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維繫邦交-關於那些我們不熟悉的友邦們
2019.12.04 | 00:23
維繫邦交-關於那些我們不熟悉的友邦們
作者:清華大學通識中心108自主小組 楊捷婷
二十年來,台灣失去了14個友邦。每次的「分手」,常常牽動大家的情緒,像是幾個我們不久前剛失去的朋友,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很不幸的,大多數台灣人常常都是「朋友」之間已經斷了關係後,才藉由各家媒體的報導得知這個國家名稱或是地理位置。一旦斷交過渡期結束,這些邦交國又很可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被大眾遺忘,甚至就此消失在我們視野所及之處。若台灣民眾普遍對於邦交國的認識只止於此,那麼大眾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也就無法提高,這樣的現象令人相當惋惜,擁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間接檢視與友邦的關係並進一步強化交流,對於兩國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如今,我國的邦交國已來到歷史新低的15個,國安會更提出警告,今年底前由於中國試圖介入2020大選,恐怕會再失去一到兩個友邦,外交部長吳釗燮也不避談其可能性。
「沒有了邦交國會如何?」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的確,國際間存在著不少沒有邦交國,或是邦交數量極少的政治實體。問出這個問題的背後隱藏著對外交部為何要致力於維繫邦交的疑惑,與對外交事務之於國家的重要性的不瞭解,若清楚外交部就是政府對外代表台灣在國際的門面,而國家的主權是我們在國際上建構官方地位的先決條件之一,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就如同那些與台灣有著類似處境的「國家們」,他們在國際上能伸展的空間被限縮了許多,沒有官方代表地位在國際組織中處於絕對的弱勢;沒有建立在官方關係上的雙邊互動多是充滿障礙的。
筆者認為,我們身在台灣這個面對艱困的外交環境,那傳統的外交手法可能就不適用於我國的特殊情境,台灣人最為人熟知也被國際社會稱頌的就是對人親切友善的態度,那我們是不是也能延續這樣的作為,從認識邦交國開始,關心國際事務,在國際上,台灣還有15個建立在官方正式關係下的友邦,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對於這些「朋友」的認識卻很少,他們分別是:擁有珊瑚礁美景的大英國協成員—貝里斯、花神咖啡豆的產地—瓜地馬拉、兩項世界遺產所在地—宏都拉斯、沒有大瀑布但有活火山的—尼加拉瓜、首都叫做太子港的—海地、旅遊業快速成長的大英國協成員—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富含地熱資源的—聖露西亞、地處熱帶,但有海風調節而氣候溫和的—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國名在西文中代表「鸚鵡」的—巴拉圭、「您是彩虹」是打招呼的話語—馬紹爾群島、國名為當地語言的「我去海灘」—諾魯、水母湖與牛奶湖的觀光聖地—帛琉、人民好客又老實的—吐瓦魯、有著「非洲小瑞士」之稱的—史瓦帝尼、領土最小但代表的宗教意義相當崇高的—梵蒂岡。
就算無法改變外交現勢,或是阻止友邦的背離,但藉由對國際事務良好的認知來做好「國民外交」,重視我國的「朋友們」,筆者認為學生可以從學校課堂上直接的學習做起,像是國高中時期的地理課或大學開設的相關通識課程,都能融入介紹台灣邦交國的概念,甚至是直接將這個構想納入課綱中,抑或是大眾對於日常生活裡敏銳的觀察,像是台灣高鐵公司與台糖合作,於每月的第一個禮拜限量販售宏都拉斯高地小農咖啡,「2019台灣國際茶、酒、咖啡展」有來自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的精品咖啡來台設展,這些種種的交流讓我們能進行更多的跨國文化、經濟上的互動,藉由此類消息的宣傳與活動的參與,讓我們的生活與這些友邦們更貼近一些,如此一來,雙邊都是獲益的。
索羅門群島與我們的「分手」決議是由索國內閣會議投票來決定的,隨即當地興起一股反對政府與中國政府建交的聲浪,甚至Malaita省揚言宣布獨立以表抗議。長期與當地人的交流使得彼此珍視這段關係,那是外交部與在索國當地的台灣人於當地深耕多年的成果,反觀在台灣的我們,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既然有緣,就別在分手後才知曉對方的名。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