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宋奉宜醫師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宋奉宜醫師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鏟子超人看過來:水災重建的皮膚照護守則

    2025.10.01 | 14:41

      花蓮光復的水災牽動全台的善心;我們看到無數志工挺身而出,無論搭乘台鐵或是自行開車,這些自帶鏟子的熱心民眾投入淤泥清理的第一線,「鏟子超人」成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身為年老體衰的資深醫師,雖然無法與大家一起親自鏟起淤泥,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提醒面臨著汙水威脅的超人與災民,理解水災後常見的皮膚問題,就能掌握正確的自我防護方法。一、災後皮膚的三大敵人:外商、感染與刺激  水災後的環境不僅潮濕,各種漂流物甚至溢流垃圾會有木刺、玻璃與礫石等尖銳風險;汙穢的表面更讓病原體感染皮膚的風險大幅上升。理解這些環境因素,你就很容易理解如何避開皮膚傷害:  1.皮膚割傷或刺傷:清理過程中常因碎石、尖銳物或動物叮咬造成擦傷或割傷;這些傷口若未妥善處理,恐怕會有二度感染。  2.感染性疾病:環境中常見的葡萄球菌、鏈球菌;淡海水交界處常見的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 可能導致局部膿腫、蜂窩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真菌感染可能出現足癬;動物尿液汙染的水中可能會有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後者會引發紅斑性丘疹。  3非感染性皮膚病:長時間泡在水中會導致浸泡足症(immersion foot);長期穿戴雨鞋可能造成足部的汗疹(miliaria)、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如果手部過度消毒藥水,也有接觸性化學刺激性或乳膠過敏性皮膚炎的可能。二、誰的皮膚最容易受傷?  因為皮膚稚嫩粗厚、汙水接觸長短…等許多不同因素,每個人面對水災都有不同的皮膚風險。下列這些族群算是高健康風險的族群,請特別留意:  1.救援人員:鏟子超人長時間接觸汙水,或是曝露於碎片風險,外傷與刺激性皮膚炎風險較高。  2.兒童與長者:兒童皮膚尚未成熟,長者皮膚薄弱且修復力差,都是受損後不容易修復的風險族群。  3.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三高或癌症化療患者,因為體內免疫力較差,感染後的傷害風險較高。  4.流離失所的災民:因應臨時避難,多人共居,因為環境擁擠、人際接觸頻繁,皮膚與呼吸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率會變高。三、皮膚防護四大準則:  災後環境變化迅速,警覺環境變動,同時主動防護就是維護健康的重要關鍵:  1.主動穿戴防護裝備:請務必使用較厚的防水手套、長筒雨靴與長袖衣物,減少皮膚與汙水直接接觸。  2.維持乾燥清潔:任務結束之後,盡早以清水與肥皂輕柔清潔皮膚,保持乾燥。切忌不要過度潔癖摩擦,以免增加微小傷口,使黴菌與細菌更容易滋生。  3.有傷口,馬上處理:因為環境較為複雜,如果在整理環境過程中出現傷口,無論傷口如何細小都不要輕忽。請用乾淨清水沖洗並覆蓋敷料,保持無菌狀態。  4.避免長時間浸泡:長時間浸泡會破壞基礎屏障,即便沒有主動傷口,也會被動降低皮膚的防禦能力。請務必遵守輪班休息的規則,讓身心都有時間恢復,才能降低浸潤糜軟,同時避免疏忽的傷害機會。四、災後照護的延伸思考:守護社區才能守護個人  除了前述的個人防護,整體環境的衛生也不可忽視。  1.維持乾淨水源與洗手設施的供應,如設置洗手站、分發肥皂與防護用品,就能有效降低皮膚病與腸道疾病的發生率。  2.對於兒童、長者與免疫低下者,更應優先提供專屬避難空間與持續的健康與心理支持。  3.災後持續加強健康教育與防災演練,可以持續提升民眾對皮膚病的認識與應對能力。結語:守護健康,就是守護行動力  皮膚是我們抵禦外界威脅的第一道防線。鏟子超人與災民在災後重建中扮演關鍵角色,必須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持續守護他人。請落實防護、清潔乾爽與傷口照護,就能持續維持自己的行動力。走得更遠、守得更久;祝所有的台灣英雄都能守護自己的健康,都能守護對整個社區的安全承諾。 作者:宋奉宜醫師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任暨美容醫學中心創建醫師,現任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負責美容醫學教育與醫患倫理。臺北極緻皮膚科診所專注於敏感肌、脂漏性皮膚炎與酒糟、青春痘錯誤治療的糾正,患者約有30%自海外地區飛來台灣治療。著有《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1876》、《肌戒毒2:見證肌膚自我修復的51個案例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4562713370》等書。
  • 投書 你的痘痘可能是空氣污染惹禍?皮膚健檢揭開懸浮微粒與皮膚健康的秘密

