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運動老前輩黃信介曾言「台獨只能做不能說」。那時候是李登輝接任中華民國總統,黨內保守力量郝柏村、情治單位等極力反對台灣獨立的嚴峻時代。當時因為李登輝和黃信介的「特別的關係」,李登輝希望民進黨不要講台灣獨立。但是黃信介知道,民進黨內同志的要求及社會需要,所以黃信介「台灣獨立可以做不能講」,一方面答應李登輝「不講台獨」,但一方面對黨內同志說「我們盡量來做」,自有其時代的無奈!

然物換星移時空易位,三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民主自由雖然外有中共的叫囂,內有中國國民黨統派的制肘。但追求一種有別於紅色中國共產主義的生活方式,台灣足以告別「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的詭異、禁閉之路?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昨天發布最新民調,就台灣未來定位部分,若現狀無法維持,有59.1%民眾選擇台灣獨立,16.5%選擇兩岸統一,但仍有8.5%民眾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說,由此可見,期盼「台灣未來要獨立」才是主流民意,政府不分藍綠長期宣傳的「台灣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其實是假象、迷思與謊言,有嚴重誤導國際視聽之虞。

前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8月2日在《福斯新聞》表示,中國提出的「統一台灣」是錯誤的,原因在於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龐皮歐強調「當你顯得軟弱時,風險隨之而來,你創造了風險,你的對手會因此相信他們可以踏過你。」中國國民黨到現在依然死抱「九二共識」,「馬英九式」的卑躬屈膝,「容共、親中」換來的絕對是被共產黨再次消滅中華民國!

撇開策略性思考的層面而言,台灣不必猜中國何時武統台灣;也不用臆測美國會不會救援台灣?畢竟,國際局勢詭譎多變,各國都是以自己國家利益為最優先的考量;須要國際友好的聲援幫助是確實,但若等待別人伸出援手可能只有坐以待斃。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送給「台灣人民」最後一句話:「我的任務要到台灣人民發聲才會完成。」美國政府等民主國家開始著手準備對抗霸權中國,期待台灣人民「主動的」發聲,促成「台灣問題國際化」。「主動的」發聲,就是意在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必須要「自己的台灣自己救」。

這次台灣對於奧運的關注,在沒有觀眾參與的東京奧運卻加倍升溫。拿下男子雙打羽球金牌的李洋,來自台灣「戰地」金門,卻在獲勝後於臉書發文,說為自己的「國家台灣」拿下金牌;首次拿下女子拳擊獎牌的黃筱雯,手臂上刺上台灣島嶼符號。台灣運動員在比賽的成功能助長台灣民族主義情感,同時也有助於獲得國際關注。

被認為「民族主義」理論之父的愛爾蘭裔美籍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以「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描繪幾百年前,民族主義如何在歐洲出現。他認為以前依循印刷資本主義,也就是紙製的「報紙」或「小冊子」散播,各地說著共同語言的個人,借著媒體「認識」了此生可能都無法見上一面的「同胞」,也憑藉這個「想像的共同體」機制,「民族」或「集體認同」誕生。

現在因為「網路」及「電視」媒體,不論是東奧轉播,或來自世界對台灣的支持聲量與日俱增,媒體的傳達建構著台灣人的集體認同感,台灣已經可以揚棄「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的時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