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滿校方處分 大學生有權提出訴訟

    新聞 不滿校方處分 大學生有權提出訴訟

    2011.01.25 | 12:33

    日前,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通過釋字第684號解釋,以往只有被退學等影響在學資格的事項,學生才有權提起行政訴訟,但現在認定大學生有權對校方處分提起訴願和訴訟。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應重新思考舊有的架構,並鼓勵學生捍衛自己的權益。 馮喬蘭在接受新頭殼「公民看國會」節目主持人何宗勳專訪時表示,由於學生相對於校方而言屬於弱勢,因此賦予學生對校方處分提出訴訟的權力可視為是一種救濟措施;基本上,一般人民都有此權利,不應該因為學生身分而失去此權利。但是,她強調此釋憲案只適用於大學生和研究生,非各級學校一律適用,至於大學所做行政處分適用範圍,根據684號釋憲意旨,須由行政法院、教育部等行政爭訟機關,依個案認定。 據日前報載,中壢私立萬能科技大學商設系二年級學生邱智彥,曾向校方申請成立社團,但因文件不齊無法成立,邱生16次向校方抗議,還帶著錄影機拍攝蒐證。校方以邱生不理性行為嚴重違反校規,日前將他勒令退學。 針對此事,成功大學政治系學生林飛帆赴中壢慰問邱智彥,對此事作進一步瞭解後表示,校方本來對社團申請就不友善,校方更要求邱智彥變更社團的名稱,經過多次的申請受阻後,帶著錄影機拍攝蒐證卻被記過,邱智彥因此在校內抗議靜坐。因為抗議布條上寫「老師無能,學校不公」等字眼,被校方認定為汙辱師長而被退學,但卻沒有給予行政訴訟的機會。 對於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該如何面對,馮喬蘭表示,很多學生面對此類事件時,都會感到害怕,學生應該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學校卻害怕學生有自我主張;這與教育息息相關,教育往往對學生有許多的規範,無法讓學生自由發揮與發展。因此,馮喬蘭認為舊有的架構應去除,應重新思考新框架。 學生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對此,林飛帆表示,學校與學生的權利仍處於不對等的狀態,這次的釋憲案只是稍微平衡了學校與學生的地位而已。而馮喬蘭則認為,老師可能會認為其權利被剝奪,但非如此,這只是把學生應有的權利歸還給他們,回到人與人之間正常、公平的關係。 馮喬蘭也認為,未來學生若與校方發生糾紛,可以透過民間組織法扶基金會得到協助,或者可以透過學校的學生會進行自力救濟;透過這個訴訟的權利,學校與學生可以擁有一個較為公平的討論機會。
  • 立院年度漢字「唬」上榜首 十大新聞ECFA奪冠

    新聞 立院年度漢字「唬」上榜首 十大新聞ECFA奪冠

    2011.01.01 | 18:33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假今日(31)在本週「公民看國會」節目召開記者會,公佈2010立院年度代表漢字「唬」以及立院十大新聞,會中並邀請民間代表講評。與會者一致認為,從過去兩年到現在,立法院最大的問題是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大家對立院的想像都是負面的,希望立法院來年能形象轉正。 對於年度代表漢字「唬」,殘障聯盟副秘書長謝東儒表示,在馬政府任職的一年中,人民無法感受到實質的生活改善,政府單位更無法落實由立法院所通過的法案。台灣是一個設有長期照顧制度的國家,但卻無法體現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從立法院送出的社會福利預算案來看,表面上看似有所增長,大部分卻都運用在保險給付方面,而身心障礙者、居家及社區服務等法案預算則減少了兩千六百三十九萬,高達六成。對此,部落希望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和賢則表示:「立法院是政治資源整體分配的超級市場,而立法院在這一年裡都在圖利財團、政黨,疏忽人民幸福的保障。因此,「紙老虎」的推動,希望在預算案及結算案上能作為人民的捍衛者。」 新頭殼總製作莊豐嘉在NewTalk「公民看國會」節目中指出,今年的代表字為「唬」,與國會立法息息相關。這可從多個層面去探討,在各種數據顯示台灣經濟成長下,許多人民仍無所感受,這為最明顯的唬爛。另外,媒體角色也應被提出討論,馬政府在上任前曾提出的反媒體置入性行銷,一直到兩周前政府才開始採取行動禁止媒體置入性行銷,目前仍有許多政治與媒體都紛紛進行置入性行銷,但並沒有提出實質的意見。立法院更沒有對施政不當、沒有兌現馬政府承諾的部會首長進行彈劾。人民把權力交給政府,但政府卻沒有使用之為人民爭取權益,在另一程度上更有嚇唬人民的意味。 2010年第三次立法院年度代表漢字為「唬」,象徵著狐假虎威、唬弄人民、唬爛立法。 公督盟理事長顧忠華認為,多了一張嘴的老虎立法院,只是有名無實、唬弄,不合公督盟提出的立院五大標準、沒有針對人民實質利益作出好的立法。立法院開年就打架,一年來都沒有什麼立法成果。不要讓來年兔年成為「吐」年,希望立法院未來的一年可以在審議預算案時,善用人民的納稅錢在刀口上。 針對十大新聞部分,今年的十大新聞大致上可分成三類:一、產業結構大翻轉(ECFA、產創);二、牽涉重要進步價值,比分說姓氏自由化、死刑何去何從;三、公民參與,如二代健保、與環境議題相關的地質法,以及公督盟IVOD公民評鑑首開先例。 對於2010十大新聞,謝東儒指出,透過立法院所通過的法案可看到,執政黨與在野黨嚴重缺乏溝通,且執政黨對於少數意見的尊重是有限的,包括關係到全國人民利益的相關法案,如陸生章法及ECFA審議,行政部門並沒有透過立法院完整的審議就先通過執行。趙和賢也表示,有關各種的法律案的提出,在非總統制與非內閣制的情況下,各部會、行政部門、院會皆能提出,不只是立法院而已,因此各種法案很容易造成利益衝突與糾葛,無論是從審議到提案的過程都必須從憲制作檢討。 此外,莊豐嘉認為從十大新聞來看,這些都是立法關鍵的一年,如ECFA、二代健保、產創條例、陸生等對未來社會結構有很大的影響,未來將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廢除死刑及民法姓氏自由化的通過,則會對人民進步的思想與價值觀有所影響。最後,他強調,在一黨獨大的政治環境下,公民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公民可透過現存的法案來監督國會,讓未來的法案可以更健全。 2010年度立法院十大新聞 1.ECFA審議,在衝突與無共識下通過 2.二代健保修法,一波三折 3.通過政府組織再造相關法案 4.五都升格先上車,配套未補票 5.產創條例通過,獎勵中小企業升級與轉型 6.地質法通過,有效管理國土地質 7.陸生三法審議,引發火爆衝突 8.立委質詢法務部長,死刑再啟 9.民法姓氏自由化通過,性別平權更進一步 10.立院第四會期IVOD公民評鑑,公督盟開首例
  • 2012總統大選 中國政策乃決戰場

