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Andy老師的股權糾紛,讓我徹底醒了:原來「信任」在創業裡根本不值錢
2025.05.11 | 21:18
這幾天在網路上看到Andy老師和張家寧之間的股權糾紛,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一直以為創業是件很浪漫的事,只要兩個人有共同理想、願意一起打拼,那就什麼都能解決。結果沒想到,一場這麼轟動的鬧劇,竟然是從「太相信對方」開始的。我不是他們的粉絲,也沒什麼情感包袱,但身為一個快要畢業、也正在思考自己職涯方向的大學生,這整起事件真的是一種警示。我看了相關新聞和影片,一邊覺得荒謬,一邊也有點替Andy老師感到心酸。不是說他完全沒錯,但當初那個股權結構就超級怪,怎麼會讓對方家長持有一半股份?然後自己只有25%?那不就等於你隨時可以被踢出公司?這根本不是創業,是自己把未來雙手奉上,任人宰割。我也不是沒聽過「股份這種東西要一開始就談好」這句話,但老實說,年輕人真的很容易忽略。我以前跟朋友合開過一個小小的Instagram帳號在賣飾品,雖然營業額根本不到幾千塊,可是光是怎麼分錢、誰多做誰少做,就已經搞得一團亂。更何況是像Andy這樣,跟人一起做YouTube、賺大錢、還一起創公司。到最後公司變了樣、人也不是當初認識的那個人,剩下的只有帳目和法律可以說話。最讓我心裡堵的是,我相信他當初是真心愛那個人,才會做出這樣的股份安排。可惜的是,在商業世界裡,愛不是保護傘,信任也不是盾牌,尤其是當事情牽涉到權利和錢的時候。沒有人會記得你當初有多拼、多信任他,大家只會拿出公司章程、股權比例來決定你該留下還是走人。有些人可能會說「白紙黑字寫清楚,怪不了別人」,是啦,我也同意。但是我還是覺得很不甘心。創業本來就是一件很脆弱的事情,尤其當感情跟工作綁在一起,根本就是個炸彈。也許一開始大家都很單純,但只要利益不對等,矛盾早晚都會爆出來。Andy老師說「信任我才什麼都沒寫」,但就是因為信任得太滿,才會被現實狠狠打臉。這件事也讓我開始懷疑:我們這世代是不是太高估「朋友一起創業」這件事的浪漫?很多人都想當創業家,不想進大公司、不想朝九晚五,但有幾個人真的知道創業背後的法律細節有多可怕?有幾個人真的敢在一開始就把股份、報酬、分工白紙黑字寫清楚,不怕對方覺得你「不夠朋友」、「太計較」?說真的,我自己也是那種不好意思講明白的人,總覺得談錢很傷感情,談股份很功利。可現在看來,不談清楚才是最容易毀了感情的開始。我很佩服Andy老師最後選擇公開說出來,雖然也許對他的職涯不一定是好事,但至少他提醒了我們這些還沒出社會、但滿腔熱血想創業的人:信任可以是開始,但一定不能是唯一的基礎。未來如果我要創業,不管跟誰,我一定會簽合約、會查股權法規、會留證據。因為我不想再看到有人像他這樣,明明也努力,也有貢獻,卻因為制度上的漏洞,變成什麼都沒有的人。這世界太現實,不留一手,真的會被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