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清大酷拉皮卡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清大酷拉皮卡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政治談資的嫁接與轉變-從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50週年看美中台國際論述

    2022.01.09 | 18:52

    「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務實議題。」-美國務卿布林肯。 2021年是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台灣又稱「排我納匪案」)五十週年。亞太副助卿華特斯(Rick Waters)曾藉參加華府智庫會議,公開批評中國濫用(misuse)2758號決議,將台灣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阻擋了國際社會獲得台灣可以提供的貢獻。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可被視為美國「聯中制蘇」政策在聯合國體系的起始點;是中華民國,於韓戰意外後意外變成「中華民國台灣」於國際組織的一次實錘重傷;亦是中國半世紀逐步增強國際影響力,統一「銳實力」戰線,於聯合國體系獲得話語權的開始。美中台的戰略三角,本就來自大的冷戰格局,而國際秩序在美中霸權競逐之下改變,國際組織的建置亦是多邊國際關係中的重要場域。時過境遷中有趣的是,戰略目的移轉,而在國際結構的遺緒下,美中台都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產生不同語境的運用差異。以下簡單從美中對抗明朗化的前後,簡述這段國際關係的「談資嫁接」境況。美國-過半世紀才轉變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態度。自1960年代起,大多國家開始與中國建交,聯合國安理會席次與中國合法代表權受到動搖。於彼時,美國亦對蔣介石政權有過「雙重代表」提案。而蔣介石政權對統治基礎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道統問題,致使出現「國民黨的中國退出,共產黨的中國重獲代表」的終局。在2000年代,全球恐怖主義與美國小布希政府回首雙邊關係的戰略下,兩岸或者美中關係不是後冷戰時代的重中之重,華爾街的資本流通與新自由主義的區位移轉才是美中關係的重點。台灣並不被認為需要在美中的「一中政策/原則」歧異當中,參與聯合國體系事務。對於「一中」的模糊性與長期呆板單一的呼籲,既是美國政府的期望,也是美中關係穩定的關鍵。美國的國際現實需求外,彼時陳水扁政府的外交行為與民進黨時至2016年前的其他總統參選人,都讓美國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對其產生極大不信任。民主化的台灣亦針對「重返或加入聯合國」發起公民投票,即便早已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具有高度經濟與發達社會,美國彼時認可的依舊是兩岸可以自行解決一中問題,所謂低層次的、實務如公衛、社會文化等議題,並不真的如此「務實」。 同樣的論述裏,對覺察中國在全球霸權權力移轉企圖顯露的美國來說,一中的「政策」可以大幅度變動,維持現狀的模糊在美國內政與國民面對重大壓力。同樣的論述裏,答案卻不同,2021年10月布林肯表示,支持台灣入聯,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此政策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為指引。近二十年國際態勢改變,是美國與資本的豢養,也是多邊與國際組織關係的落後。對美國來說,答案可以不一樣,但依然可以論述得具有從一而終的「務實」意味。中國-一中原則在聯合國體系建立不可撼動的語境。中國在國力大幅成長後,成為沒有共產主義政治特徵的重要國際參與者,其中,在其得以進入聯合國體系,且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次,具有重要的開門意義。2008年後,全球迎來金融海嘯,中國豪擲四千億救市。百年國恥敘事開始轉變,中國將要成為世界的頂端,不是第三世界的,下位者的機遇到來。