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婷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婷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台灣的無子社會恐來臨

    2018.01.29 | 23:40

      台灣的低薪困境多年未解,過長的工時更讓人民叫苦連天,也讓國人一再延後婚育計畫,在人口劇減的過程中,社會也不得不面臨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很有可能招致混亂。   內政部今公布人口統計指出,近十年出生嬰兒由2007年20萬4000餘人下降至2010年16萬7000餘人最低點,2012年因逢龍年效應反轉上揚,達22萬9000餘人,為近10年最高。 內政部指出,今年1至7月,登記出生人數為11 萬37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7033人、減少6%;出生嬰兒中,每百名女嬰相對的男嬰數(性比例)106.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5人。 其實,少子化的原因很多,根據資料統計「經濟因素」的考量,已是大部分年輕男女不想生育的主要因素,另外,晚婚是擋不住的趨勢,「30歲拉警報」的現象已不復存在,許多女性追求自由、追求高學歷,當然也為了財富而努力奮鬥,但也是造成低生育率的主因之一。   北歐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育兒補助 每個國家都在催生,但是用的方法卻各有不同,中國打出「二孩」政策,放寬一胎化的人口政策,來補足其人力資源,而北歐國家則是用高福利制度來吸引人民生育下一代。良好的托育制度無疑是提高女性就業率與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使得北歐各國享有先進國家中,甚高的婦女就業率與生育率。北歐五國中,公共托育服務發展最早、提供量最大的是丹麥;瑞典後來居上,具有最完善的公共托育服務網;挪威和芬蘭公共托育服務較為不足,但晚近挪威政府規劃針對所有有托育意願之父母提供學前公共托育服務,並大量增加課後托育服務。以上四國的托育制度大致符合一般所謂的「北歐模式」社會福利服務。   北歐模式的福利服務制度,還有一個我們不應忽視的特點,那便是其對象涵蓋中產階級的家庭。一般國家僅僅針對弱勢族群提供免費或高額補助的托育或安養福利服務,但是,北歐模式卻將中產階級納入服務範圍。這是很重要的設計,充分反映瑞典等國左傾執政黨之結盟對象從勞工擴大到整個受薪階層,乃至於涵蓋中產階級的歷史發展。正因多項福利制度,父母生完小孩後,不用擔心沒人照顧,其教育制度的完善,更是讓父母吃了定心丸,大幅提升生兒育女的意願。   混齡教育真的可行嗎?   反觀台灣,少子化加劇,今年全國公立小學多達一三○班只剩一人,為增加學生人際互動與刺激,剛三讀通過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明定可混齡教學,教育部也已在十八校試辦。但有試辦學校老師感嘆,混齡教學費時費力、分身乏術;許多學者也在觀望,憂心配套不足,恐讓偏鄉生更沒競爭力。 其實,混齡教學要成功,最大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備課,教師該如何把不同年級的課程融會貫通,並自編教材,讓程度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同時學習,這是一大挑戰。但以目前的狀況而言,教師時常需要指導不同「組別」的學生,許多實驗小學的教師反映,體力簡直是「無法負荷」! 針對這個部分,政府應該要提高補助經費,因為混齡教學背後,其實就是資源整合,將有限的學習資源更有效率地運用在學生身上,因此,資源整併後因拿到充裕的補助經費,讓這些學生可以和一般學生得到相同的學習成效。另外,也讓實施混齡教學的教師進行在職研習,以因應在課堂上會遇到的「新」困難,並且給予他們額外的補助,來彌補他們需要額外大量的備課時間,同時也可以招募到教優良的師資。   綜關上述所言,我們需正視少子化的問題,對於大環境的惡劣,人民也束手無策,但放任問題不管,只會使情況更加惡劣,少子化影響的層面已不單是經濟或教育,而是我們的「國力」,這是眾所皆知的事,然而,「養兒防老」的口號就是任憑上位者叫喊破喉嚨,也難激起小老百姓的生子意願,身為年輕的一代,看不到台灣未來的希望,有時真的想「增產報國」,卻行有餘力而不足,或許政府在著手解決問題的同時,我們可以試著去幻想一下我們往後的三、四十年,希望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我們真的願意眼睜睜的看著我們口中的寶島,變成一座無「人」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