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桃園大潭藻礁爭議,桃園市長鄭文燦除以兩千多字篇幅細數任內保育努力之外,總統蔡英文也在10日的中常會上,強調天然氣和藻礁是「減煤、減空污和保育之間的權衡,是環保與環保之間的選擇」。無論國人立場為何,都應仔細思考台灣的能源轉型目標,以及國際經貿戰略地位的價值所在。

經過多日各方的資料揭露後,目前已可確定的基本事實大致如下:一、藻礁歷史並非七千年以上;二、台北港方案已經遭到當地政府反對;三、若堅持採用台北港方案,將多耗費十餘年時間,延宕能源轉型期程;四、國民黨時期232公頃開發方案,民進黨政府已經縮減為23公頃。

這四項基本事實,證明兩大現實:一、部分環團的言論過度誇大,且替代方案並不可行;二、民進黨政府並非開發至上,而是將規模限縮在最低限度。

無論是社會運動或環境運動,若要採取一寸不讓的焦土抗爭,一方面必須能夠說服國人,訴求的對象具備「不可回復性」。換言之,就是如果大潭藻礁遭到破壞,將如絕種動物一般,再也無法復原;另一方面,則必須要清楚向國人告知,一寸不讓之後,需要承擔的各項成本。

以這兩個原則檢視大潭藻礁案,不難發現,莫提全台多處具備各式藻礁生態,光是大潭隔壁的觀新藻礁保留區,就具備十分豐富的生態系統;再者,一旦否定大潭的中油三階,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絕對難以達成,若要持續兼顧減煤,短時間內大量的能源需求,勢必只剩下核能的選項。

然而,縱使重啟核能,也無法因應當前國際產業的需求。包括蘋果、Google、微軟以及旗下產業鍊,近年來都要求必須使用綠電,而核能並不被視為是綠電的一部分。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最壞的情況,自然是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內,讓台灣獲得歐美國家重視的高科技產業,都將因此逐漸喪失競爭力,更進一步影響到台灣戰略地位與國家安全。

為台灣留下一片豐富藻礁生態,是我們這一輩人的任務;但如果,這個公投背後卻是讓核災幽靈再次籠罩台灣,你我都將是萬劫不復的罪人。負責任的政府,不可能為了討好部分聲音,自毀能源政策目標,甚至傷害國家地位。蔡英文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重申的2025非核家園目標,對台灣而言,這是負責任的展現,也是對全體國人再一次懇切的呼籲,請所有台灣人思考目前針對三接存廢雙方主張的利弊得失,才能做出最有利於台灣的選擇。

我支持在全台各地的藻礁都應該保護,我支持減煤以三接天然氣發電進行能源轉型;不過,我拒絕核四,因為我們禁不起核災。

文/阿克西(上班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