敘事轉換的挑戰是聯合國體系原先的西方霸權將被均衡,操作途徑則是在轄下的諸多單位高度參與,透過中國在國際「普世價值」的形塑作用裡,成為建制的行為者,新的全球社會裏,中國的實力不單僅此經濟力量,而是全面的影響。其中,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被增補衍生出新的脈絡-聯合國認可中國加入取代蔣介石政權,同理可證全球皆認同中國的「一中原則」。聯合國體系在近五十年裏,可以跨組織地引用2758號決議排除臺灣的參與;WHO的實踐,雖未明白使用「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用語,但提及2758號決議的方式,背後仍是基於同樣的假設。 在近二十年,中國以其威權的統治輸出、基建輸出與放款,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金主與領導者。輔以起初在國際關係獲得美國默許(制衡蘇聯為重)的情況下,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的法理嫁接行為,可以合理地成為「普世價值」。這論述移轉與國際法素材嫁接,誠如蔣介石在1971年前,執著於兩岸內戰狀態,追求「反攻大陸」的運用一般,而亞細亞的孤兒終究是孤兒。台灣-中華民國與台灣也是兩塊牌子-聯合國的神主牌在國內易主。民主化後的台灣,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亦具有雙重論述的政治語彙運用情況。中華民國的擁護者依循「退出」的脈絡,台灣自主性為號召者則尋找「加入」聯合國的可能,在民主相對不穩定的台灣,這份決議成為兩黨制尋求選票的重要關鍵。同上述,美中的需求是不作回應,而這張神主牌的影響力僅限於國內。 在全球瀰漫民粹主義的十五年間,台灣地位的討論也就微不足道,兩岸關係承平到緊密,時至台灣人民對中國感到焦慮的2010年代前半,國際地位的低下本該將兩岸拉向中國的想法。而在大的美中雙邊關係改變後,台灣政黨的運用法則也產生微妙變化。起先要求「重返」的中國國民黨在結束國共對抗,被台灣人民視為高度親中的政黨後,不再對國際論述具有優勢地位;本被當作不穩定因子的民進黨陣營,反在話語上擁有了代言與繼承「中華民國」的利益。 美中對抗下,國內政治的統獨不成為主流民意的問題。民進黨從「台灣前途由全體人民決定」到「中華民國台灣的四個堅持」這段時間國際社會的參與反倒獲得了空間。中國因素的「作用」與「反作用」全球化-只要中國對臺越強硬,全世界就會給予臺灣越多的關注與支持。小結-2022,我們面對的是結盟關係重組還是新冷戰?倘若聯合國宣言真若其揭示的一般「普世」與「和平」在其戰後覆蓋的國際影響力之中,作為一個跨國建制的場域,不斷在三個世界之間折衝。作為中國挑戰美國主導權力秩序的重要手段,台灣國際參與的下一個階段,在越發清晰與充滿壓力的未來,是否真能單純以「務實」的呼籲與話語之中,穩健的擴大參與空間? 美中台戰略三角得關鍵運作,依然是北京與華盛頓雙邊關係,在政治語言轉換,戰略對手關係確立後,如何相互制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分析:「目前美國的對華態勢沒有變,而且變本加厲,同時中國的態勢似乎也沒有變。」即便從拜登上任後,我們依然能從其與習近平的直接視訊峰會看出,雙方在談判與論述的模糊空間漸少,雖尋求穩健,在美中國內都有社會與政治壓力,兩者的戰略目標早已出現差異,穩健只是不斷下行至本質的歧異點-社會政治制度差異、對全球秩序與權力的競逐。 對於多邊關係,依然有略顯諷刺的言行不一發生。北京重要的國際關係學者閻學通認為:「北京會盡可能避免落入「新冷戰」(New Cold War)對抗關係,追求「包容的多邊主義」(inclusive multilateralism)。」而兩者持續在人權、科技與國際安全的對抗,雙邊關係依舊會持續下行。「包容的多邊主義」也只是另一個易容與挑戰權力的遮瑕語彙。「包容」在當前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外事工作中,不包含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不包含挑戰一中原則的國家-2022年初,從立陶宛接受台灣以台灣之名設立辦事處,而後面對到的來自「中國-歐盟」合作關係的壓力與禁運抵制可見一斑。多邊關係某部分成為壓制台灣國際參與能見度的舉措,無論是區域的或聯合國的體制皆然。最終,我們當然可以說中美的「新冷戰」早就來臨,不同於冷戰,對雙方的困難來自區域結盟對抗、雙邊經濟依存度超乎冷戰時兩大陣營交流、全球化對國家治理的挑戰。