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廖乙臻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廖乙臻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倫敦反壟斷講座:媒改是民主化第二波

    新聞 倫敦反壟斷講座:媒改是民主化第二波

    2013.02.01 | 15:23

    反媒體壟斷運動目前在全球各地風起雲湧,英國里茲大學傳播學院博士蔡明燁1月30日在「反媒體壟斷英倫陣線」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舉辦的英文公共論壇中強調:「我將現在的媒體改革,視為台灣民主化的第二波。」台大社會系教授范雲也肯定地表示:「學生運動是第二股民主的力量。」英國里茲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蓋瑞.朗斯里教授則引述名作家喬治.歐威爾的話:「如果自由代表了什麼,它正是代表,人們有拒絕聽到某些資訊的權力。」 「你看到不喜歡的節目,可以轉台,但如果今天轉來轉去都是類似的東西,因為他們出自同一媒體,你的選擇與自由便受到限縮。所以有人會問,媒體壟斷又如何?不要看或轉台就好了。我的回答是,民主社會裡,媒體多元化是保留自由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媒體壟斷當然不好!」主講者英國里茲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蓋瑞.朗斯里教授做以上表示。 這場論壇的現場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原本場地僅能容納六十人,參與人數卻破百。座位不夠迫使許多聽眾僅能席地而坐,部分甚至擠在論壇外走廊,從頭到尾站著聽講。除了倫敦當地學生,部分聽眾從牛津、劍橋遠道而來,席中更有三分之一為外國學生和業界人士,顯示台灣媒體壟斷效應已超越台灣本土界限,成為國際高度關注的議題。不少外國人士也表達對於台灣新聞自由恐將遭受損害感到憂心。 由英國的台灣留學生所組成之「反媒體壟斷英倫陣線」(UK for Taiwan Media Freedom)於台灣時間三十一日晚上七點,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舉辦英文公共論壇「媒體集中化與台灣民主的危機 (Concentration of media ownership and the threat to democracy in Taiwan)。講者陣容堅強,除了主講者英國里茲大學傳播學院蔡明燁博士、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蓋瑞.朗斯里教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朱明琴博士,以及客座講者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之外,更邀請到BBC中文網製作人詹威克擔任主持。 論壇一開始,播放了全球各地反台灣媒體壟斷行動的影片,現場觀眾均為之動容,包括朱明琴博士在內都表示:「看了很感動。」。 主講的蓋瑞.朗斯里一開始就強調,媒體一旦壟斷,會限制我們取得多元與非主流意見的管道,而擁有資訊者等同於擁有權力,因此一旦資訊來源造成壟斷,很可能使得新聞媒體「為真理發聲的第四權」角色受到動搖。他並引述名作家喬治.歐威爾的話:「如果自由代表了什麼,它正是代表,人們有拒絕聽到某些資訊的權力。」 蔡明燁則表示,台灣缺乏限制媒體壟斷及跨媒體所有權的相關法規,也無各家媒體自己的獨立工會,這些政策與結構上的弱點可能使新聞自由受到威脅。她指出,除了媒體商業化,政治干預也是嚴重損害新聞自由的一大因素,若能克服上述幾點,台灣媒體環境才能健全,新聞自由也才能夠受到保護。蔡明燁強調:「我將現在的媒體改革,視為台灣民主化的第二波。」 朱明琴則將演講重點置於未來展望,試圖提出幾個解決之道,她指出,台灣若能發展成熟的公共媒體,並致力追求媒體多元化,除了法規與公民社會的角色必須同時發揮作用之外,教育更是一項長遠大計,必須從中配合,也許就能克服媒體壟斷的威脅。 論壇最後開放問答,言詞交鋒十分精采。一位德國學生問到:「同樣是幾乎一家獨霸,為何BBC就不會被說是媒體壟斷?」范雲對此解釋,BBC是公共媒體,其組織建構已將「責任性」(accountability) 與「透明化」( transparency)整合在內,也必須對國會負責。 范雲說,此外,BBC具備一套完善的規則來處理如何讓新聞與內容能夠符合非黨派性的中立原則。然而,台灣的公共電視以預算規模、勞工權益、新聞部門大小、非黨派性原則等許多部分來說,皆與BBC差異甚大。她強調,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未來,必須考慮公共與私人媒體的雙軌改革,除了思考如何強化公共媒體,也必須規範私人媒體的整體市場環境。 問答期間,台灣的民主特質也不時被提出,一位英國當地的文化產業人士問:「如何看待台灣於國際間的定位?」此時蓋瑞.朗斯里直截了當回答:「很簡單,台灣就是第一個華人民主國家。」他相信民主已根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而由台灣學生發起的和平反媒體壟斷行動,顯示出台灣邁向公民社會的蓬勃動能,向國際社會釋放出民主社會能以和平方式處理社會議題的正面意義。 日前,主辦論壇的「反媒體壟斷英倫陣線」於倫敦發起反壟斷行為藝術行動,不僅引發巨大迴響,成功取得海內外媒體關注,更獲得BBC中文網進行專訪。對於現階段全球各地風起雲湧的反台灣媒體壟斷運動,范雲微笑表示:「我很肯定。學生運動是第二股民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