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走過中國 我回到台灣--在台商學校的一年經驗
2022.01.10 | 16:14
走過大陸,我回到台灣:在台商學校的一年經驗在七年前,我因為家人工作變動,從台灣轉學到位於東莞的台商學校。起初,我不認為轉學到新環境會是我的困擾,畢竟這已經是我第三次轉學了,直到正式拖著行李箱開始我的住校生活,我才驚覺自己多麼不適應。 從台灣到大陸的台商子女有三個選擇:台商學校、香港國際學校、當地小學。 這三個選擇各有優劣。 台商學校:教材完全貼合台灣教育體制,未來能夠參加會考、學測、指考;要住校、課業上問題僅能求助學校老師,沒有辦法補習。香港國際學校:使用繁體字、每天通勤、重視外語;無法完全順利銜接大陸教育體制或台灣教育體制。當地小學:惠台政策影響下,台商子女可以進入重點小學就讀、每天通勤;若之後打算回台灣可能會無法順利銜接、需要適應繁體字。 對於當時只計畫短暫停留的我們一家,台商學校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當時全中國只有上海、東莞兩間台商學校,家在深圳的我被迫選擇住校。 當我正式開學,種種挑戰接踵而來。 我像是格格不入的外來者。我發現我無法融入同學之間的話題,他們大多數人從幼兒園就相識至今,即便他們對我也十分友善,但聽著他們對我陌生的話題、嘻笑我不懂的哽,這些都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難以融入的旁觀者。 我跟不上他們的英文課程進度。在台灣,小學的英文課教的並不深入,我能輕易取得高分,但在台商學校,唯獨英文教材與台灣不同,已經深入到國中難度,讓我需花費比以前多出許多的精力,才能勉強不落後太多。 我難以習慣住校生活。在正式住校之前,我不認為自己會對住校感到不適應,直到開始住校,我發現沒有父母陪伴、室友之間的磨合、完全陌生的環境,這些都讓我難以適應住校的生活,深夜時我總是忍不住在被窩裡掉淚,甚至在每周返家後抗拒回到學校,也因為不適應,我的成績一落千丈。 雖然面對諸多考驗,但那一年的台校經歷也教會我許多。 獨立自主,責任感的培養在台校,離開了父母,我才發現原來日常生活的井然有序不是理所當然。作為一直被父母寵愛長大的獨生女,我開始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也學會感恩父母一直為我所做的一切。 批判思考,不被輿論牽著走現今台灣社會上對兩岸議題的討論度居高不下,在對岸生活的經驗讓我能以自身角度為出發點,避免人云亦云。 這種種困難對當時小學五年級的我無疑是巨大的考驗,但也讓我培養了許多能力。我學會如何迅速融入新環境、學會獨立生活,從前在課業上總是一帆風順的我開始知道認真學習的重要。此外,一年的台校生活加上多次寒暑假前往對岸與父親團聚的經歷,都讓我後來在面對兩岸議題時,能夠有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不會被風向帶偏。台校經驗既教會我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在回台後能夠順利銜接台灣教育制度。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