中俄並不真的是強烈的軍事結盟,相比美國與其盟國都不具有地緣政治壓力關係,中俄間的接壤與既有問題,致使其結盟依舊不算緊密。至於美國同盟,半世紀以來「與中國交往」面對的中國因素依舊會在未來五年內影響國內政治運作、國際貿易與資本。台灣人即便在政治論戰上,也跟著美中一樣重新轉換了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歷史意義與政治目的,正常成為國際交往認可的國家實體。「務實」的外交,積極效益來自秘密外交的運作,在更加清晰浮上檯面的國際外交策略中,何以為真的「務實」,在2022年會成為大眾觀望與評判的重要關鍵。個人簡介筆名清大酷拉皮卡,現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研究生,關注國際關係、文化研究領域。參考文獻《今日北京如何看待華府、盱衡世局?國際關係權威學者閻學通解析「後疫情時代」中國外交政策》,閻紀宇,新新聞,2021/07/19。Retrieved from https://new7.storm.mg/article/3822554《當臺海安全成為世界和平的核心議題》,王信賢,遠景基金會論壇,2021/11/23。Retrieved from https://www.pf.org.tw/article-pfch-2044-7562 《當臺灣不再主張代表中國:聯大2758號決議與臺灣的聯合國代表權》,宋承恩,遠景基金會論壇,2021/10/05。Retrieved from https://www.pf.org.tw/article-pfch-2044-7435《時殷弘:美在台灣問題上變本加厲,預計中美關係未來整體會向下波動》,環球時報環球惘,2021/12/11。Retrieved from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wN7cbAFt9《美國國務院正式發聲明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上報,2021/10/27。Retrieved from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8127&fbclid=IwAR2IRhj1cVq-Zq8c7MVELgsIacNcKiP-TTK4VSwA4-p5HC0wzPrPGD8-s_g
  • 投書 從日本低調抵制北京冬奧說起- 步入下一場雙極體制的循環

    2022.01.09 | 01:36

    從日本低調抵制北京冬奧說起2021年12月24日,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上公佈了該消息。日本體育代表團將按計劃參加冬奧。美國和英國以人權問題為由已宣佈實施不派政府代表的「外交抵制」。 自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簽署以來,這組戰後必須建立的地緣政治重要大國關係,基於兩國百餘年的勢力消長、戰爭歷史,無不強調「諒解且尋求和平」的對話空間。彼時雙邊關係的破冰點,與2021至2022年在東亞發生的重要大事—東京奧運與北京冬奧一樣,都在運動體育盛會裏,看見國際關係的改變。不同的是,今日北京冬奧舉辦在即,美國號招近十年組建的軍事同盟國家一同抵制,而在和平且尋求穩健的日本,只見消極抵制的舉措,不見言明的「杯葛」或「抵制」。「乒乓外交」的緣起與初始,在半世紀前於日本名古屋舉辦的世界桌球錦標賽。於2021年,紀念和平論調的活動依然存在。巧妙的不同,則來自這半世紀的交往與國際秩序改變,民族主義與地緣政治雙邊手段差異,將致使更清晰歧異,在兩個相異政治實體的東亞大國之間誕生。中日建交迄今的半世紀,從和平對話,到經濟互賴,再到歷史遺緒,教科書問題、靖國神社參拜問題、要求日本為二戰侵略道歉、慰安婦問題等,成為雙邊影響甚鉅的政治問題,兩國的經濟交往與雙邊關係牽涉緊密。當今關係的開頭,來自於美國的國際戰略,2022年將面臨的轉換,依然來自近年美國對於經濟、軍事、地緣的戰略轉變。新冷戰-區域政治經濟鑲嵌的難解之結日美安保體制,來自於1951。而這組因地緣政治,對抗共產陣營而建立的防衛關係,創造當代日本的非正常國家特性。在後冷戰時期後,這組連帶關係,失去了軍事對抗的積極意義近二十年。一方面美國國內因為對日經濟摩擦而產生「日本威脅論」,另 一方面日本為追求成為「普通國家」而試圖走出對美自主的外交路線。 雙方的政治嵌合,也迎來的相同的經濟發展路徑。太平洋區域的重要工業發展,日本經濟成長來自於這一組關係的建立,工業產能與經濟利得的外溢,也推動同在第一島鏈,對抗共產陣營的,所謂雁形理論的中後國家,複製工業化過程,建立當前東亞國家組織與泛區域的經濟狀態。