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台灣最具顔值的華航空姐罷工事件,在一天之內就達成全部訴求,資方在董事長、總經理換人之後全面棄守,其中的關鍵因素,當然就是小英政府的態度。當蔡總統在飛往邁阿密飛機上廣播說「不會讓你們感到孤單」的時候,罷工事件的結局就已經清楚。

空姐罷工事件本質上是勞資爭議,而小英政府在這事情上有兩個角色,一個是華航大股東,也就是資方,另一個角色則是執行公權力的政府,它必須確保爭議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進行,但也必須避免勞資爭議抗爭過程中造成太大公共利益的傷害。

是否民進黨陣營有人玩火釀災

華航空姐的工作條件是好還是不好,其實不容易客觀地認定。有媒體比較各家航空公司的待遇,似乎華航比其他國內航空公司來得好,可是空姐們則抱怨她們工作負荷比其他公司來得重。空姐是特別的行業,跟其他行業很難做比較。有些人同情華航空姐在馬英九出訪時,還必須跳舞娛賓,覺得很沒有尊嚴,因為那根本不是她們的工作,可是倒也不曾聽說空姐對此有怨言。

所以基本上這次有關勞動條件的爭議,就是典型的勞資糾紛,勞資雙方各有合法的抗爭工具可以使用;而政府作為經濟秩序的維護者,同時也是爭議公司的大股東,都有必須扮演的角色和扛起的責任。

可是不管從那一個角色來看,小英政府和她的親信,從一開始就支持華航空姐的罷工訴求,是很莫名其妙的一件事。

罷工是勞方進行勞資爭議的合法手段,合乎規定就應該准,不合乎規定,就不應該准,是不勞政府偏頗幫忙的。桃園市勞動局主任祕書陳先琪「協助空服員勞工取得罷工權」的說法,就已經令人起疑。桃園市長鄭文燦在國外還對媒體表示,「桃園市政府與勞動部會站在勞工的立場處理這件事」,這種說法更完全搞錯了政府機關在勞資爭議事件上應有的角色分際。

華航的勞資爭議終於導致罷工,而且還突襲選定小英總統的出訪日發動,除了改組前的華航高層倨傲自大、疏於溝通之外,是否民進黨陣營有人玩火釀災,也是必須加以檢討的。

政治人物可受要脅性已經暴露

迫於政治情勢,必須與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訂城下之盟的華航,它是上市公司,除了大股東之外,它也必須為其他民股負責。整個處理過程是否合乎公司治理的原則,新任的董事長、總經理必須做出交代,因為處理明快和丟盔棄甲相距只有一步之遙。對相對少數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完全投降,當然會引來更大的華航企業工會的不滿,他們已經要求比照,否則不惜罷工。果真如此,新的董事會如何面對,小英政府又如何面對?

我們必須承認,做為長期民主運動的支持者,看到像華航這樣過去特權盤據的堡壘,居然有員工走上街頭抗爭,進行罷工,而且完全成功,心中還是有一絲欣慰。畢竟勞工地位的提升,可以自組工會,以團體力量要求工作條件的改善,甚至進行抗爭、罷工,這些都屬於民主經濟秩序的一環。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很遺憾地發現,台灣主要的工會活動都集中在公營事業,或是以公股為主的「民營事業」,包括華航在內。這些工會充分運用政治人物的「怕事」和「投機」,為員工爭取到相對很好的工作條件和福利。這種「成就」,對其他民間企業的工運發展,究竟是起了「示範」還是「示警」作用,是值得更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無論如何,華航空服員超順利的罷工成功,已經開啓了潘朵拉的盒子,政治人物的「可受要脅性」已經暴露。以後各種公共運輸、公共服務因罷工而中斷的情形,還會陸續發生。固然這是民主經濟秩序的常態,民衆不得不適應,但將受最大考驗的則是政府,角色分際沒有拿捏好,處理手段太重太輕,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小英政府自詡為最會溝通的政府,這是好事,但不能沒有中心思想,沒有達成目標的堅定意志和做法,倘若面對當前這麼多複雜艱困的政務,只是變成最會討好的政府,絕對不是大家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