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Ming Chien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Ming Chien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未來5~10年進入遠端工作 臺灣學生準備好了嗎?

    2020.05.29 | 02:24

     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5/22舉辦的員工會議指出:「將採取更加謹慎的方式讓現有員工永遠的在家遠端工作。」而除了Facebook之外, Twitter、Square和Shotify 等其他科技公司也相繼宣布了永久性在家工作的相關策略。遠端能精簡公司的空間的成本,並能讓員工在自己舒服的環境下工作,在科技的趨使下,遠端早已成了各種企業與領域的趨勢,但臺灣學生能做到嗎?       今年隨著各地疫情的蔓延,各國開始實施遠距教學、遠距工作等的防疫措施,但在教育界與眾老師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學生真的會好好坐在電腦前上課嗎?是會認真學習?還是開著電腦邊打著遊戲?長久來說,學生自主學習是否真能達到成效?疫情又掀起這個討論已久的問題。從2012年隨著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臺灣稱「磨課師」)平台的成立:Udacity,Coursera及edX,全世界各大學都慢慢開始接受線上課程,甚至有些課程在完成學習後可以申請學分,抵實體學校的學分,全球教育的體制也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了些轉變。根據美國「線上學習聯盟」(Online Learning Consortium)的統計,目前美國每學期有超過600萬的大學生及研究生修習至少一門線上學習的課程,這大約是美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的1/3。而臺灣呢?能否善用這樣的新學習模式?   開放式課程的優缺點: 優點: 節省時間,安排可彈性:線上課程免去了因交通來回波折的時間,還可以根據個人的規劃,自主的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 資源充沛:從2012國外的開放式課程成立,到現在國內外知名大學也都有了自己的線上課程平台,可以不受限地域,享受到全世界精彩的課程;線上的資源也有依據需求分類,從國中小的補救教學到進入職場的專業知識都能從線上找到學習資源。 激發學習動機:線上課程不侷限於學校所教授的課目,能夠讓學習者自主的去選擇想學習的領域,透過自我主動的探索,能夠提升學習者的動機。 缺點: 缺乏強力督促的力量:線上自主學習有很高的比例並未完成學習,尤其若從小的教育是被逼迫欠缺自律與規劃的學習者,常常會有半途而廢的情形。 沒有實體的學習夥伴:線上學習與傳統學習相差最大的可能就是少了很多實體學習面對面的接觸與互動。 學習缺乏系統:線上學習常是學習者選擇學習單一的課程,若初學者學習一門領域,容易缺乏經驗不知道從何選擇或是全憑喜好去學習,易忽略一門專業的專業基礎。   從自身的經驗說起:     我這個年代,是真實經歷了網路崛起的年代,我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家裡收到了第一台無網路的電腦,而到了五年級學校開始上了電腦課,家裡也跟著有網路後,就開始我的自主學習探索之旅。我當時從故宮博物院、天文館、海生館……等等給兒童的學習影片,去滿足了很多自己的好奇心。等到了國高中開始,我開始搭配GOOGLE翻譯,使用了Khan Academy、Coursera、edx、及各台灣大學 OpenCourse,或甚至上youtube直接搜尋我上課不懂的關鍵字,直接找影片補充。但從我國小開始到現為大學生,反觀我身旁的同學們,分為很極端的兩群,有些人透過這些線上資源,自發的學習了很多技能;而另一群人則鮮少聽過或從沒使用過。在這樣科技發展的年代,我們其實能透過網路讓各地方與階層的人群,盡可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的教育資源,用網路破除地域的限制,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接受自主教育的權力。     而線上課程所面臨到的缺點,根據我這些年自主學習的經驗,我的看法是,某一些線上課程是會採取比較輕鬆不強迫的學習方式,在剛開始的階段是容易因缺乏督促而無法完成課程,但是在過程中因為是自主的去學習那些內容,每一次的半途而廢是容易幫助自己反省與思考,能夠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步調;而缺乏學習夥伴與沒有完整的系統,是我自己在現在學習依然會遇到較為棘手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可以結合實體的教學的優點,讓老師能幫助學生安排自我進度與找到學習的切入點,並能在學校的群體中找尋彼此督促的夥伴。     臺灣最令人詬病的補習班式教育,扼殺了許多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甚至於失去了探索自己人生的熱忱。我自己現為大學生,我遇見身旁很多的大學生都有對於自我、成績、未來迷茫的問題。從幼稚園進雙語補習班,國小、國中、高中都在補習班度過,自己所學習的都是補習班安排,這樣的生活到了大學突然沒人告訴自己要怎麼做,就開始茫然了,學習熱情低落、不知道為何而學,所以開始曠課或翹課,這樣的學習模式陷入一個死循環,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越活越迷茫,總感覺人生長到越大越沒有選擇,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只知道我們一直是按照別人的指示一步步走過來的。但我所認為的教育是能去幫助每個人找尋自己人生的解答,從我個人的經驗,臺灣的壓迫式教育不能讓我體會到這點,反而自主學習真實幫助我探索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相信在自主學習這條路上臺灣需要努力的還很多,但是面對未來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不只要備好固定的技能,更要讓自己成為願意不斷學習新知的人,以便應付這樣一個難以預測的未來。   參考新聞: Facebook創辦人宣佈:未來有一半的員工可以永遠在家上班 | ETtoday3C家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522/1720598.htm#ixzz6NlH5Qn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