    2025.09.14 | 19:24

    圖一:50倍電子皮膚鏡拍攝的皮膚表層影像,可以看到許多黑色的空氣污染顆粒。圖二:淺真皮區影像顯示,黑色的污染顆粒經常聚集在毛孔開口處。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公眾關心的話題。當人們談到PM2.5導致心臟病、呼吸道疾病時,你可曾想過它也會悄悄影響臉上的皮膚?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就像身體面對外界的保護罩。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指出,雖然主流研究認為空氣污染主要影響皮膚表層,同時破壞皮膚屏障,但是肌膚監測發現,機車騎士臉上的空污顆粒經常與毛孔代謝區域高度重疊;這些肉眼看不見的PM2.5、PM10超細微粒是否會深入皮膚深層,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空氣污染怎麼讓皮膚「發炎」?  過去人們常以為青春痘是荷爾蒙失調所致,但多項研究已經確認環境因素是重要關鍵。文獻顯示長期暴露在PM2.5、PM10、二氧化氮(NO₂)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污染物下,青春痘發生和惡化的機率明顯增加,主要原因包括:產生活性氧與發炎反應:空污微粒進入皮膚後,會讓皮膚細胞產生大量活性氧(ROS),繼而誘發發炎反應,使皮膚紅腫、發熱、疼痛,痘痘及敏感症狀加劇。破壞皮膚保護膜:皮表有一層由角質細胞和油脂組成的天然保護膜,可抵禦外來刺激。但空污會堵塞毛孔,破壞這層保護膜,使皮膚變得脆弱敏感,更容易長痘。擾亂皮膚微生態平衡:皮膚表面棲息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形成平衡微環境。空氣污染可能打破這種平衡,促使與青春痘相關的細菌增多,導致發炎情況加重。這種破壞影響的不只是青少年,長期生活在污染嚴重地區的成年人也容易罹患毛囊炎等皮膚問題。痘痘不只傷皮膚,更傷心情  痘痘帶來的困擾不僅是外表問題,對心理健康也有顯著影響。自2010年起,多項調查發現高達80%的青少年因長痘痘而感到焦慮、憂鬱,甚至影響自信心,身心壓力程度不亞於氣喘或癲癇等慢性疾病。特別是社群媒體普及的今天,「外貌焦慮」之後,使青少年益發過度在意而開始避開社交,從而出現心理疾患。更棘手的是,心理與皮膚狀態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壓力使痘痘加劇,痘痘又讓焦慮和憂鬱加重。宋奉宜醫師因此提醒,治療青春痘不僅要照顧皮膚,心理健康同樣重要,才能真正幫助青少年走出困境。怎麼科學護膚,告別因空污而生的痘痘?  想有效對抗空污造成的痘痘,關鍵在於「保護」與「修復」。空污刺激的痘痘通常發炎反應強烈,伴隨敏感、泛紅、皮膚屏障受損及色素沉澱等問題。宋奉宜醫師建議:溫和清潔與物理防護:使用溫和潔膚品並且避免過度清潔,以免損傷皮膚保護膜。空氣品質不佳時盡量減少外出,同時佩戴口罩、帽子等防護裝備,降低污染物與皮膚的直接接觸。加強修復與抗氧化:選擇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及神經醯胺等抗氧化成分的保養品,幫助強化皮膚保護層,改善乾燥敏感,減少損傷,降低發炎和色素沉澱風險。持續監測,精準護理:宋奉宜醫師提醒,每個人的膚質不同,皮膚對成分和劑量的吸收及代謝也會有所差異。透過肌膚監測追蹤比對膚況,就能真正了解上述抗氧化成分對皮膚的效果,避開錯用配方或過量使用導致的傷害,確保護膚方式安全又有效,。結語:真實的健康,從「看見」開始  減少空氣污染不僅保護肺部健康,對皮膚抗老、青春期痘痘及心理健康也密切相關。借助科學證據的幫助,醫師就能有效協助大家抵抗空污威脅。只要透過定期皮膚健檢,醫師和民眾都能「親眼看見」空污對健康的微細影響。宋奉宜醫師提醒,關注自身真實膚況,不只是為了治療痘痘,更是建立正確健康觀念,讓你找回自信,擁有健康而強韌的內心。
  • 投書 春節防疫攻略:戴好口罩防麻疹,青春痘別擔心!

