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降息週期下的美元疲態:聯準會與市場的拉鋸戰
2025.10.20 | 12:17
全球金融市場的目光早已不再僅聚焦於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早在今年上半年,由於地緣政治、貿易政策衝突以及美國政府債務增長等非利率衝擊,美元指數就經歷了一次劇烈的下行修正。聯準會於九月啟動本輪降息循環,正式降息一碼,這一行動只是進一步確認並放大了市場對美元疲弱的預期。目前美國通膨率約為 2.94%,未明顯飆升,距離 2% 目標仍有顯著差距。然而,市場情緒早已超越官方指引,正積極押注更為激進的降息路徑。與 SOFR 掛鉤的選擇權交易異常活躍,愈來愈多部位押注聯準會將在年底兩次決策會議中,一口氣降息兩碼。美國 2 年期公債殖利率本週也已跌至三年低點約 3.5%。這種預期先行、政策跟隨的拉鋸,是美元下行趨勢被市場過度透支所加速的結果。聯準會的決策困境,正清晰地體現於其政策獨立性與當前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拉扯。首先,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政治施壓正浮上檯面。Fed 理事 Stephen Miran 本月 15 日公開表示,貿易緊張情勢加劇了經濟不確定性,決策官員加速降息變得更加迫切,甚至預期今年再降息兩次「很實際」。Miran 的發言將貿易風險直接與貨幣政策掛鉤,凸顯了聯準會內部在「貨幣政策的職責範圍是否應擴及非經濟性外部衝擊」上的爭議。其次,降息理由的另一面是就業幻象的破滅。八月非農新增就業僅 2.2 萬人,勞工部更將對過去一年數據進行史上最大規模修正,修正幅度高達 91 萬個職位。這意味著過去「強韌」的就業市場被高估。由於通膨率仍維持在近 3% 的高點,聯準會的雙重使命陷入結構性兩難。市場預期一旦政府重啟辦公,將出現更多美國經濟疲軟證據,從而支持更大幅度的降息,加劇聯準會的決策壓力。在政策高度不確定與激進降息預期的雙重壓力下,全球資本市場正進入高度避險與再平衡的階段。最明顯的指標是極端避險操作的激增。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促使交易員藉由 SOFR 期權交易,為可能出現的一次降息兩碼進行避險。這類操作集中在 12 月期權上,其未平倉合約大幅增加,標誌著投資者已開始對聯準會決策的穩定性進行系統性風險隔離。美元走弱的結果,是促使全球資金流向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重新分配。鑒於歐洲早已開啟的降息和日本的長期利率低迷,新興市場與貴金屬重新成為焦點。黃金價格近期飆升至 4,300 元(每盎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亞洲市場的外資動向明顯回暖,人民幣、印尼盾、印度盧比等非美貨幣的匯率走勢明顯強於美元,標誌著投資者正積極為「後美元時代」進行資產重配置。美元雖仍是主導貨幣,但其作為全球唯一避險資產的地位,正受到體系性侵蝕。美元的疲弱,深層根源已超越單純的經濟失衡,而在於信任的流失。當聯準會的獨立性屢受市場質疑,貨幣政策難以脫離政治干預的陰影時,其公信力便會打折扣。Miran 的發言,清晰地揭示了 Fed 決策已被納入貿易和政治風險的考量範圍。在 2025 年,美國降息議題再次被政治化,使市場難以判斷聯準會的決策是基於經濟理性,還是政治算計。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