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農地生產力,振興農業,台南市政府積極推動改善農地重劃區農水路工作,近來再完成「台南市六甲(十)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工程」。

台南市長賴清德今(30)日前往視察時表示,他出身工農家庭,能夠體會農民的辛苦。台南擁有全國最大的耕地面積,從他上任以來,就致力推動許多措施讓農村進步,首先加強基礎建設,不管是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或是山區的農路,市府都編列大筆預算幫助農民。

他並指出,除了改善農村基礎建設,在促進農村現代化部分,農業局近來推動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成果,像是「新農人政策」,目前已有800多位農人返鄉務農,其中近百位年收入更達百萬以上,因提供休耕地給新農人種植,也讓台南的休耕地面積從5萬多公頃減少至1萬公頃。而農業整體產值,去年約有600億,也比99年的400多億增加了100多億,這些都是新農人政策所展現的具體成果。另外,和中央合作推動「農村再生」計畫,也讓農村景色變得更美,更現代化。

賴清德強調,市府目前積極推動「農村土地重劃」,一方面可解決農村共有的問題,一方面也解決農村缺乏公共設施,或是道路狹窄等困境。在基礎建設完備後,市府將進一步與地方合作,就現有農村經濟的基礎上,加強發展觀光與農村旅遊,吸引觀光客直接到農村消費。

台南市地政局長洪得洋指出,為提高農地生產力,自縣市合併以來,台南市致力改善農地重劃區農水路設施,100至105年已投入經費超過17億,更新改善的農路超過1500條、總長度達511407公尺,而給排水路與擋土牆長度分別有217572公尺與17789公尺,對於改善農路行車安全、提高農地生產力,具有明顯的效益。

六甲(十)早期農地重劃區屬於早期辦理的農地重劃區域,其工程費和農水路用地全由農民負擔,為顧及農民經濟能力,並因應當時農業環境需要,田間農路寬度僅2.5至3公尺,路面均未加舖碎石級配,併行之給、排水路亦未設置內面工或保護工,常年失修因而造成功能受損。

近年來農業環境變遷,農業機械車輛機型較以往為大,加上農村經濟日趨繁榮,機動車輛交通與日俱增,原有農地之農水路早已不敷使用。為改善缺失,符合現代化農業經營之需要,市府積極向內政部與農委會爭取經費,針對這類早期農水路辦理更新,路面寬度拓寬至4公尺以上,給、排水路則更新為混凝土U型溝。農水路功能改善後,將能便利農業地區交通運輸,提升農業經營及農村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