    2025.01.18 | 15:26

    每逢春節,不僅是親友團聚的好時光,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峰期。從流感到麻疹,再到其他病毒性疾病,頻繁的南來北往與海外旅遊,讓傳染病的威脅無所不在。尤其麻疹憑藉其驚人的傳染力,更成為過年團聚的一大隱患。然而,戴口罩防麻疹的行為,卻讓不少青春痘困擾的年輕人裹足不前。究竟如何兼顧防疫與皮膚健康?極緻皮膚科診所宋奉宜醫師(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網路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我們帶來專業建議。麻疹傳染力極高:預防不可輕忽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力之強令人震驚。一位麻疹患者在出疹前後的4天內,平均能傳染12到18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空氣或接觸患者分泌物傳播,且在空氣中可存活達2小時。初期症狀類似感冒,經常出現「3C」指標:乾咳(Cough)、鼻炎(Coryza,如流鼻水、鼻塞)以及結膜炎(Conjunctivitis,如眼紅、畏光)。部分患者會觀察到口腔內出現「柯氏斑」,即黏膜上帶有小白斑點的紅色斑點,這是麻疹的重要診斷依據。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佳武器台灣於1978年推行麻疹疫苗接種計畫,自1992年起採用MMR三合一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目前,台灣的標準接種流程為:出生滿12至15個月接種第一劑,幼稚園滿5歲接種第二劑。完成兩劑接種後,基本可獲得終身保護力。衛生福利部考慮1981年後出生者多半不曾感染麻疹,由疫苗獲得的抗體可能逐漸減弱,因此建議醫護人員、經常出國的高風險族群考慮追加補種MMR疫苗。戴口罩別怕長痘:青春痘可能因此變好!春節期間,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關鍵步驟,但不少人擔心口罩悶熱會引發青春痘。宋奉宜醫師根據20年臨床肌膚監測的經驗指出,青春痘的主要成因仍是毛孔堵塞,一般認為的飲食、作息不規律等因素只是次要誘因。如果正確使用,戴口罩不僅不會加重青春痘,還可能改善閉鎖性粉刺!宋奉宜醫師提出幾個皮膚保養的關鍵原則:1. 適度清潔:避免過度洗臉許多人會使用控油的洗面乳過度清潔,導致皮膚乾燥並引發表層角質堵塞。其結果是毛囊內皮脂無法排出,形成黑頭或白頭粉刺。宋奉宜醫師建議使用溫和、安全的洗面乳,或以溫冷水沖洗,讓皮脂自然保護肌膚並促進角質代謝。2. 健康飲食:遠離高糖、油炸食物宋奉宜醫師建議多多攝取新鮮蔬果和充足水分,能幫助皮膚維持健康的油脂平衡。過多的精緻糖與油炸食品,還有熬夜等因素,因為增加體內氧化壓力,進而導致角質乾燥堆積,一旦油脂分泌就加重痘痘。充足飲水與均衡運動是護膚的根本。3. 皮膚自然乳化:讓粉刺自然浮現皮膚生理學顯示,角質乳化、代謝需要油脂與水分的共同參與。戴口罩時,呼吸形成的自然濕潤環境,反而有助於深層角質栓塞乳化之後浮現排出。宋奉宜醫師提醒,肌膚監測發現「戴口罩之後粉刺冒出來」往往是代謝的好現象,若搭配安全劑量的保濕乳液或護膚純油,皮膚的屏障功能更能恢復正常。防疫與皮膚保養兼顧:安心過好年春節期間,作為傳染病的高發季,麻疹的預防不容忽視。除了遵循年齡接種疫苗外,勤洗手以保持個人衛生同樣重要。針對青春痘戴口罩的問題,只需掌握正確清潔保養方法,戴口罩不僅不會引發痘痘,甚至可能幫助皮膚健康。宋醫師特別提醒,防疫與護膚並不衝突。今年春節,勇敢戴上口罩,不僅能保護自己與他人免受疾病侵襲,還可能在年後發現自己的皮膚更加健康、穩定,迎接新一年的到來!