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麥燕庭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麥燕庭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麥燕庭觀點》丟掉遐想爭民主

    新聞 麥燕庭觀點》丟掉遐想爭民主

    2014.09.03 | 11:58

    中國大陸三十多年前承諾以「一國兩制」收回香港,其實是項莊舞劍,志在台灣,但香港與台灣的政治現實與具體境況畢竟與香港不同,大陸亦心知肚明,一國兩制對台灣沒有吸引力,故此已改用其他策略來處理兩岸問題,那麼,香港三十年來的普選行政長官(又稱特首)民主夢於8月31日被大陸的人大常委會敲碎,與台灣有何關係?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口號雖不一樣,統戰手法其實相去不遠,只是台前換了人樣而已。 香港前途問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提上中英兩國議程時,雖云港人與大陸人同為炎黃子孫,有民族主義情義結,但前者奉行西方普世價值,後者實行專制的社會主義,對回歸中國難免有所憂慮。 正當香港社會瀰漫一片不安之際,自覺在前途談判中有角色扮演的大學生,於82至83年間提出「民主回歸」之說,並獲時任總理趙紫陽覆函肯定,於是大大扭轉了香港社會的氣氛,使大陸籌碼大增,最終達致1984年簽署、送交聯合國備案的中英聯合聲明。 不過,當年積極參與學運的1983年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羅永生在兩年前出版的《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中分析,「民主回歸」的論述,是非學生人士影響國粹派學生,再由後者的口帶出來,「這是中共統戰的其中一個方式…用學生運動的方式去推行一些政策,或者運動的口號,其實是配合共產黨政權的方向。」簡單來說,就是找當地人當代理人,推行其政策。 自此,不少港人對中國在港落實民主抱持期望,84年時望2007年落實,因為有如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的附件一訂明,2007年後「如須修改」特首產生辦法的程序。事實上,由中方扶持成立的民主建港聯盟曾因此把爭取07(特首選舉)、08(立法會選舉)普選列為政綱。 07、08普選落空後,人大又期許港人,2017年「可以」普選特首,結果盼來一個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欽點後再由人民投票的「伊朗式普選」方案:由現時的特首選舉委員會轉為提名委員會,組成界別及人數不變;提委會可提名2至3名候選人;每名候選人須獲過半數提委會贊成才可成為候選人。建制派和商界佔逾八成的選委會(即日後的提委會)便可以像伊朗的「守護委員會」(Guarding Committee)般,以不符合教義篩走不喜歡的參選者。 而按人大決議,在地區直選中佔五、六成選民支持的泛民主派人士,由於在選委會中只能取得百分之十八席位,肯定不能取得足夠贊成票出選。可以預見,若立法會日後通過這人大決定,西藏1961年「開始實行西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普選」這樣的新華社報導會再次出現,但名字則冠上香港。 如此赤裸裸的政治篩選方案,不少港人感到屈辱、憤怒、沮喪,但最傷心和憤怒的,應是自聯合聲明簽署以來便相信中國會落實民主的溫和泛民人士。有關人士私下忿忿不平地說,被北京騙了三十年! 這些曾囿於中華民族身份的國粹派,行事總不希望有損民族大義,但在人大公布決定後表明,已不再存有任何幻想,日後可以毫無包袱地爭取民主。 雖然他們沒有指明具體行動,但可以想像,日後公民社會將更往抗命的方向發展,而議會內的不合作抗爭將會加劇,特首選舉普選方案極有可能是其中一個被槍斃的草案。 讓利、恩賜皆統戰 中共統戰另一方式是「利益是我給你的」。香港前途談判期間,英方曾私下「放風」,指曾要求在聯合聲明中訂明,行政長官須經地區直選產生,但遭中方反對,結果,聯合聲明中的相關規定是「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中方其後在以聯合聲明為藍本而制訂的《基本法》中,除重覆以上條文之外,並訂明行政長官將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上述安排令中方可以振振有詞地說,普選是由北京給予香港人的,不是英國。而更重要的是,不在聯合聲明中訂明,英方對直選行政長官便無從置喙,任由中方詮釋何謂循序漸進、何謂民主程序! 於是出現大陸不時以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簡稱釋法)或通過決定來為普選設限或推出倒退方案,仍可大刺刺地說符合「循序漸進」的《基本法》規定。 例如在2004年的人大釋法決議便為原來只須經立法會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及報請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的三道關卡,增加兩道關卡,在立法會通過前加上由行政長官向人大常委作出報告及人大常委按《基本法》和循序漸進等原則來確定,使啟動普選立法的程序由香港轉至北京:北京挑選的行政長官和人大常委。 8月31日的人大「關閘」方案明明是較之前的特首選舉有所倒退,例如首三屆的特首候選人提名門檻是提名委員會的八分之一,日後則提高至三成至五成,候選人數亦由首屆的五人減至「二或三人」,不過,京官仍面不改容地說,方案較前進步!真有謊言說一百次便可成真的氣勢。 事實上,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方案比在港親北京人士或政團提出的方案還要保守,例如親北京的民建聯建議增加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或組別,以擴大選民代表成分,但人大把組成界別和人數「凍結」在2012年的組成,以致將代表性不足、代表不均、偏向建制和商界的選委會組成千秋萬代地保存下去。 北京如此保守,連民主門面功夫也難得裝,甚至連治港者的「愛國」標準也由當年鄧小平的「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繁榮和穩定」,變成愛中國共產黨 ---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回答外國傳媒時便表明,愛國便要愛中共是「不言而喻」。 京官不僅不斷偷換概念,還一副不管香港死活的樣子,是因為大陸把整個問題放在與香港扯不上關係的國家安全之上,9月1 日更加上「管治權之爭」的說法。李飛向香港高級官員發表談話時指出,「普選問題的爭論,…本質上,…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權之爭」。他直指,香港有少數人借助外部勢力挑起政治紛爭,企圖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損害中央對香港管治權,絕對不能妥協。 其實說穿了,中國態度強硬,不惜公開背信棄義,是因為它自詡大國崛起,歐美均莫奈其何,經濟上甚至要看中國臉色,香港的國際因素減弱,又何須再對已是中國一部分的香港「客氣」!再加上中國內部爭議大、境外又有領海之爭,自然不會示弱。 對於香港來說,既然沒有討價還價之力,惟有在「明君」出現之前,繼續抗拒收假貨及維護香港的固有核心價值。 誠然,台灣與香港不同,台灣始終有「事實獨立」的地位,而中共十八大以來,似乎亦已對統一之說放輕了,由過往在兩會期間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聲稱要完成統一事業,今年已改作「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於是會跟台灣談判,並作出一系列讓利之舉來打動台灣民心,但以現時中國的集權趨勢,很難想像會讓講求自由自我的台灣新一代接受。 作者:麥燕庭(前香港記協主席)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