在亞洲的區域發展上,雁形跟隨者的尾巴來到中國,美國、日本為首的經濟體系進入一塊蠻荒之地。資本家獲得利益,同時也創造日美同盟該面對的下一個敵人。 新冷戰的模糊與廣義闡釋下,早已在川普時代愈趨清晰。這場對抗依然是根植於地緣政治,但對日本而言,最大的不同來自-近現代的歷史斷裂可以讓雙邊關係在工業化與中國國際空間增長的路徑中慢慢恢復,當代的日中關係卻是一組高度互賴的經濟夥伴關係。如果前半世紀的主旋律論調是雙邊「和平」,在2022年的關鍵字將會是「國家安全」與「經濟壓力」—2021年,拜登甫上任美國總統,首位會見的外國領導者即為時任首相菅義偉,雙方認定當前為「新時代美日全球夥伴關係」。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大學的政治學者布蘭茲(Hal Brands)甚至認為這是一場"外交政策革命":日本可能會取代英國,成為美國在21世紀最重要的盟友。隨著經濟互賴、中國的國恥敘事國際化、基建式國際貿易與銳實力的圈地運動開展,同理於所有亞洲雁形理論的國際關係者,所有的政治經濟問題,在地理範圍輻散,在安全問題被壓縮。美日安保同盟將仍然是「守勢的」聯盟,而守勢的聯盟有多少國家牽涉其中?表態或清晰舉措會作用於哪些層次?軍事與經濟的官僚部門將會如何產生拮抗?都會成為2022年需要觀察的結構性要素。 小結-令和時代的挑戰被中美關係擾動,加大執政困境 2022年的第一個癥結來自北京冬奧,而2020年起的疫情狀態,造成全球化某層次的停滯與衰退,日本國內面對的壓力,將於國際關係合流,面對綜合性的要素,壁壘分明的清晰過程,將使之在「經濟」與「安全」的拮抗裡,進入另一段陣痛期。 令和時代面對疫情壓力,日本延續的內部既有壓力持續升高。如引入海外人才對抗超高齡化社會的步履持續緩慢,在安倍執政的八年後之下,日美對安全與軍事議題的討論,岸田政權本身組成的影響特性,保守派特性、友中外務官僚,但最終獲得政權的合作來自對中強硬派的結合,國內折衝與平衡,預示當前執政內閣依舊會在中美之間尋求穩健的現實政策。然而,經濟層次觀察,全球化時代獲利的資本主義單位,在經濟系統結構災難後面對中國崛起的新重商主義與黨國體制,在十年裏逐漸無法招架。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年貿易額近三千億美元,比日美貿易高出近三分之一。區域政治實體,除了雙邊關係、戰略三角關係外,中國主導的RCEP與日本主導的CPTPP更進一步將之劃分經濟領域,增強經濟領域影響區域政治決策。個人簡介筆名文組酷拉皮卡,現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研究生,關注國際關係、文化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來源何思慎、楊雯婷、陳舜仁(2016)。為何日本無法追求樞紐位置:美、中東亞角力的政策選擇。遠景基金會季刊,17(4),43-98。《日本不计划向北京冬奥派遣政府代表团》,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共同通讯社,2021/12/24。Retrieved from https://nordot.app/846975408020258816?c=660418768232531041《北京冬奧:日本學者分析東京對兩岸新政策如「鴨子划水」》,鄭仲嵐,2021/12/24。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9784188《美日在戰略三角中的「婚姻」關係已告確立》,戴萬欽,2021/04/27,Retrieved from https://umedia.world/news_details.php?n=202104261607564606《中美日關係三岔口:美日52年後再度提及台灣聯合聲明的同與異》,BBC中文網,2021/04/18,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785182.amp《日本:尋求安全 加強軍備》,德國之聲中文網,2021/05/12,Retrieved from https://www.dw.com/zh/%E6%97%A5%E6%9C%AC%E5%AF%BB%E6%B1%82%E5%AE%89%E5%85%A8-%E5%8A%A0%E5%BC%BA%E5%86%9B%E5%A4%87/a-60012094?fbclid=IwAR08hgV5DE1PuYmZmG5tF8T1HvZe6He--bZ_FRSuvnsCe6QIa_L99rs3O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