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音到語言,從語言到語言建築,人類上萬年以來的醞釀、鍛鍊,終於形成以語言承載之文明。是以漢語有漢語之文明,英語有英語之文明,當然,這裡是指包含書寫之廣義語言文明。

 

如以文法成熟形成,為語言建築之骨幹,那麼,是誰住在語言建築裡呢?那就是形音義,他們是永遠住在一起了。若在我們自在直覺地表達中,達到形音義無分之生動地步,就像鋼琴家在熱烈演奏中,達到鋼琴、人、樂理(文法)生動交溶無分地步,這就是藝術之幾近於仙境,令人深刻喝彩之美。

 

但是我們刻意以理智要切割形音義這三者,或強調一貶其二,都會使形音義的表達美學發生偏差變化,往往不是那麼 attractive。最明顯的是法律語言的使用,把音與形壓抑掉,純理單義之用像石頭,枯燥去感無味之至。

 

而文學作品是運用文字的美學表現,自從上世紀心理學起,潛意識說也影響到電影與文學以來,我們不能否認文字在接近潛意識或夢的一種表達的美,一種新銳的方法打開心的背影。但是,若失敗也就變成雜草與野石混在一起的囈語,美學降格,往往不知所云。

 

小說家王文興一向以追求文字特性聞名,新作《剪翼史》據其自序,是追求、忠實於他所聽到的聲音。努力經年,終於出書,其字美學不僅推翻傳統文字美學次序,異古之字屢出,注音亦如奇風忽來,標點亦屢屢讓人呼吸有困難,像破折號的使用如大蝌蚪,此起彼起,目不暇給。筆者認為,王先生所迷的聲音,並非原始美學的聲音,而是經過理智,刻意選擇的聲音;這就影響到形象與意義的噴湧,而反被聲音壓抑了。

 

如:校園裡夜黑森烏,走在特 寒 的空間裡,在,头的,右高䖏, ─ 掛 一面  耀月,⋯ 一ㄇㄧㄢ‵走,一ㄇㄧㄢ‵想 ‥ ─ 今天 ⋯ 殆, 

    十分鐘   諸後, 他 ,踩步在,這一 節,郊區計劃住宅地,空穆的巷巷裡嚮。(P26 - 27)

 

名小說家以愛走僻徑實驗出名,在民主多元社會,本無可厚非;但社會既然發展到科技掛帥,太依賴電子化使寫作閱讀都出了問題,火星文之譏湧出。那麼王著豈不與火星文相近不遠、相得益彰呢?因此也淺談一下語言從誕生到發展至有著語言美學的文明語言建築,這是王先生的逆向創作能引起人反省文字性質與功能,而若果別人仿學,恐怕到冥王星文不堪聞問的遙遠地步吧。

 

註: 所引文,電腦排不整齊,請參看原文為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