    新聞 2012總統大選 中國政策乃決戰場

    2011.01.01 | 15:48

    2012總統大選,兩岸關係將會成為關鍵,特別是國民黨及民進黨對於中國的政策,將對選舉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在NewTalk「公民看國會」節目中接受主持人何宗勳專訪時表示,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沒有主導權,講再多也無補於事。 2010年五都選舉,民進黨雖以2:3的席位敗陣,但卻贏得多數票。對於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要如何突破及如何消除中間選民對於中國政策的不安一事,張國城表示,民進黨提出再多中國政策也於事無補,因為在中國政策上,主導權不在民進黨身上。雖然,國民黨在總票數上較民進黨少,當基本上國民黨還是認為本身是勝選的。 對於中國會運用哪些策略來影響及操作2012總統大選,張國城分析,影響程度取決中國對2012總統大選局面的看法。若中國方面認為懸念不大,結果將與其預期結果接近,其操作程度就會是低的。另外,當兩黨皆朝中國所設定的目標時,無論是哪一黨當選,中國也不會有太大的動作。還有就是需視中國對台灣目前的框架是否有效,如國共論壇,若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的話,中國仍可透過國共論壇來達成其目標。除非是民進黨可取得過半的國會議員席次,但難度相當高。 此外,張國城認為,國民黨在2012總統大選上仍佔盡了上風,只要繼續維持現況,不再出任何大錯,將可望連任。而民進黨該如何在逆境中突破,需要巨大的崩解選民對國民黨的信任,方有可能突破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以目前的局勢來看,2012總統大選中國政策將會是成敗的關鍵。加上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國民不會想再冒一次險。 未來,國民黨以外的黨政逐漸消失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如果其中一黨長期無法執政僅維持第二大黨位置,久而久之將造成人才、資源等留失,政黨將逐漸消失。台灣政治勢力,最後可能將定為一尊。在此情況下,像公督盟這樣不受政府影響與威脅的公民團體將成為重要的一關,透過發掘民眾的需求及適時的發聲,確保民眾的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 避免青年貧窮化  台稅賦制應效仿瑞典

