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屆滿63年,但外界對死傷人數以及相關真相仍多所質疑。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廖繼斌今(23)日指出,這些爭議之所以爭論不休,主要還是因為部分關鍵檔案遭相關人士或單位「隱匿」未公開導致。

當前熱搜:比亞迪夜宴立院高層 黃國昌質疑三立主管設局 三立電視:暫停職接受調查

廖繼斌本身也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他的祖父廖進平在二二八事件中失蹤,據傳是在淡水沙崙遭槍決後投入海中,但並未發現屍體等證據。

究竟二二八死亡、失蹤人數是多少?廖繼斌說,目前向基金會申請賠償的共有死亡680人,失蹤180人,一共才860人,與民國81年國內第一份二二八研究報告提出的1萬7000多人有很大落差,由於後者常被文獻引用,因此外界常質疑二二八死亡人數失真。

「官方平反已經20多年,從人性來看,死亡或失蹤賠償600萬元,應該不會有人不來申請。」廖繼斌認為,死亡人數的爭論已經持續10多年,他上任後,已就現有檔案、卷宗進行全面清查,確定至少還有5、60位受難者並未申請賠償。

不過,廖繼斌說,有一派學者認為死亡人數的量化數據不是重點,因為不論往生者有多少,他們背後代表的當時社會情況與意義才是重點。

廖繼斌說,他自身投入二二八相關史料收集20多年,許多家屬都認為「關鍵檔案沒找到,真相就不算大白」,因此他接任執行長後,便積極處理相關檔案收集與整理。

根據二二八基金會調查,發現彭孟緝家族隱匿當年違法判決檔案,直到其子彭蔭剛因涉入誹謗官司,為獲判無罪才提出,因此廖繼斌合理懷疑,相關卷檔被有利害關係或情感血統的人士隱匿於民間。

廖繼斌提出監察院於93年進行的調查指出,民國73年國安局曾進行「拂塵專案」,但監院多次向國安局要求調閱相關檔案,卻吃了閉門羹,直到調查監委「震怒」,國安局才提供軍情局等單位的相關卷檔,證明政府機關仍可能有相關檔案。

廖繼斌說,根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第10條規定,基金會為調查受難者受難情形,可調閱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所收藏的文件及檔案,各級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不得拒絕」。若故意違犯者,單位主管及承辦人員將涉及刑法偽造文書罪嫌。

為了讓二二八檔案更齊全,廖繼斌向古董、文物界人士喊話,希望相關人士若保存二二八事件相關文獻、檔案,能與二二八基金會聯繫。(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