾對生態環境重視及維護。

自2015年起,開始有村民自主投入創作品的修復管理,開啟在地思考及環境永續發展的新眼光,而2016年更成功擾動成龍村,村民以社區發展協會之名參與提案,在藝術節期間亦如藝術家一樣,完成一件創作。

今年的7件藝術作品名稱分別是「棲地4號-搖籃」、「迴紋」、「微氣候生命線」、「活~動」、「隨行」、「微妙的平衡」及「再生」。環境藝術創作大部分取用自然可取得、可生物分解的材料,例如蚵殼、漂流木、蘆葦、竹子、土壤、砂等,強調生命的自然循環:誕生、成長、死亡與新生,為了更美好的環境,邀請社區的人們,順應自然之道,共同採取行動!

2017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由在地社團-成龍社區發展協會創作的「再生」,概念是果核裡的種子發芽了,   圖:謝進添/提供

2015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德國藝術家Roger「水核心」作品的位置,今年是成龍村民在原地創作製作了「再生」。   圖:羅碧霞/攝

「再生」,概念是果核裡的種子發芽了,青芽兒努力往前伸展推進,線條隨著光影律動,如行者;而半埋藏在土地裡的種子,倒影在水面上,則會圈成一顆完整的心,傍晚經常都可見幾隻黑皮飛過呢。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成龍村民動員創作並製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村莊自己救自己的藝術自己做的精神。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來自蘇格蘭的藝術家Rob「微妙的平衡」創作的立方體從陸地,趁著連續假日,在村民和志工的協力下,已經搬到了溼地裡,Rob之後,會在水域裡完成創作。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石蓴是屬於海藻類,在每年四月的成龍溼地很常見,有人會收集作為食物原料,但通常到了夏天,石蓴就會消失。這件作品是用自然和生物可分解的材料製作而成,因此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像是海藻經過日曬顏色會變白,在濕地裡看起來又是一番不同風景,提醒大家:愛行動,愛改變!   圖:呂東熹/提供

來自荷蘭的雙人組Annechien和Gert-Jan為成龍村發想的提案叫做「微氣候生命線」,以竹子為骨架,做成一個又大又彎曲的線條,上面鋪滿海藻(石蓴),從陸地一路延伸到濕地裡。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來自荷蘭的雙人組Annechien和Gert-Jan為成龍村發想的提案叫做「微氣候生命線」,以竹子為骨架,做成一個又大又彎曲的線條,上面鋪滿海藻(石蓴),從陸地一路延伸到濕地裡。也在29日,在村民和志工的協力下,進入溼地裝置。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2017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主題為「愛行動.愛改變」,總共有7組藝術家在成龍溼地創作,分別是來自蘇格蘭的Rob、喬治亞的Inga、荷蘭的雙人組Annechien和Gert-Jan、波蘭的Piotr、台灣的劉臻和蔡慧盈,以及成龍社區發展協會。04月13日進駐成龍村,展開藝術創作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7人位藝術家自4月15日起進駐成龍村,村民以一家一菜的方式辦桌,在成龍村安龍宮廟埕前舉辦歡迎晚會。   誰

7人位藝術家自4月15日起進駐成龍村,成龍國小特別舉辦歡迎會,學童演奏烏克麗麗,親切與藝術家們互動,15日下午5點半在成龍村安龍宮廟埕還有歡迎晚會,村民要用拿手在地料理招待他們,也歡迎大家一起前往同樂。   圖:取自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臉書

來自蘇格蘭的藝術家Rob「微妙的平衡」。   圖:謝進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