    新聞 避免青年貧窮化 台稅賦制應效仿瑞典

    2010.12.19 | 15:18

    貧富差距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台灣也無法倖免。目前,台灣前20%富人收入與最窮的20%相比,差距高達8.22倍,且有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趨勢。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在NewTalk「公民看國會」節目中接受主持人何宗勳專訪時表示,以台灣目前的稅賦政策來看,情況對財團富豪有利,對薪資階級較為不公。 簡錫堦指出,青年貧窮化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包括了不敢婚、不願生育、買不起房子、大學生一畢業就開始負債、以及35歲前都要還債。根據勞委會分析,失業周期長達53周以上的「長期失業者」當中,20至34歲的年輕人佔49.5%,約64萬3500人,大部份皆是大專院校以上學歷者。青年族群因唸書而負債累累,畢業後又失業,導致貧窮的惡性循環。 據教育部2010年7月的統計顯示,台灣高中職以上學生人數共約86萬人有申請就學貸款,累積未償還的學貸總金額更逼近1700億台幣,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簡錫堦認為,青年貧窮化的議題根本的原因是因全球化的激烈競爭所導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許多廠商紛紛壓低成本,甚至外移,失業率就增加。當勞動的供給大於需求時、勞動商品化及勞動市場競爭,形成貧窮化問題。再者,可影響企業提高工資的勞動公會也被打壓,使得可與企業協商提升更加的勞資的機會也消失了。 拜選舉文化、政商緊密結合所賜,無論是藍綠誰執政皆始終沒有對富人課該課的稅,使得一般民眾認為稅賦政策不公平,但也感到束手無策。簡錫堦提出台灣稅制應進行改革以縮短貧富差距;台灣稅賦政策可參考瑞典,瑞典稅課很重,但瑞典社會普遍相信「公民互助」的價值與精神,也因此人民願意繳交高達40%~50%的稅。 有人認為減稅有助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也有助於稅收。但簡錫堦指出,台灣經濟成長稅收卻沒有增加,並且以薪資所得為主,而財團卻可以免課稅。若台灣未來依然維持此稅賦政策,將造成人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並且對政府失去信任。 簡錫堦強調,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公民團體活躍,人民必須對國家的未來有一個想像。因為有想像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的資源、探討政府課稅是否合理,去制定合理的稅賦政策,方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去作出改變。 簡錫堦建議,民眾若不希望坐以待斃,期待解除稅賦政策不公的問題,可以在2012年大選前要求政府進行改革;未來,人民應團結而非繼續競爭打壓,才能減少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過好生活的權利。
  • 貧富差距與兩岸   林濁水 : 2012成敗關鍵

    新聞 貧富差距與兩岸 林濁水 : 2012成敗關鍵

    2010.12.10 | 18:35

    五都選舉剛結束,2012總統大選馬上引起關注,民進黨前立法委員林濁水指出,執政黨及在野黨在未來選舉上應注意台灣高達約8.22倍的貧富差距問題及兩岸關係,他並質疑在ECFA初期獲利的鋼鐵業及石化業等高污染產業,是否仍應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 此外,林濁水鼓勵兩黨的對外政策不應落差過大,以避免其他國家政治介入的空間,一個明智的策略是要固守主權、採取穩健的態度,方能獲取國際的同情,成為面對中國的後盾才是正確的作法。 林濁水在NewTalk「公民看國會」節目中,針對執政黨及在野黨未來選舉中應注意哪些事項才有可能爭取到選民最大支持時表示,每個政黨都具有其基本價值,最重要是政黨的價值觀是否能維持一貫,且所提出的對應政策在具體的社會變遷下是否能與時並進。 國民黨在五都選舉中,雖贏得3個選區,但是五都總選票較民進黨少了約四十萬票。林濁水分析,選舉不只是與兩黨價值相關聯,也攸關與中國的關係。他說,五都選舉中,導致國民黨選票流失的主因是過於依賴中國的兩岸政策。他補充,台灣不應排斥兩岸經貿政策,但前提是應當先強化台灣本身的產業能力及增加台灣內部就業為最優先考量,而非純粹追求公司利潤。 林濁水對於空氣、排碳、水資源等汙染問題也表憂心,他質疑國民黨的ECFA政策是否還要繼續朝有利於鋼鐵業及石化業發展的方向。
  • 林濁水 : 若併選   應縮短總統就職空窗期

    新聞 林濁水 : 若併選 應縮短總統就職空窗期

    2010.12.10 | 18:26

    2012立委與總統選舉是否合併舉行,近日引起民進黨及國民黨的熱烈討論。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在NewTalk「公民看國會」節目中強調,他並非反對併選,而是希望併選可以把當選日與就職日調整到越近越好,避免憲政空窗期過長。 針對總統與立委選舉二合一的議題,民進黨前立法委員林濁水在NewTalk「公民看國會」節目中接受主持人何宗勳專訪時表示,雖併選可節省經費,因擔心憲政空窗期過長而建議總統與立委選舉各自分開進行。 各界對於下屆立委與總統併選議論紛紛,質疑其中可能是政治算計。政治算計的部份,民進黨質疑「國民黨不安好心、又在打什麼算盤」。而林濁水則認為,2005年民進黨推行的三合一選舉及2010年國民黨推行五都選舉,主張此兩次併選的政黨皆是敗選收場。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併選的機關算計不見得有利,所以黨派應放下利益,從憲政原理及實務操作的利弊得失來檢討是否進行併選。 若總統與立委選舉合併於二月前舉行,距離新任總統就職日,期間長達4個月以上,將引發看守政府時間過長的疑慮。如新當選總統與現任總統是同政黨,空窗期問題不大;但若分屬不同政黨,現任總統將淪為無權對任何重大事件作決定的看守狀態,以目前國內外變化迅速的情狀,恐影響政府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