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Peici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Peici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攝影師滿街跑 但這職業可能不等於專業?

    2019.06.04 | 17:44

          臺灣第一家攝影圖書館——「Lightbox攝影圖書室」遷址後於5/10正式開幕,期許補足現階段攝影教育的不足,推進臺灣攝影文化!儘管愈來愈多人致力投入攝影產業,社會上主流聲音對年輕世代「未來想成為攝影師」仍較缺乏認同與支持,攝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份職業,但,是一門專業嗎?普遍來說,我們會認為醫生、律師、程式設計師是專業,而含括在藝術的領域內,戲劇、音樂表演者等也被納入專業的範疇,究竟該如何定義「專業」,以及社會上評價「攝影」的價值在哪裡? 因此我想由「攝影」、「專業」,以及「攝影可否被歸類為專業」三個面向進行探討。  (一)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何為攝影?       身為傳播學院的學生,我修習了一門名為「攝影與文化」的選修課,曾為攝影記者並擔任過路透社台灣區攝影主任的老師問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現今人手一機,快門一按就能生產照片,那攝影的價值在哪裡?」在數位照相技術尚未發明前,拍攝一張照片所需耗費的成本極高,除了必須具備精準的感光元件,拍攝完成後還得進入暗房才能「沖洗」出照片。如今卻截然不同,只要買了單眼,再到坊間購買攝影教學書籍,練習控制構圖、光圈等,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師。       在現今社會上廣義的專業是指職業「證照化」,然而在藝術創作領域中,以是否考取證照評斷優劣並不恰當,考試測驗的絕大部分是技術而非創意,如攝影與設計,而國內針對攝影技術訂定的檢定考試僅有一項――丙級照相技術士,然而此證照適用範圍只包含從事證件照及相關照片之拍攝工作,而非普羅大眾所想像人像攝影、婚紗攝影師等,況且,對攝影的認同十分主觀,在攝影術普及的時代,使攝影成為公認的專業似乎不容易。  (二)究竟什麼是專業?       「專業」一詞源於19世紀工業革命後的社會變遷,意指需要特別教育訓練才能從事的工作:首先必須受過系統化的知識傳播,形成特定團體所擁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而後經過檢定考試且替代性低,才成為世人公認的「專業」。       醫師是眾所共知的專業,醫學系學生必須經歷四年學院制度的學習,第五、六年進入醫院見習,而後七、八兩年成為不分科住院醫師,經過八年後才能選擇各自想要的科別,這還不是終點,要在每個科別待上至少三年,才能再取得專科醫師的執照,漫長艱苦的學習過程彰顯了這份職業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專業的另一特點便是分殊化,意指同一職業但領域分歧,如同醫師與律師的分科。       此外,在我的觀點上公會也能視為專業的佐證之一,如醫師公會、營養師公會與會計師公會等等,除了保障同業利益,也發行專屬此行業的知識內容,如《建築師》雜誌社便由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所成立,成為推動建築相關知識傳播的標竿。相反地,非專業的職業便沒有相關公會的成立,如作業員或餐廳服務員,因此總結來說,對於「專業」可以廣泛的定義為: 經過系統化的知識訓練 屬於特定團體的專有化職業 分殊化且替代性低 可產出系統化的資訊 儘管這些定義並不十分嚴謹,但我認為仍可以做為檢視是否專業的依據。  (三)「市場」造就非專業的攝影       我認為在臺灣,攝影並不是大家公認的專業,首先,我所認定的專業必須經過一套完整且具有系統化的知識訓練,在臺灣有26所大學設立醫學相關科系系,24所大學設立法律相關科系,但只有崇右影藝科技大學設有攝影學士學位學程,其餘對於攝影課程僅隸屬於視覺傳達或平面設計系所底下;其二,分殊化不明確,即使攝影被細分為婚紗攝影、平面廣告攝影、新聞紀實攝影等,某些領域仍具有共同的特性:如人像與婚紗攝影,同時從事許多類別的攝影師仍大有人在;其三,替代性,攝影也是一項創作,需要源源不絕的靈感,但勢必有腸枯思竭的時候,而同時也須具備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在創意與風格不夠突出時極容易被取代。       想必也有許多人會反駁,台灣當然有教授攝影知識的專業學院――視丘攝影藝術學院,從基礎的光線與色溫,了解感光材料和攝影技術,到進階的攝影實戰經驗等完整的教育訓練;此外也有台灣攝影學會、台北婚紗攝影公會等具有相同職業與愛好的人所組成的團體。       但台灣似乎沒人會把攝影與醫學、法律等同視之為專業,最為關鍵的因素便是市場,台灣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在國內外拍賣市場,動輒以新台幣千萬元計;而全球最貴的攝影作品,一件已值新台幣上億元,然而台灣攝影家的作品價格卻仍舊裹足不前,可見台灣攝影市場的發展還是嚴重落後,因為相機的普及,人人都會照相的觀念普遍存在,使得攝影作品的創作價值被忽略,而無法壯大國內市場的結果,也導致攝影缺乏公眾認可教育訓練的循環。  (四)結語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了達成有效傳播,擁有好的內容引人注目至關重要,現今比起文字,人們更容易被圖像吸引,因此照片是非常有利的傳播工具,我期待攝影在台灣形成一項公認的專業,攝影師能夠嫻熟操作攝影器材與材料,以及具備能夠將抽象概念轉化成具體視覺影像的能力,使攝影再度獲得重視,成為眾人心中不可取代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